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吧! 我覺得我從大學開始就復合了。
也許上了大學之後,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我們是宿舍裡的孩子,雖然我們一起玩,但總覺得不好,沒那麼親密,可能和逐漸形成的價值觀有關,她們都是家裡嬌弱的女人,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當大家都忙著做某事的時候, 他們在宿舍裡玩快手,玩遊戲,消費,節假日從來不想出去看,每天在家窩,玩手機,享受在家的時光,也許家裡確實有這樣的條件,但這麼大年紀,不應該只想玩, 至少要看社交生活,不要總是覺得自己住在這個溫室裡。
我每次放假都想出去,不是為了別的什麼,我只是想看看,為了以後進入社會後不被傻傻地欺騙,就算賺不到錢,但能看久。
消費觀念也有很大的差異,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想買,不要自難,只要吃得好,省內消費水平低的每個人都不應該花太多錢,但他們還是花了那麼多錢,在家也不為父母感到難過。
但我不在乎這些,因為我現在沒有賺錢的能力,我不想花那麼多錢,我不忍心花父母辛苦賺來的錢,如果以後等自己賺錢,我願意給自己買很多東西,問心無愧。
這些都是差異的原因,不同的價值觀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即使你覺得有點不善交際,你也要努力生活,畢竟你不能說你不合群,互相忽視。
-
我記得我從大學開始,大學畢業後我真的很不舒服,人家都變得不一樣了,哪怕是大學畢業後的宿舍,我都覺得人的心比人的心遠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翼翼的想法,哪怕表面上和你相處得很好, 但到了自己的利益,那些算計全都出來了,真面目也就洩露了出來,不像初中和高中,大家之間的友誼很簡單,他們天天什麼都沒想,沒有那麼多的在意,更別說一起玩有多開心了。
上大學之前,我總是聽別人說大學裡的注意點,大學裡的人認識人卻不知道自己的心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不上大學,我很害怕,剛到學校的時候我還好,但過了很久, 我發現他們越來越難服侍,而且他們不適合。
通過一件事,我看透了他們每乙個人,那就是學校申請了扶貧補助,我們宿舍的人申請了扶貧補助,但乙個班級根本沒有幾個名額,當然我們都想要,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開始不擇手段, 有的偷偷去找教官說好話,不敢讓我們知道,有的為了討好教官而去告我們,有的去告訴教官,她整天買這個那個,一點也不窮。我還跟教官說,她會買300多支口紅,不要給她助學金,通過這件事,我真的發現我確實不適合和他們一起玩,人家是分門彆腳的,我真的不善交際。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這很正常,但性格就是性格,有惡意是不好的,到了大學,我處處覺得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想法不同,做法不被雙方認可,就算事情不同, 他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想法,所以不能一起玩,其實我覺得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沒有必要和他們一樣,更不能為了合群而假裝和他們一樣,太累了, 不適應就算了, 既然相處不來,那就分開吧。
-
初中二年級開學時,我和幾個很好的朋友疏遠了。 我自己做的,我佔有慾太強了。
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和D第一次見面,玩得很開心,然後我們認識了另外三個人,我們五個人一起玩。 下課後,我們約好了廁所和小賣部,大家都約好了等我們一起去上學。 那時候,這五個人就像連體一樣。
但我的敏感傷害了我,因為我先認識了D,成了好閨蜜,但後來D和另乙個女孩突然玩得好,我有了情緒。 當時,D還讓哥哥從外面帶回了兩條手鐲,我們每人一條。 但越在乎,越是控制不住自己,於是把手鐲還給了她,然後又分手了,退出了五人幫。
那時候也是挺尷尬的,想著初三就要上班了,做這種事太天真了。 但後悔事情已經發生也沒用,也很難改變,友情和愛情是一樣的,一旦中間出現了分裂,就算是和解的中間,還是有那個障礙的。 在那之後,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上,與其他人的互動減少了。
特別是當體育課允許他們休息和活動時,他們都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一起,而我就像乙個局外人,躲在沒有人背誦的角落裡,以掩飾我隨身攜帶的知識。
我這樣走得越久,就越不能和別人交流、交談,說了幾句話,就沒有後續了。 其實我心裡很掙扎,我不想這樣,但放不下那一點自尊,就讓自己離正常的軌跡越來越遠。 即使是現在,我也養成了那個時候的習慣,只是和室友走在後面,話不多,班上大家都記不清了。
有時候室友不孤身一人的時候有點尷尬,就走到乙個沒人的地方,坐著玩手機,再也不多說一句話。
2013年,《青春修煉手冊》火了,歌曲每天在學校播放。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明星,什麼是偶像。 班上的女生都很喜歡,然後其中乙個女生給我寫了信,但我還是分不清誰是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