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變化的程度是標準油的相對比,即油的粘度和溫度。
摘自《摩擦學原理》,劉正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
如何選擇粘度的機油,機油粘度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在選擇機油時一定要考慮機油的粘度? 雅科法國機油品牌下面就告訴你:其實瓶子會有有機油的粘度,而且一般都是在顯眼的位置,一眼就能看出來,機油的粘度很簡單,比如:
SAE 5W 30,有些瓶子會標有SAE,而另一些瓶子會直接標有粘度。 (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機油粘度?
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是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其制定的機油粘度標準在世界範圍內使用。 機油的粘度是機油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流體流動的阻力,所謂機油的粘度和稀度,是指粘度的大小。
油粘度分級。
SAE採用粘度分級系統,將機油分為夏季高溫型、冬季低溫型和冬季夏季全天候型。 有冬季油6種,夏季油4種,冬夏通用油16種。
1.冬季油。
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面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溫度越低。
2.夏季油。
20、30、40、50,數值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溫度越高。
3.冬季和夏季通用油。
5W 20、5W 30、5W 40、5W 50、10W 20、10W 30、10W 40、10W 50、15W 20、15W 30、15W 40、15W 50、20W 20、20W 30、20W 40、20W 50,代表冬季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適用的溫度範圍越寬。
發動機油粘度要求。
低溫啟動性好:低溫時粘度應小,油品低溫流動性好,使油能迅速流向各機部位,發揮潤滑保護效能。 發動機的磨損大部分是在啟動過程中引起的,尤其是冷啟動引起的磨損,只有一小部分磨損是在執行過程中引起的。
粘度越高,油膜越強通常越強,粘度越大,附著在金屬表面的油膜越厚,油膜必須足夠厚才能發揮潤滑和保護效能。 但是,油的粘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當溫度公升高時,粘度降低(變稀),當溫度下降時,粘度增加(變稠)。
因此,理想的機油是結合特定的駕駛路況、發動機負荷水平和空氣溫度,在低溫下具有高流動性、小粘度和在高溫下具有穩定性和高粘度的合適選擇。
-
潤滑油粘度是指潤滑油的低溫流動性和高溫保護。
潤滑油的粘度多以SAE等牌號來標識,W代表winter(winter),前面的數字越高,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這意味著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冷啟動時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 “W”後面的數字(水平線後)是發動機油耐高溫性的指標,數值越高,發動機油在高溫下的防護效能越好。
例如,5W-40意味著它可以承受外部低溫-30°C,運動粘度標準在100攝氏度之間。
加油油應按車輛說明書加註,按要求加同粘度,不得改變。
-
重要。 粘度是潤滑油的重要質量指標,如果粘度過小,會加速摩擦副的磨損,容易漏油。 粘度過大,透氣散熱差,內摩擦阻力大,過動困難,功耗大。
-
它一定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因為潤滑油的粘度必須與裝置一致,否則將無法正常使用!
-
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油泥膠的形成,粘度會增加。 在潤滑油過程中,長時間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聚合物烴類聚合物的分子鏈會斷裂,導致粘度下降,因此粘度變化的程度與潤滑油的質量有關。
