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袁隆平、白春麗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張啟琪和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出生於北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種,1974年培育出第一株雜交水稻強優良組合南油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從而為雜交水稻的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基礎。 1985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擔任863計畫雙系雜交水稻專題負責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雙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我國農業部制定的超級水稻育種第一階段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第二階段超級水稻目標。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白春麗出生於1953年9月。 197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碩士學位,1985年獲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國家奈米科學技術指導與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奈米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啟琪,1953年12月出生,湖北公安人,197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8月開始工作,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遺傳學系,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會長、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李愛珍,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58年至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原上海金融研究所)工作,1988年晉公升為研究員,1990年獲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85年至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研究室主任,1993年任資訊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資訊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1997年至2004年任資訊與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8年至2000年,擔任863種新材料領域的電子和光電材料負責人。
2003年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2003年,他參加了科學院和工程院的聯合選舉,但屢次落選。
-
沒有矛盾,袁隆平是中國公民,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而中科院也有很多非華籍外籍院士,其中大部分是與中國有學術合作的外籍華人。
-
袁隆平、白春麗歷次當選美術學院外籍院士,今年又當選張琪琪、李愛珍。
-
袁隆平於2007年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在華盛頓特區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出席了來自世界各國數百名頂尖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第一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
在就職典禮上,美國科學院院長塞特羅納介紹了袁隆平院士當選的原因,他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糧食產量的增加解決了全世界每年養活7000萬人的問題。 袁隆平創造了人類的奇蹟,是真正的英雄,是國寶,是人類的寶藏。
他的當選是當之無愧的。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科學院擁有14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頂尖的科學院。 每年,美國科學院都會選出世界上某個科學領域最傑出的代表和對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作為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18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被提名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共同選舉了袁隆平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知名奈米技術專家白春禮先生。 目前,已有6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06年4月25日,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拔結果公布,世界著名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當選,成為中國農業科學界第一位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特羅先生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了袁隆平院士當選的原因,他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糧食產量的增加解決了世界每年養活7000萬人的問題。
1、袁隆平率先開展了我國水稻優勢利用研究。 在他寫的第一篇文章《水稻的男性不育症》中,他提出:“如果你想使用水稻的優勢,第乙個建議是使用男性不育症”。
2.袁隆平解決了三系雜交水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 首先,提出了“野生稻與栽培稻遠交”的技術方案,最終找到了雄性不育系的有效培育途徑,並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
3、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策略,即方法從三系到二系再到一系,程式越來越簡單高效。 在優勢層面,優勢從種間到亞種再到遠親,優勢越來越強,推動雜交水稻一步步邁向新的水平。 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納,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
2006年4月,袁隆平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不是一流部門,而是乙個民間的、非營利的、名譽的科學家自治組織,下屬沒有科研機構。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四大最高學術機構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自然學會)。
袁隆平於2010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獲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並於2018年當選為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員。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獎生命科學獎; 2018年12月18日,袁隆平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和改革先鋒獎章,並被授予雜交水稻研究先鋒。 2019年9月17日,*******簽署總統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發明了“三線法”秈公尺雜交水稻,成功研製了“兩線法”雜交水稻,並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 並提出並實施了“三產四豐產工程”,利用超級雜交水稻技術成果,出版了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文章60餘篇。
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世紀,不畏艱險,樂於奉獻,刻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飲食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也影響著世界。
-
袁隆平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士主要側重於技術研究,而科學院士主要側重於基礎科學研究,並且都有自己的分工。
乙個強調理論,另乙個強調實踐。 袁隆平於2000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首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之一。
2006年還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由老梅選選。
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而中國工程院成立於1994年。 成立之初,為了突出工程院院士的含金量,就來自科學院原有院士。 一批優秀人才入選,被授予工程院院士稱號。
錢學森作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的身份也由此而來。 中國工程院是在中國科學院的建議下成立的,主要是為了表彰那些對中國工程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第一,袁隆平已經過了遴選院士的年齡(65歲),第二,袁隆平沒有發表理論,院士的遴選需要大量的理論,方便傳授知識,第三,院士的遴選需要同一專業至少四個人的提名,而袁隆平的專業找不到四個人一起提名。
規定在中國,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最高學術稱號,是終身榮譽。 中國院士享受國家規定的院士津貼每月200元(免稅)。 院士所屬單位也向當地院士發放津貼,發放的津貼金額從每月1000元到5000元不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