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和蘇聯相互競爭,沒有直接衝突,並使用包括間諜戰在內的間接手段相互接觸。
-
冷戰是指從1947年到1991年,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除了直接戰爭外,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都處於對抗狀態。
-
簡單地說,蘇聯在暗中競爭,說要用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打敗蘇聯。
-
冷戰是一場戰爭,而不是一場熱戰。
我們先了解熱戰 熱戰是真刀真槍的對抗。
相反。 冷戰是不動刀槍,不動兵馬。
使用所有非軍事行動來摧毀對方。
乙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
現在冷戰思維仍然存在。
打破冷戰的出路是反對霸權主義
-
美國領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採取敵對行動,除了武裝打擊外,還有一切手段,以“遏制”共產主義。 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冷戰政策的最基本特徵是:
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要訴諸武力。 冷戰政策的方式是:封鎖和遏制,這是冷戰政策的根本方式,即:
不與敵對國家進行經濟、外交、軍事合作,不為敵對聯盟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阻斷敵對聯盟(主要是北約和華沙條約的敵對陣營)聯盟可能變得強大的渠道。
-
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 2003 年 3 月 20 日由英美軍隊主導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 因為它是海灣戰爭的延續,所以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直到2010年8月美軍從伊拉克撤軍,七年多後,美方終於未能找到大規模殺傷性**,而是以薩達姆政權已經銷毀的檔案和證人為由結束了戰爭。
2011年12月18日,所有美軍撤離。
戰爭的影響: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硝煙逐漸消散,美國“打倒伊拉克、控制伊拉克”的目標似乎已經實現,但美國很快發現,他們可能會被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游擊戰。
從布希宣布結束對伊拉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到現在,伊拉克局勢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穩定下來,反而變得越來越混亂。
日益複雜的戰局和鉅額軍費開支,逐漸讓美國感到無能為力,也給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
-
冷戰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爭這兩場戰爭都是以反恐的名義進行的。 911事件震撼了美國。 當時,美國國庫已滿,綜合國力達到頂峰,單邊主義盛行。
為了彰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威望,為了應對國內民眾的安全焦慮,美國亟需採取報復行動。
美國的地形特徵美國的地形多種多樣,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 東海岸沿海地區有沿海平原,南寬北窄,一直延伸到紐澤西州,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 沿海平原後面是一條起伏的山麓地帶,一直延伸到北卡羅來納州和新罕布夏州 1,830 公尺高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是美國的大平原,相對平坦,是五大湖和世界第四大河流域密西西比-密蘇里河流域的所在地。 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內平原的地形開始上公升,最終進入美國中部廣闊而地形稀疏的大平原。
-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 1 海灣戰爭是20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
-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共發動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四場戰爭。最著名的是 2 次:一次在科索沃,一次在伊拉克。
-
這兩場戰爭都比較有名,伊拉克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至今也非常有影響力。
-
有兩場戰爭,第一場在科索沃,第二場在伊拉克。
蘇聯不復存在,難道蘇聯還是贏了嗎? 美國在冷戰期間花費如此多的精力來瓦解蘇聯是沒有理由的,而且它不可能最終打敗自己。 起初,美國聚集了包括心理學研究在內的各個領域的專家來對付蘇聯,最終成功地解體了蘇聯,掠奪了蘇聯的財富。 >>>More
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對新中國實施了政治封鎖、經濟制裁、軍事威脅等遏制措施,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措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體現。 >>>More
冷戰時期的美國遏制外交 在討論冷戰期間的美國遏制戰略時,對其政治背景或政治影響的擔憂可以說是佔主導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