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哪些國家派使者到中國學習

發布 歷史 2024-07-26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東營(日本)、朝鮮(高麗)、天竺(印度)、波斯、哈薩克等國在元朝之前就曾與中國學習。 清朝以後,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世界上所有有能力到達中國的國家的人都來中國學習。 喜歡:

    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這個問題有點大,從我國歷史開始,就有外族學習的歷史,但是唐朝比較有名(萬邦來朝),後來很多國家都併入了我國,比較有名,現在有國家:南韓(原高麗)、日本、越南、印度、 而現在中東所有國家都有學習的歷史,這種情況到明朝已經發展得比較廣泛,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有在中國學習的歷史。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他們很多,周邊國家也很多,現在歷史上已經沒有國家了。 就當前國家而言:日本,朝鮮(南韓),越南,印度,阿拉伯國家,中南半島國家。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唐朝時期日本高麗。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在古代,來華學習考察的外國人有:

    安世高是餘國的太子,是第一位到中國傳播阿毗達摩教義和禪宗佛教的外國僧人。 唐貞官九年(635年)從波斯前往唐朝都長安的敘利亞阿羅本,是第乙個以大秦僧人身份進入中國的人。 日本僧人阿部中馬魯,漢名朝恆(又稱盛生朝衡),字稱居清。

    日本奈良時代派往唐朝的唐朝學生之一,開元時期參加科舉考試,是高中進士。 唐佐驅騎兵侍奉中日文化交流傑出使者安南杜虎。 馬可·波羅,賴比瑞亞大陸的神奇人物,在中國遊歷了17年,走遍了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遊遍了雲南和西南的東南部。

    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畢生致力於天文微積分事業,他將波斯和阿拉伯的天文科學引入中國,並進行了新的創造,在中國首次建立了天文學研究中心,創造了許多新穎的天文儀器,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秦漢時期的洋人。

    涅槃派的創始人,天竺和尚,沒有預言。

    中國禪宗的祖先——菩提達摩,湘之王之子。

    攝政王的祖先——烏禪尼國聖僧的真諦。

    唐朝時期的外國人。

    第一位景教傳教士 - 敘利亞人阿羅本。

    收復國家的空洞夢想——貝魯斯,薩珊王朝的王子,妮妮的主人。

    中日交流的先驅,日本僧侶安倍仲松。

    日本圍棋的祖先 - 大和學生 Kibi Shinbei。

    南韓中國文學的鼻祖崔志媛,新羅文學大師,是宋代的外國人。

    茶禪的開始 - 日本遊客衛材。

    日本第一位國師——禪宗學者元兒論證。

    元朝時期的外國人。

    傑出的阿拉伯政治家——賽迪安奇·賈斯汀。

    元朝的天文明星——阿拉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

    明朝的外國人。

    中國國王,蘇祿國王,Batu Ge Horn La,被埋葬在中國。

    傑出的傳教士和科學家——泰西·孔子·利瑪竇。

    中國駐歐洲專家——弗朗索瓦傳教士曾德釗。

    清朝時期的外國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導師,德國傳教士湯尚寶,獻身於中國的科學天才——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

    康熙皇帝的**老師——葡萄牙僧人許日生。

    中國大陸協會創始人,英國傳教士哈德遜·泰勒。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天竺僧人嘉野摩騰和朱法蘭。

    全國太子安世高。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洋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很多,馬可波羅。 日本、印度、歐洲。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7-26

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以閱讀的經文。

9個回答2024-07-26

真心意 - 學徒魔法師2級 太強了,偶然看到的,我學會了,哈,謝謝。

9個回答2024-07-26

中國古代計時儀器 (1) - 桂表。

中國古代計時儀器 (2) - 日晷。 >>>More

10個回答2024-07-26

據考古學家介紹,除了《算術九章》之外,中國古代很多數學著作甚至曆法都提到了負數和負數的算術。 南宋秦九韶在《數學九章》一書中記載,作為高階方程的常數項的結果“往往是負數”。 在《演算法九章詳解》一書中,楊輝將“益”、“從”、“除”和“消”分別改為“加減”,更加明確了正負、加減的關係。 >>>More

8個回答2024-07-26

書法的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將其描述為“龍躍天門,虎藏鳳凰”,被譽為“天下第一行”。 唐嫣振清的《侄子祭祀手稿》寫得轟轟烈烈,奔放自在,古人評價為“天下第二書”。 而蘇軾的《黃州冷食郵報》則被譽為“世界第三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