-
我不知道你是否想要這個:
計時器控制項、標籤和間隔的 interval 屬性設定為 1000,計時器的 enable 屬性為 false
dim i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120 - i
i = i + 1
if val( = 0 then
msgbox "是時候了"
endend if
end sub
-
timer 控制項的 interval 屬性設定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1000 持續 1 秒。
2 分鐘,則需要將 interval 屬性更改為 120000
-
新增 timer1、command1、label1 和 txt 以輸入限制時間。
dim h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s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0msgbox h & "小時" & m & "紀要" & s & "秒"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s = 0m = 0
h = = format(h, "00") &":" & format(m, "00") &":" & format(s, "00")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 = s + 1
if s > 60 then
m = m + 1
end if
if m > 60 then
h = h + 1
end if
if m>=val(trim( and val(trim(>0 then
0= format(h, "00") &":" & format(m, "00") &":" & format(s, "00")
endifend sub
-
計時器的簡單使用:根據我的理解,計時器相當於乙個線程式的任務排程器,設定乙個新的計時器並設定其排程方法可以方便地決定做什麼,在執行前延遲多長時間,以及多久再次執行一次。
如何設定 timer 物件的排程方法?
讓我們從 schedule 方法的簽名開始:
您可以檢視 schedule 方法的引數列表:
延遲和期間的中文含義分別是“延遲”和“期間”。 對於計畫任務,“延遲”和“週期”是計畫任務的屬性。 確定計畫任務需要延遲多少毫秒(此引數的單位)才能開始執行,以及在迴圈中執行計畫任務的週期大小。
對於初學者來說,第乙個引數有點複雜。 我自己是新手。 TimerTask 本身就是乙個實現 runnable 介面的抽象類,有執行緒知識的同學很清楚,在 runnable 介面中,宣告了乙個 run() 方法。
此方法是執行緒的執行單位。 當乙個執行緒啟動時,手稿要完成的工作是執行 run() 方法。
timertask 抽象類實現了 runnable 介面,因此 timertask 也有乙個 run() 方法。 run() 方法是執行緒要執行的任務,所以把這個任務留給計時器的排程器方法。
然後,計時器在延遲時間結束時啟動執行緒任務,並定期迴圈。
在上述程式中,程式的目的是延長測試方法的生命週期,以便能夠反映定時器的效果,即每1秒向控制台輸出1條訊息。
end)
-
interval 是計時器週期的時間。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重入的概念:簡單地說,它不能被修改。
分界線中的解釋是,當你使用定時器來判斷乙個迴圈中的事件時,如果該事件的執行時間比你的定時器執行一次的時間長,或者花費的時間更多,而你的事件還沒有執行,那麼你的定時器就會在迴圈中執行指令的地方。
這樣,您的事件將再次執行要執行的事件。
如果有多個計時器執行同一事件或執行緒,則如果每個計時器都更改了執行位置,則可能會對要重複執行的指令產生不正確的影響。 因此,定時器要執行的指令段是不可修改的。
示例:int a=1
timer1: timer2:
if(a>10) printf(a) ;如果 a>10 輸出
兩個計時器都更改了 a 的值,如果 a 等於 11,則在即將輸出的那一刻,timer2 將 a 平方,因此它應該是 11,它變成了 121
此 A 不可重入,因為它可以被修改。
所以解釋是,如果你使用多個計時器對某些資料進行操作,最好不要修改你要操作的變數,即只引用而不修改。 可重入意味著它可以多次載入到記憶體中而不進行修改。
首先,在選單欄中按 Ctrl+F - 分析 - 公式 選單欄中有常用的公式 如果需要單擊“新建”或匯入其他現有公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