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缺血與冠心病不同。 心肌缺血是指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細胞代謝異常;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結構異常,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和冠狀動脈功能異常,如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細胞缺血缺氧。 冠心病通常與心肌細胞缺血有關,但心肌細胞缺血不一定是冠狀動脈疾病。
這兩個概念不應混淆。
-
心肌缺血不一定是冠狀動脈疾病。 心肌缺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除冠心病外,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狀。 因此,患者不能根據心肌缺血的單一症狀來確定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一般情況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後,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但如果患者長期有高血壓、高血糖、過度肥胖,或心肌供氧和有氧失衡、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肌橋等問題,也可能誘發心肌缺血,此時, 患者可出現胸悶、胸痛、心前區疼痛、出汗等症狀。如果患者懷疑自己的心肌缺血症狀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則需要根據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CT等相關診斷進行診斷。 如果確診,患者需要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服用他汀類抗凝劑或其他適當的藥物**。
在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避免熬夜、飲酒、吸菸等,避免過度活動以避免出現症狀**。 同時,患者需要注意保暖和防寒,以促進身體康復。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中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
冠心病的分類。
1)隱匿型:患者有冠狀動脈硬化,但病變輕微或側支迴圈良好,或患者疼痛閾值高,無疼痛症狀。
2)心絞痛:以冠狀動脈狹窄為主,由於心肌負荷增加,引起心肌突發、短暫性缺血和缺氧的臨床症候群。
3)心肌梗死型: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持續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
4)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纖維化、長期心肌供血不足、營養失調和心肌組織萎縮,或大面積心肌梗死後纖維增生。
5)猝死型:是最嚴重的一種,心臟驟停的發生是由於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導致心肌急性缺血,導致區域性電生理紊亂,引起暫時性嚴重心律失常導致猝死。
因此,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
-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表現是耳鳴、胸悶和胸痛,如果以前沒有這樣的症狀,應該去看醫生。
-
早期表現包括心前區疼痛,多為陣發性絞痛或擠壓性疼痛。 疼痛從心前區放射到左肩,硝酸甘油可緩解疼痛。
-
典型的心肌梗死是持續性胸痛,擠壓痛,伴有胸悶、呼吸困難和出汗; 但是,有很多心肌梗塞不是那麼典型,也有很多心肌梗塞,可能只是持續性牙痛、頭痛、背痛、肩痛、上腹痛、胸痛、屏氣、咽部緊繃、出汗等症狀,都可能是心肌梗塞。
-
有呼吸急促、胸悶、胸痛,有的人在疼痛後會放射到頸部,會感到頸部緊繃,但這種症狀的程度在早期往往較輕。
-
結果發現,冠心病在10天內每24小時痛一次。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異常、無法支援心臟正常工作的病理狀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是心肌缺血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原因,進而導致心肌缺血和缺氧,由此產生的心臟病通常被稱為“冠心病”,因此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 心肌缺血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呈現年輕化趨勢,部分20-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