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康德哲學的問題 60

發布 教育 2024-05-28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康德哲學思想的回顧。

    在康德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有兩種主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的經驗主義和笛卡爾等人發展的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識是建立在人類經驗的基礎上的,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人類的理性。

    另一方面,康德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這兩種觀點。 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通過感官和理性獲得的。 經驗是知識生產的必要條件,但它不是唯一的要素。

    為了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理性是必需的(康德和亞里斯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是與生俱來的。 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獲得對外部世界的體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 因此,對於獲得知識來說,類別與經驗一樣必要。

    但是,在人類領域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看法,他意識到事物與人們所看到的不同,人們永遠無法確切地知道事物到底是什麼。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像乙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世界中存在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和空間,經驗是不可能的,而這兩者先於一切。 此外,康德認為經驗必須來自心靈之外。

    換句話說,乙個人可以感知和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他永遠無法感知和理解自己,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三個要素:時間、空間和類別。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 休謨認為,沒有因果律,人類只是通過習慣認為這兩種現象之間存在相關性。 換句話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和黑球的運動,卻無法感知白球運動的原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休謨才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 但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也同意休謨關於因果律不是來自經驗的觀點,但他相信自然規律是可以證明的,因為自然規律是人類認知的規律。 因果律實際上是人類理性的一種表現。

    在倫理學方面,康德拒絕接受意志受外部因素支配的觀念,但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後天獲得的。 這套自然法則是至高無上的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的道德準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的行為,為實現某種個人功利目的而做某事不能被視為道德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乙個行動的道德一致性並不取決於行動的後果,而是取決於採取行動的動機。 康德還認為,只有遵守道德法則,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如果我們只是因為想這樣做而這樣做,那麼根本沒有自由,因為你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1.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通過感官和理性獲得的。 經驗是知識生產的必要條件,但它不是唯一的要素。 要把經驗轉化為知識,理性是必需的,理性是天賦;

    2.人們通過範疇框架從外部世界獲取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 因此,對於獲得知識來說,類別與經驗一樣必要。

    3.人範疇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改變世界觀,康德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們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們永遠無法知道事物的真實面貌。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像乙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世界中存在的物體,從而強調沒有時間和空間就不可能有經驗,而這兩者先於一切。 康德認為經驗必須來自心靈之外。

    乙個人可以感知和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他永遠無法感知和消解自己,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三個要素:時間、空間和範圍。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5-28

經驗判斷永遠是乙個全面的判斷。

數學判斷都是綜合判斷。 >>>More

20個回答2024-05-28

絕對需要,不一定允許寵物進入。

你誇大了一點獎勵,不是嗎? >>>More

3個回答2024-05-28

1.蕭紅和蕭明都屬於同一類——人,康德認為,每個人本身都是目的,所以小明不能被看作是蕭紅或自己幸福的工具,而人作為目的意味著道德行為是以他人幸福(幸福)為目的的行為。 也就是說,因為利己利好而對別人好,或者因為怕別人對你不好而對別人好,或者一時衝動做一些對別人有利的事情,都不是真正的道德行為。 >>>More

4個回答2024-05-28

S60V3是諾基亞基於非觸控螢幕手機開發的系統,S60V5是基於觸控螢幕手機開發的系統,兩者之間沒有太大區別,S60V3軟體S60V5也可以執行,但由於觸控螢幕手機沒有按鍵,所以無法操作S60V3軟體。 同理,S60V5 S6OV3的軟體也可以開啟,但是S60V3的手機不能觸控,所以無法操作。 >>>More

5個回答2024-05-28

首先,進入 VC6 環境,點選左上角的 File 選項,選擇 New,然後建立乙個專案。 選擇“Win32 控制台應用程式”,命名為“AA”,然後單擊“確定”和“完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