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器以舊換新實施辦法(修訂草案)。

發布 汽車 2024-05-19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1、繼續落實家電下鄉政策。 大幅提高農村家用電器最高限價,進一步完善農村家電補貼標準和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再選乙個拆解品種納入補貼範圍。

    2、下鄉政策實施延長至明年年底,已納入下鄉汽車補貼通道的單軌電車下鄉政策實施至2013年1月31日。

    3、明年5月底試點結束後,家電以舊換新將繼續執行此政策,並在有拆解能力等條件的地區推廣實施。

    4.繼續落實農機工具購置補貼政策,適當增加補貼資金規模。

    5.繼續落實節能產品造福人民,加大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力度,將節能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從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開展私人購置節能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專案。

    6、呂步凱將把降低公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的政策延長至2010年底,並降低徵費。 汽車以舊換新的自行車補貼標準提高到5000元至10000元。

    7、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徵收免徵期限由2年恢復為5年,其他住房消費政策將繼續實施。

    八、將緩繳社會保險費、減免部分保險費、提供相關補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稅收優惠、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的實施期限延長一年。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近日,瞭望智庫正式發布《2021年度中國家電“以舊換新”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台。 僅2020年,就有約1億台家電達到安全使用壽命,以彩電為代表的家電大多將進入新一輪的新一代週期。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城市地區有100臺家用電視機,農村市場有100臺。 在上一輪家電以舊換新週期中,也就是2010年到2012年,電視機數量幾乎飽和。

    由於有相當多的家庭使用家用電器,因此在實施以舊換新政策時購買家用電器。 根據家用電器的安全使用壽命,這些家用電器即將或已經進入更換更新期。 因此,瞭望智庫預測,未來中國將迎來家電報廢高峰期。

    同時,彩電行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公升級的新選擇。近年來畢來,在5G網路下,AI和IoT技術被引入彩電行業,電視的互動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公升,AIoT電視的市場份額也大幅提公升。

    在技術不斷創新的條件下,原有的傳統電視逐漸被市場淘汰,具有新功能的電視逐漸占領消費市場,而以舊換新為使用者提供了新的選擇,也為電視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上一輪“以舊換新”於2007年12月啟動,作為“家電下鄉”試點專案。 隨後,2009年6月,9個省市試點空調以舊換新節能補貼; 2010年6月,國家推進家用電器以舊換新; 2012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節能補貼。

    上一輪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政策惠民的實施時間表。

    總體而言,2009年至2013年,包括以舊換新在內的三大政策每年帶動新增消費分別為692億、1376億、1573億、871億和661億。 其中,電視帶動了2505億元的新消費。

    從2009年到2013年,三大政策帶動了銷量和銷量。

    據了解,新一輪家電“以舊遺憾換新”即將開啟,各大家電廠商和平台紛紛推出“可選行動”,搶占家電以舊換新市場的商機。 這將推動新時代的消費公升級,滿足消費者對新趨勢、新功能的3C產品的需求,開啟中高階家電元年。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法律分析:中標人應按時、同步地將舊家電和憑證交還拆加工企業。 拆解企業應當仔細核對家電以舊換新資訊管理系統中的憑證資訊、拆解補貼申請表資訊和舊家電資訊。

    如果**憑證和拆解憑證一一與舊家電不對應,則不支付運費和拆解補貼。

    法律依據:商務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家用電器以舊換新的通知(一)進一步完善家電以舊換新管理制度。

    1)中標人應在45日內將舊家電交給拆解企業,逾期未付款的,不支付運費補貼。

    2)取消雙資質企業資質並拆除,當地發證部門應當在5月15日前收回其未使用的證書。

    3)中標人應按時同步將舊家電和憑證交由拆加工企業。拆解企業應當仔細核對家電以舊換新資訊管理系統中的憑證資訊、拆解補貼申請表資訊和舊家電資訊。 如果**憑證和拆解憑證一一與舊家電不對應,則不支付運費和拆解補貼。

    4)中標人的銷售網點在繳納消費補貼資金時,應在銷售發票上加蓋“享受家用電器以舊換新補貼”的印章。家電以舊換新和下鄉家電補貼不得重新發放。

    5)根據家用電器以舊換新政策,以單位名義購買新家用電器的,採購單位應當出示自用證明(加蓋公章),並經當地商務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對中標銷售企業和五類家用電器(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貿易流通企業要加大審查力度。

