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一直被視為正統的主要原因

發布 歷史 2024-05-01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我不是專家或學者,所以我只分享我自己的觀點。 首先,“正統”是由誰決定的? 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學者——老百姓不懂什麼思想,學者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確定什麼思想是正統的,是統治者的事。

    只要統治者的利益能夠得到維護,當時的社會發展能夠適應,那麼它就會被視為“正統”。 比如漢初的“休養生息”,可以適應當時的社會現狀,所以道教是正統的。 漢武帝到來時,把儒家思想當作正統,這是有原因的。

    只要國力強了,“蒼橋懂禮禮”,就能講“禮”——這是符合社會發展的。 第二,在武帝初期,遵道的親戚掌權。 提倡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對武帝有利——這是為了維護統治者自身的利益。

    因此,我認為,儒家思想之所以自漢代以來長期被視為正統,是因為除了其自身的思想內涵外,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能夠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它可以捍衛統治者的利益,這是事實,因為任何一種思想在古往今來都被視為正統的真正原因。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從歷史的教訓和時代的進步趨勢來看,當代新儒家提出以“三統共”為核心的“新洋王”作為當前儒學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很值得商榷的。 從當今社會的現狀和發展情況來看,要把傳統儒家思想從政治制度的層面和宗教的傾向上分開來,有利於儒家思想的發展。 因此,相較於當代新儒家注重“新外王”發展的取向,我認為儒家的“新內賢”似乎更為社會所需要,具有廣闊而深遠的發展前景。

    這裡所說的“內賢”,主要是儒家中那些指導修養生命、改善精神生活、弘揚道德價值、協調自我權力邊界、融合天(自然)關係的學說。 如果我們能夠緊密地把時代的問題和精神結合起來,充分闡釋這些儒家理論所蘊含的現代意義,就必將對當今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大有裨益,並獲得相應的功德(這也可以稱為“洋王”)。 而古代儒家思想也將孕育出新的意義和新的生命。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儒家思想本身不斷發展和完善,適應封建統治的需要。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簡單來說,有兩點,一是適合封建統治的需要,二是儒家思想的不斷發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由於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董仲書充分發揮儒家思想,提出了“大統”理論,適應了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書的建議,“廢黜百家思想,唯獨尊重儒家思想”,大力推廣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佔主導地位。

    此外,儒家思想“與時俱進”,即使面臨挑戰(佛教、道教的入侵),也能及時調整,不斷豐富,跟上時代的變化。 西元前134年,西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書的建議,“廢百家,唯獨尊重儒家”。 從那時起,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時期,權力的集中面臨王國的威脅,必須加強政治的集中。 董鍾書吸收了百家思想的精華,將“君君神威”、“大統”的思想注入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日趨成熟和完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漢武帝時期,權力的集中面臨王國的威脅,必須加強政治的中央集權。 董鍾書吸收了百家思想的精華,將“君君神威”、“大統”的思想注入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日趨成熟和完善。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1.百家思想的推翻和對儒家思想的排他性尊重,結束了文化上百家思想的現象,抑制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2.使文化統一有利於政權的統一,鞏固權力,防止地方分裂,國家的統一,同時為朝廷培養一大批人才。

    3.使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主流地位,成為中國封建思想的正統意識形態,推動中華文化的進步。

    4.鼓勵君主實行仁政。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正面影響:使文化統一有利於政權的統一,有利於權力集中的鞏固,為朝廷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推動中華文化進步。

    負面影響:嚴重壓抑人性,不利於社會發展。

    壓抑人們的思想,阻礙科學的發展。

    其尊貴和自卑的等級觀念,重男輕女的觀念,以及強調理性而不是法律的觀念,都對他產生了負面影響。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1、文化大統一,三綱五常植入人民心中,有利於封建統治;

    2、促進文化發展,有利於漢服的發展;

    3、有利於實行仁政。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董仲書提出了廢黜百派、尊重儒家思想的政策,當時儒家主張“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為統治者治國、加強權力集中具有強大的理論基礎。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儒家思想已成為歷代統治者所倡導的正統意識形態,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君主的權力是神賦予的,君主忠於君主的思想。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漢武帝時期,他接受了董仲書的意見。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廢黜百家思想,尊重儒家思想。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加強權力集中,鞏固統治。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1、當中國政治的大統一完成時,它開始控制思想,實現思想的大統一。 從漢朝到漢武帝時期,黃老學說、法家學說、陰陽學說等都存在,不利於統治者的思想控制,所以要進行思想控制,加強權力集中,就必須控制思想。

    2、儒家思想與其他學說的區別:作為政治主導力量,在完成統一國界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任務後,就輪到下乙個國家做好意識形態建設了。 如何選擇和建立帝國的主導意識形態,才能有效地統一百大思想流派。

    1. 重組人民的精神世界似乎已成為當務之急。 鑑於前朝秦朝的慘痛教訓,法家這個罪名肯定已經不復存在了,至少不能作為旗幟; 主張無所作為統治的黃老道教,在性質上是極端自由主義或非自由主義的,這顯然與帝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統一治理方向相矛盾和矛盾,根本不利於社會倫理的建立。

    3.漢武帝的個人喜好也至關重要。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為統治意識形態,關鍵在於統治者的需要和偏好。 漢武帝本人高興得以以自尊,他一定會接受確立自己權威的東西。

    4.也有政治從業者。 在排他性尊重儒家思想之前,許多政治家已經開始貫徹和實施儒家的統治,如魏娟、竇英、田偉、公孫洪、趙娟等。 (引用) Maniac Yi 2014-10-11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儒家思想與當時的君主至上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統治者的地位,所以統治者肯定會接受並廣泛推廣對他有利的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就會發展成為正統思想。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5-01

1.百家思想的推翻和對儒家思想的排他性尊重,結束了文化上百家思想的現象,抑制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More

6個回答2024-05-01

儒家思想的發展: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主張以愛的心調節和和諧人際關係。 保持周的“禮儀”,倡導貴賤有序。 >>>More

5個回答2024-05-01

什麼是聖經? 總之,它是一種儒家思想,是國家的意識形態。 起源於西漢,傳自魏、晉、隋、唐三代,宋元兩代更迭,清代復興。 >>>More

23個回答2024-05-01

“黃銅”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漢東方朔所著的《神頤經》中:“西北有宮,銅為牆,刻有皇帝的宮殿。 ”

14個回答2024-05-01

漢代的絲綢織物一般稱為絲綢,有時也稱為絲綢。 有紈、氣、縑、綈、絲、絹、羅、錦、連、綾、人、紗、織等10多個細分。 當然,還值得詳細說明的是,“絲綢”是指由生絲編織而成的平紋織物; “蘇”是白色的生絲; “蓮”是指白色的熟絲; “紈”是一種精緻的絲綢; “蠶絲”是指雙絲的細絲; “縞”是指未經染色的絲綢,即未經特殊處理的絲綢; “人”是一種沒有圖案、沒有色彩、沒有文學光彩的絲綢面料; “絲”在《朔文》(東漢徐深所著,總結了先秦和漢文學的成果)中被解釋為“大絲線”,後來一般是指質地比較細膩,但不太輕薄的絲織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