至於發動機用什麼粘度油,就與發動機的氣候和工作條件有關。 例如,南方的溫度比北方高,冬春秋兩季相同工況下使用的潤滑油粘度略高。 此外,燃氣機的工作溫度比燃油機的溫度高幾十度,為了在高溫下保持油膜的穩定性,要求油的粘度要比較高,同時保持舊發動機活塞與缸體之間的高溫密封, 並且燃氣發動機潤滑油也要求具有較好的粘度和粘度穩定性。
另外,要評價一種潤滑油的好壞,主要看其粘度穩定性能,粘度較厚,適用於活塞缸體間隙較大的舊發動機,粘度小時油膜較薄,適用於活塞缸體間隙較小的新發動機。 但是,無論粘度大還是小,油在高溫下的抗氧化性和耐變質性都必須好。
-
總結。 各位朋友好,今年的這種潤滑油,就是說當發動機溫度在90度到100度的時候,發動機的流動性,如果數值越高,流動性越慢,後面的油數越低,流動性越好,潤滑也差不多。 只是他有這個流動性,這個冷啟動好,這個0w 20就像這個機油。
潤滑劑粘度是什麼意思?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各位朋友好,今年的這種潤滑油,就是說當發動機溫度在90度到100度的時候,發動機的流動性,如果數值越高,流動性越慢,後面的油數越低,流動性越好,潤滑也差不多。 只是他有這個流動性,這個冷啟動好,這個0w 20就像這個機油。
潤滑劑粘度。
什麼意思。
在粘度值方面,就是這個油後面的0w 20,這個20就是這個流動性,加上這個粘度值。
這意味著當機油溫度高時,其中的流動性和這種潤滑是相同的。 數字越小越好。
-
一般來說,當溫度公升高時,潤滑油的粘度會降低,但潤滑油具有一定的耐溫範圍,例如礦物CLP220齒輪油的粘度在零下20度到70度之間基本沒有變化,可以保證潤滑要求。 但是,一旦超過量程,粘度就會發生很大變化,超過正負15%就不能滿足裝置的要求。
對於潤滑油來說,合成油比礦物油具有更好的耐溫性,主要原因是分子鏈不同,香壽橙的分子結構不同,沒有溫度要求的潤滑油還沒有出現,而且每個廠家的溫度都與粘性桔梗油不同, 主要是因為基礎油和配方不同。
-
類別: 教育科學 >> 科學與技術 >> 工程技術科學.
分析:潤滑油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石油產品,可以說所有帶有運動部件的機器都需要潤滑劑,否則將無法正常執行。 潤滑劑包括油和潤滑脂,這裡我們討論潤滑劑。
潤滑油的分類。
ISO 3448-92 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該標準根據 20 小時的運動粘度 (mm2 s) 將工業潤滑油分為 40 個等級,而內燃機油和汽車齒輪油仍根據 100 小時的運動粘度和低溫時的粘度進行劃分。 位於同一國際標準中,我國工業潤滑油粘度分級標準也採用了這種粘度分級,並在粘度數前加了“n”"字母,以區分粘度為 50 的舊牌號。
潤滑油雖然品種繁多,但都是以基礎油為主體,加入適當的新增劑製成的。 基礎油可分為兩類:礦物油和合成油。 所謂礦物油,是以最佳真空餾分或真空渣為原料,根據需要經過脫瀝青、脫蠟、精煉等工藝,以礦物油為主要原料,生產各種潤滑油。
但是,礦物油有時不具備航空、航天、國防等特殊場合所要求的耐低溫、耐高溫、高真空、阻燃、耐輻射等效能。 因此,還需要通過合成生產一些具有特殊效能的合成潤滑油。 合成潤滑劑包括聚烯烴、矽油、聚乙二醇、二酯、磷酸鹽、矽酸鹽、醛類、氟碳化合物、氯氟烴、聚醚等。
為方便起見,習慣上將潤滑油按使用場合分為以下六類:
1)內燃機潤滑油,包括燃氣機油和柴油機油等;
2)齒輪油,其特點是零件上的壓力可高達600-4000MPa;
3)電工油,在使用中不起潤滑作用,但起絕緣作用;
4)液壓油是用於在傳動裝置、制動裝置和減震器中傳遞能量的液體介質,也具有潤滑和冷卻作用。
5)機械油 這是用於條件較差的一般機械的潤滑劑,其數量僅次於發動機潤滑油。
6)工藝油包括各種金屬切削液、熱處理液和成型液(鋼軋制液、鋁軋制液等)。
此外,還有渦輪機油、冷凍油、氣缸油、壓縮機油、儀表油、真空幫浦油等具有特定用途的潤滑劑。
潤滑油運動粘度的測定是用玻璃的專用儀器測量一定量的潤滑油在規定溫度過毛細管對潤滑油進行分級所需的時間。 同等級潤滑油的溫度越高,粘度越低,這是由於溫度公升高,分子之間的引力減小,一般液體都具有這種性質。
潤滑油的潤滑方法有九種:(1)人工潤滑(2)滴灌(3)飛濺潤滑(4)油環和油鏈潤滑(5)油繩和油墊潤滑(6)自潤滑(7)油霧潤滑(8)集中潤滑(9)壓力迴圈潤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