    6)個人和單位享受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購買新家電後,申請退貨的,必須先退還收到的補貼資金。

    7)獲獎企業代金券使用未達到所獲金額的85%的,不予領取新代金券。嚴格的憑證發放管理制度,中標企業應落實憑證發放管理責任到人,使憑證管理責任可追溯。

    8)拆解加工企業應在5月底前建立廢舊家電進出、拆解全過程實時監控系統,接入當地環保部門監控系統,實現24小時監控。

    (九)中標企業資質發生變更的,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報商務部備案。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銷售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如下:銷售貨物時,按照向買方收取的實際價款,借方記入“公司存貨中的現金”或“銀行存款”; 根據向**收取的補貼,將“應收賬款”借方,按確定的收益金額貸記“主營業務收入”; 根據擬徵收的增值稅金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銷項稅)”記入;從**收取補貼,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簡單銷毀應收賬款”。 同時,在應收賬款下,有“應收補貼-新家電”的明細賬目,有利於企業了解新家電要賣多少錢,補貼資金從**獲得多少。

    銷售企業將補貼資金作為主營業務收入,計入當期所得稅,繳納企業所得稅,稅與核算無差別。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年份,新舊程度,是否有維修和拆卸的痕跡。

    以為我說的話是靠譜的,暫時看一看,謝謝。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當需要看新舊家電的程度時,各種家電的補貼是有上限的,但是你說的拒絕要看你選擇的商家,可以要求他提供以下檔案,以後其他家電更換會有依據

    補貼標準:目前以舊換新僅限於彩電、冰箱(含冰櫃)、洗衣機、空調、電腦五大類。 根據國家商務委的規定,這五類家用電器可以相互補貼,即如果舊憑證是其中一類,則可用於購買上述五類中的任何一種來獲得補貼。

    補貼標準統一為新家電銷售額的10%**,由銷售單位直接支付給客戶,再由當地政府補貼給銷售單位。 目前補貼金額上限為:電視機400元; 洗衣機250元; 電腦400元; 空調350元; 冰箱(含冰櫃)300元。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銷售廢舊家用電器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電視機:外殼、顯影件、電路板等主要部件;

    2.空調:機殼、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等主要部件齊全;

    3.冰箱:套管、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等主要部件齊全;

    4.清洗機:套管、內膽或滾筒、電機等主要部件齊全;

    5.電腦:顯示器、機箱、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模組等主要部件齊全。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以舊換新政策:

    1、國家規定的家用電器以舊換新,適用於電視機、電腦、空調、洗衣機、冰箱(含冰櫃)五類電器。

    2、國家對購買新機的消費者給予10%的補貼,但有最高價格限制,電視機和電腦最高補貼400元,空調最高補貼350元,冰箱(含冰櫃)最高補貼300元,洗衣機最高補貼250元。

    3、老機也有折扣,不過只有幾十元,而且各個地方不統一。

    4、舊機需要有完整的配件,不需要正常工作。

    5、購買新機不要求與舊機品種一致。

    6. 以舊換新政策的截止時間暫定為2011年12月31日。

    7、以舊換新不與家用電器下鄉同時享受國家補貼。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不分好壞,或舊或新,大或小。 我用洗衣機補貼了400元,買了一台電腦。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符合國家以舊換新標準的電器。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原裝電視、冰箱、洗衣機,未拆卸。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5-19

社群矯正實施辦法如下:

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意識、道德素質和悔改意識。 社群矯正人員每月至少參加教育學習8小時; 有工作能力的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參與社群服務,修復社會關係,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 社群矯正人員每月至少參加社群服務8小時。 >>>More

10個回答2024-05-19

武漢市買了一台新的,然後交出舊的,然後直接收到現金(新家電的10%+舊家電的**費用)。

6個回答2024-05-19

績效考核方法 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

15個回答2024-05-19

申請消防工程師考試有什麼要求? 申請需要哪些專業和學歷?

6個回答2024-05-19

1、“三大一大”,即: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專案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 “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專案安排、資金使用要集體協商”的制度(簡稱“三重一大”制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