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事,不對的人? 對事物正確而不是對人正確意味著什麼?

發布 社會 2024-07-15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以物不以人”為中心,只看“物”而不看“人”,但事情是由人做的,人是主體,不應該單純的談事,要結合人,結合具體情況看問題。 只有解決“人”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物”。 古希臘有一句諺語說:“人是萬物的尺度。

    在人與外界和自然界的互動中,人要麼改變環境,要麼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當環境的變化受挫時,他只能改變自己。

    結合現實:

    比如我曾經和某人討論過乙個問題,既然是討論,當然有不同的意見,你可以說對,當然我有權利說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是,如果你生氣並開始對我進行人身攻擊,因為我錯了,問題的性質就會改變。

    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如何把自己的個性融入到這個集體中,是乙個問題,不可能完全一致,“求同存異”!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你可以提出來,但不要針對個人,大家發現問題無非就是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卻得罪了其他業主,那麼得大於損失,你就失去了來到這個論壇的意義。

    有的人喜歡開玩笑,有的人喜歡找問題,開玩笑是為了分人,找問題要講道理,開錯物件的玩笑,只會引起誤會,發現問題激烈,只會帶來爭吵。 所以,如何用靈巧的嘴巴說出好聽的話語,是聰明人應該注意的事情,而華人華人這麼豐富,有那麼多的意思,怎麼說是一門科學。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這純粹是胡說八道,是人為的,怎麼會錯呢?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錯事,不對的人?

    做事沒有偏袒、針對、歧視、侮辱,只有別人才會採取同樣的措施,說同樣的話"這不適合人"相對。

    介紹

    右:事件的選擇(對與否)和處理它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適當方式)。

    對人:攻擊(人格、人格等)(包括:攻擊人格語言、語氣強烈,甚至憤怒的表情等)。

    目的是促進雙方事情的有效進展,同時關注自己的情緒,不要將對方的負面意見延伸到人格和人性層面。

    解釋

    這不適合人"也就是說,在解決問題時,人是關注的焦點,只有解決人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錯事,不對的人? "人們追求的是,在批評或讚美別人的時候,只關注事物,對對,黑即白,一目了然,其中沒有情緒因素。 人們經常想知道這些"對物的權利,而不是對人的權利"那些投來讚許的目光,並保留對那些人的蔑視"做事不對的人"。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作品中的許多事情並不像上面的分類那麼清晰。 當同乙個人處理同一事件時,不同的人可能會對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判斷。

    有人認為,這個人做事的作風絕對屬於"錯事,不對的人?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典型的"這不適合人"。一種是自己堅信自己屬於自己的情況"錯事,不對的人? ",但其他人認為他們屬於"這不適合人"。或者,我玩得有點聰明,它是"這不適合人"但是在自我辯解之後,其他人真的認為他們是"錯事,不對的人? "。

    與同事溝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事求是,誠實互惠,做對事不對人是職場日常事務的“王道”。 辦公室小姐應該以公平對待事物,而不是“看著別人上菜”和“因人而異”。

    與同事溝通最有效的方式是誠實和誠實

    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人,是處理職場日常事務的“王道”。 辦公室小姐應該以公平對待事物,而不是“看著別人上菜”和“因人而異”。

    職場中的一些女性往往首先關注的是誰在做這件事

    然後根據客觀因素做出主觀判斷,例如與工作人員的親密程度和職位級別。 在日常工作中包紮人為因素,不僅是對他人的不公,也是對自己人格和誠信的一定程度的貶低。 處理同一件事,千萬不要把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混為一談,只有明辨是非,正確處理,才能在複雜多變的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艾拉和塔斯·斯利姆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因為氣質相似,愛好相似,兩人私交很好,就像姐妹一樣。 我兩年前就加入了公司,因為工作辛苦,很快就當上了部門的老闆,但她和她的友誼卻從未受到上下關係的影響。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區別對待事物,就是做事不偏不倚,別人也會採取同樣的措施,一視同仁。

    事項:事件的選擇和處理。

    對人:相互攻擊,包括攻擊性人格語言、強烈的語氣,甚至憤怒的表情。

    目的是促進雙方事情的有效進展,同時關注自己的情緒,不要將對方的負面意見延伸到人格和人性層面。

    冤枉人:就是你只看重人品,不注意事情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比如這個人沒有做好,但他的性格還是被評判在輪子的哪條線上,這與他做事的意思相反,而不是對別人。

    詳細解釋

    人們追求的是,在批評或讚美別人的時候,他們只關注事物,對對,黑是白,一目了然,沒有絲毫的情緒因素。 對那些不對的人投以敏銳的一瞥,對那些不對的人留下蔑視是很常見的。

    如果同乙個桐水的人處理同乙個事件,不同的人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判斷。 有些人認為這個人做事的作風絕對不對,但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乙個典型的對的人,而不是對的事情。 一種是當你堅信自己屬於正確的事物而不是屬於正確的人,但別人認為你屬於正確的人而不是錯誤的東西。

    或者,我玩得有點聰明,我本來是人錯了,但經過自辯解的解釋,別人真的以為是在挖程式碼,而不是在挖人。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對事不對人。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待人不對”“待物不人”是漢語中常用的諺語,適用於不同的語境,“不對人不對”的意思與“不對人”相反,“不對人”是指某人的做法等,但不討論此事。

    “處理問題,而不是處理人”意味著問題的處理方式關注問題的性質、嚴重性和影響,而不是關注參與體驗的人。 其實,“不對的人”或者“對的事不是對的人”只是一句簡單的陳述,並沒有絕對的標準。 它反映了人們對組織內部管理“客觀、科學、公正”的期望,以及對“主觀、廣泛、片面”的不滿。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對的事不對的人”,意思是“做事不偏袒,別人也會採取同樣的措施,一視同仁”。 以事實為依據,不會有偏袒。

