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隨緯度而變化。 然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確切原因是乙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般來說,沒有其他兩個因素,乙個是地球的兩極略微變平,另乙個是地球自轉引起的向心加速度。
我們根據球面模型進行了計算。 根據最終的計算結果,如果只考慮g值差,那麼兩極略微變平帶來的效果就比較大,兩極與赤道的g值差大致相同。 向心加速度的差異僅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g值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地球半徑的變化,其次是向心加速度的變化。
但是,半徑的變化並不影響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球中心”,這是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然而,使用球面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極點的加速度接近公尺和秒,這與實際測量結果仍然存在差異。 我們估計這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地球質量分布不均勻,這是主要方面; 其次,如果採用橢球體模型,計算引力的方法會發生變化,引力的大小也會發生變化。
2.在重力加速度值g的點上,鐘擺長度為l的單個鐘擺的週期為t 2s。 這種利用鐘錶內部零件的機械運動來保持時間的方法,還存在兩個嚴重的缺陷:一是隨著晝夜和四季溫度的變化,鐘擺發生熱脹冷縮,導致鐘擺長度不穩定; 第二個原因是地球不同緯度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值不同。
即使在地面上的同一點,重力加速度值也不是恆定值,因為地球本身在不斷變化),因此由鐘錶廠校準的擺鐘在到達使用地點時是不準確的。
-
如果一定要除以g的大小,那麼我認為冬天的g應該更大,因為冬天離太陽更近,地球吸收的熱量更多,地球的整體溫度也更高,眾所周知,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可以得出結論,引力還是由能量引起的(這不準確, 你可以這樣理解得更簡單:質量和能量可以類似地轉換,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 因為空間裡有能量,時空的翹曲導致所謂的引力加速度的產生,熱量的增加增加了地球所擁有的能量,周圍的翹曲會多一點(這個效應其實很小), 所以冬天的重力加速度也應該大一點,真的只是一點點。
如果有其他更明顯的影響,歡迎提出來,因為它們太小了
-
在地球的兩極,g值最大,赤道最小。
-
你的g值是什麼意思? 是萬有引力嗎??? 然後g值會隨著重力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離地心越近,值越大,離地心越遠,值越小。
-
g 值與地球的緯度位置有關。
-
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形的,與其自轉平面成一定角度。 當地球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處於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接收到不同的太陽光線,接收到來自太陽的熱量也不同,因此存在季節變化和冷熱差異。
從氣候上講,四個季節以溫度為特徵。 在北半球,一般來說,3月和5月是春天,6月和8月是夏天,9月和11月是秋天,12月和2月是冬天。
在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的季節完全相反。 南半球是夏天,北半球是冬天; 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夏天。 季節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季節的過渡是漸進的。
地球上的四個季節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溫度的週期性變化,而且晝夜的長度和太陽的高度。 當然,晝夜的長短和中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決定了溫度的變化。
全球季節的逐漸變化並不均勻,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北半球由暖轉冷,南半球由冷轉熱。 晝夜的長度和太陽的高度在不同的季節會周期性地變化。
從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北半球在夏半球,南半球在冬半球。在此期間,北半球的白晝較長,夜晚較短,南半球的白晝較短,夜晚較長; 北極在極晝,南極在極夜; 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總是大於平均值,而北回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總是小於平均值。
在南回歸線以北,太陽從東北的地平線上空公升起,在西北的地平線上落下。 在春分點,世界各地的太陽從正東公升起,從正西落下。
從秋分到冬至再到春分,北半球是一年的冬季半段,南半球是夏季的半段。 在此期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晝夜長度、極晝夜長度和太陽高度發生了逆轉。 在南回歸線以北,太陽從東南的地平線上空公升起,在西南的地平線上落下。
從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北半球從夏到冬,南半球從冬到夏。在此期間,北半球的白晝變短,夜晚變長,極地晝夜帶逐漸縮小。 在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極夜區正在縮小。 太陽的高度在北回歸線以北降低,在南回歸線以南增加。
在南回歸線以北,太陽的上公升方向由東北向東南變化,落向由西北向西南變化。 秋分從正東公升起,從正西落下。
在春秋兩季,晝夜長度和太陽高度等於全球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最大(或最小)到最小(或最大)過渡的典型特徵。 因此,以春分為春分點,以秋分為秋分點,是非常合理的;在夏季,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太陽最高高度是在夏至那天,此時地表接收的太陽能最多。 因此,夏至是夏季的中點是有道理的; 同理,冬至作為冬的中點也是非常科學的。
-
管理員在這裡回答問題:)
呵呵,我告訴你,保持簡單。
一年有四個季節,主要是因為地球公轉的結果,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根據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地球自轉的赤緯角,導致地球表面南北冷熱交替, 導致地球表面出現四季,但由於地球自轉的偏角,在同一季節,地球上會出現不同的現象。
-
地球就像乙個陀螺,它不停地繞著它的自轉軸旋轉,每轉一圈就是一天。 旋轉創造了白天和黑夜的現象,白天朝向太陽,夜晚朝向太陽。 當我們在中國白天在這裡時,世界另一端的美國正好是在晚上;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所以我們看到太陽、月亮和星星從東方公升起,逐漸下降到西方。