    2.“對待人和事要錯”,意思是“只講人品,不講事的結果是成是敗”。 例如,你做得不好,但你的性格還可以。 與“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的人”的意思相反。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這沒有錯。

    人們很容易將自己捲入他人對自己觀點的指責或攻擊中。 而這種判斷,是一種不受大腦控制的緊急判斷。

    人們經常把對自己觀點或言論的攻擊變成對自己的人身攻擊。 其實,如果你追根溯源,有時候你說的言論或行為,並不是來自個人,有時候甚至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或者是來自一篇無關緊要的文章,你會覺得你覺得很好,所以你會吸收它。

    就算你真的想調查自己,也只能說,你班級的認知偏差導致你吸收了錯誤的教學或教育,錯的不是你。 人們批評的至多是個人行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孩子的世界很容易因為某事而直接指向某人,但在成人世界中則不然。 當我們談論這個人和那個人時,前提是前提是“人”是不言而喻的,不需要深入討論。

    但事實上,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動物,他體內湧動著各種難以形容的力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 如果事情發生了,我們首先以人為目標,我們很可能會失去客觀性,或者失去最起碼的理性。

    這個時候,你會任性妄為,而不是客觀地梳理線索。 從人的角度來看,同樣的事情是這樣的,但從人的角度來看,它可以截然相反,但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所以當你遇到事情時,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冷靜下來,先區分事物。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戀愛,有些人可能一看就煩惱。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對這個人做正確的事,往往好事就會被搞砸。 而且,這種針對性會激發各種不良情緒,原本是小矛盾的事情,極有可能演變成大矛盾。

    另外,如果我們只待人,遇到喜歡的人,很可能會過度放縱他,偏愛他。 就像現在有很多父母,當他們帶孩子時,因為他們過度寵壞了自己的孩子。 顯然,孩子的行為是極其不友善的,但是由於內心的偏袒,往往被直接過濾掉,很難以這種方式培養出優質的孩子。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首先,不以物為人、不以人為人,這不是一種極端的策略,而是兩種正常的判斷策略。

    當乙個人做某事時,當你需要做出判斷時,有兩條路徑可供選擇: 1對人的性格做出判斷; 2.判斷他在這次事件(環境)中的表現和動機。

    選項1就是所謂的對人和事物的判斷。 其實,我們人類大多數時候都會做出這樣的判斷,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在交往中需要盡量避免與危險的人接觸,如果看到有人打人,我們就要遠離,因為這個人可能會傷害我們,我們害怕他是乙個暴力的人。

    不適合人們的風險在於,僅根據特定環境中的一件事或幾件事對人做出性格判斷是非常非常不可靠的。 特別是如果你在“公司”這樣的地方工作了很長時間,你希望你周圍的人根據你一貫的表現來評估你,而不是專注於一件事。 比如有一天我在上班打瞌睡,領導直接罵我是“懶豬”(對人),沒有考慮到我昨天加班到兩點(考慮到環境和特殊情況)。

    那我會很不開心。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對的事不對的人”“不知什麼時候說”“我說了不愉快的話”“我說話更直白”,所有這些表達其實都來自說話者的謹慎,唯恐傷害對方,免得搞砸了雙方的關係,但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到了他不能不說的地步, 說話者只能盡可能禮貌、體面、不那麼咄咄逼人地對那個人說,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否認他說話的能力,甚至否認他批評的資格。

    想想看,有沒有乙個人沒有資格勸誡說“對的事不對的人”之類的話? 不,至少這個演講者在道德上是正義的,演講者的目的是試圖維護正義。 聽到這句話的人,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如果沒有,就應該解釋甚至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沒有任何反思,他們直接被說話者對事而不是人對的事實感到惱火,這在我看來就是所謂的“無知”。

    上班遲到一次,應該被原諒,那麼從不遲到的人應該如何對待呢? 此外,遲到有多少次是不可原諒的? 三次和四次相差多少?

    遲到三次的人一定認為他們應該得到太多的原諒。 遲到兩次比遲到三次好嗎? 遲到三次的人肯定會不同意。

    你看,當乙個人遲到時,他不再願意承認遲到本身就是乙個錯誤的結論,對遲到的批評被視為對遲到者的攻擊,這與說“我對這個人是否不對”無關。

    所有的語言都會有被濫用的可能,那些以“對的事不對的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說”“我說了不愉快的話”“我說得更直白”開頭的行為,噁心和有辱人格的行為是要否認的,但我們否認的是那些貶低人的噁心話語, 不是“對的事不對的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錯什麼”,“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說了一些不愉快的話”,“我說得更直白”。

    “錯事,不對的人”應該解釋為“不嚇到的人”,說話人批評這件事,但說話人不想因為這件事而完全否定做這件事的人。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7-15

每次吵架,都不能和別人吵架,但想了想,能想出很多經典的反擊用語,覺得這樣回去就完美了,可是下次吵架,還是處於劣勢。

22個回答2024-07-15

對事情一無所知,為什麼? 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適合你的東西,只有找到適合你的東西,你才會感興趣。

45個回答2024-07-15

面對事實,就該忘了,以後再面對事情肯定不好。 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判斷,有些事情要忘記,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

24個回答2024-07-15

你不是乙個一無是處的人,記住這句話。 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什麼是美麗的,你可能個子不高,不帥,知識不如別人,也不如別人好。 但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思想和靈魂是無法模仿的。 >>>More

19個回答2024-07-15

我和你的情況一樣。

對自己也太鬱悶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