地球不僅自轉,而且還繞著太陽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軌道的半長直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約為,一圈是一年,公轉的平均速度為每秒29 79公里,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約為23°27', 並有週期性的變化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結合,產生了晝夜交替、季節的變化和地球上五個區域(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的區分。
由於地球的自轉軸與它的軌道平面斜交,傾角約為66°33,因此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一年中,有時地球的北半球向太陽傾斜,有時南半球向太陽傾斜(左)。 簡而言之,太陽的直射點總是在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導致晝夜長度的變化和季節的交替。
在天文學中,四個季節從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開始,但以這種方式劃分的季節並不能完全反映每個地方每個季節的物候跡象。 因此,我們的祖先將一年分為 24 個節氣,每個節氣又分為 3 個季節。 氣候也根據天氣的平均溫度分為四個季節(每種天氣 5 天)。
平均氣溫10°C為冬季; 22點是夏天; 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氣溫在10月至22點之間。
-
主要原因是地球傾斜和旋轉。 雖然地球的軌道是乙個橢圓,但這個橢圓非常接近乙個完美的圓。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在一年中變化不大,這不是季節變化的原因。
關鍵是地球是傾斜和旋轉的,傾斜角是23度26分。 這個角度的存在導致陽光直射點在一年中移動,進而導致太陽在地面上的高度角度發生變化。 太陽高度角度的變化會導致地面接收到的熱量發生變化。
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
因為地球公轉的平面在赤道之間是23°26。
-
一年有四個季節,關鍵是因為地軸有赤緯。 如果沒有傾斜的赤緯,太陽將永遠垂直於赤道,中國大陸將永遠是春天。
為什麼地球的自轉有赤緯? 那是因為月球,地球抓住月球之後,被月球引入歧途
-
假設地球是乙個球體。
物體的引力是由於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準確地說,引力是引力的乙個組成部分(大小不變:gmm r 2),引力分解為引力和向心力,並且由於同軸旋轉,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角速度w都是相等的, 所以向心力 f=m*w 2*r = m*w 2*r*cos(是地球點和中心之間的線與赤道平面之間的角度)。
在從北極到赤道的過程中,它逐漸減小,向心力逐漸增大。 g=(f 百萬 2 + f 方向 2-2*f 百萬 * f 方向 *cos ) 1 2) = 1 2)。因為在赤道處,向心力小於萬有引力,即m*w2*r,所以萬有引力逐漸減小。
因此,兩極的重力最大,赤道的重力最小。
-
1.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黃道平面)之間有乙個角度(23°26),所以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接在地球上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北回歸線)到北緯23°26(北回歸線)。
當太陽直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很高,溫度很高,就是夏天; 相反,當太陽斜射時,從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很低,這就是冬天。 當太陽直接照射到北半球時,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相反,當太陽直接照射到南半球時,南半球是夏天,北半球是冬天。
當太陽到達南回歸線時,分別是冬至(12月22日左右)和夏至(6月22日左右)。 當太陽到達赤道時,分別是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1日左右)。
2、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3個月。 不僅地球上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而且同一地區不同季節的氣候也不同。 如:
袁觀漢卿《魯齋朗》第四折:“我常年為僧,春夏秋冬,好幸福! ”
-
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的溫度根據距離而變化,形成了四個季節。
-
你朋友說的符合農曆,即一月到三月是春天,四月到六月是夏天,七月到九月是秋天,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天。 為什麼8月15日在中國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是不是叫什麼?
當然,因為8月15日是秋天的中午! 八月也被稱為中秋。 因為農曆是起源於中國的曆法,是按照古人耕作的一般習慣編纂的,同時也有助於和提醒人們適應時代的耕作。
現在使用的公曆來源於西方,耶穌可能與中國無關,將中國自己的季節劃分為公曆月份當然不符合公曆月份。 公曆春節一般在2月5日左右,即比農曆早乙個多月。 現在的季節劃分是按照兩分兩至來計算的,但是在古代,恐怕沒有這麼高的科技,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來測量來確定年月。
由於古代科學技術水平較低,年份的劃分應該不是特別準確,所以現在的農曆和古代農曆應該有一些細微的區別,但大致的時間和節氣是正確的,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比如有句諺語:春天打六九個頭,也就是六九的第一天,就是春天的開始。
-
誠然,習慣上劃分月份,就像你說月份是春天一樣,依此類推。
-
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2日,冬至是12月21日。
-
上述劃分對於北半球來說基本上是正確的。
春天一到,一些愛茶的人又開始掙扎了:他們喜歡紅茶,卻擔心春天喝紅茶會引起火災,不知道該怎麼辦? 今天,我就用乙個**來告訴你,喝紅茶到底不熱。
1、桐樹的生長和養護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充足的光照條件。 在綠化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往往會造成桐樹生長不良,很多時候是因為移栽環境差,補水不足。 這涉及在專案建設中給桐樹澆水。 >>>More
南非大部分地區有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時間與北半球相反,12月和2月是夏季,6月和8月是冬季。 由於地勢較高,南非的氣溫通常低於同緯度地區,但冬季沒有嚴寒,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只有10攝氏度左右。 一般來說,夏天沒有熱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