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安屯王派使者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發布 歷史 2024-07-25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大秦,這是古稱羅馬帝國和近東。 東漢延禧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派使者從尼南(中印半島以外)獻上象牙、犀角、玳瑁等禮物(《西域傳說》),其目的主要是建立聯絡,加強交流和經濟交流。

    漢武帝時期,張騫被派往西域作使,但漢武帝的目的不是加強東西方的交流,而是結幫找人與匈奴合作。

    當時漢武帝聽說被匈奴入侵西遷的大越氏有報復匈奴的意圖,於是打算與大越氏聯合對付匈奴,於是派張騫前往西域。 只不過張騫此行並不順利,被匈奴人俘虜,而這個推論是十年,之後張騫趁機逃走了,去了大岳氏族。 大岳一族沒打算對付匈奴人,小日子還不錯,張謙沒有完成任務,在西域呆了一年多,只好回去。

    後來,漢武帝出兵對付匈奴,張騫建議聯絡西域強國烏孫,斬斷匈奴的右臂。 就這樣,張謙再次前往西域。

    這一次張騫沒有完成任務,但烏孫見漢人如此權貴,便跟著他回了長安,雙方交流較多。 此後,西域與漢朝的聯絡越來越緊密。

    然而,在西漢末年,王莽造反,絲綢之路被打斷。 東漢時期,班超跟隨將軍鬥谷攻打北匈奴,奉命派使者前往西域。 他帶著使團前往姍姍,勸說于闐加入****。 相隔半個世紀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

    他還派副使甘英前往大秦國(羅馬帝國),甘英一路走到波斯灣,雖然沒有到達大秦,但算是突破口。

    大秦統治下的蒙奇杜訥地區(今譯為馬其頓)派遣使節前往東漢都洛陽,向當時的漢帝和晉帝贈送禮物,漢帝和晉帝也對他們很好。

    從那時起,大秦(羅馬帝國)有 5 次訪問中國,其中 4 次到達洛陽,1 次到達鄂州。 公元284年,大秦商團抵達中國,這也是大秦與中國最後一次有記載的接觸,此後中國史書中再也沒有羅馬使節的記載。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主要目的是希望大秦國和中國能夠有生意往來。 也希望大秦國的商人在中國得到優惠待遇。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我想加強兩國之間的交流,我想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這樣,我們就可以提公升國力。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主要目的是訪問和學習我們的國家,了解我們國家的農業。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說起《焚書》旁邊標題中的大秦,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是我們的春秋五霸,戰國七大英雄,秦國完成了世界的統一和霸權。

    其實,這個標題中的大秦,指的是古代中國與羅馬帝國的對抗。

    東邊也有一些地區的名字,大秦王自然是指羅馬帝國的皇帝。 不要以為奇怪,古代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封閉和封閉,中國和西方各國的交流還很早,無論是在商業上還是在文化上,比如我們在史書上多次介紹過的張謙。

    使命,絲綢之路。

    等等,都是中國出使西方國家的經典案例。

    同樣,西方也多次派使者到中國訪問學習。 自從上文提到張騫的使節之後,中國與外界的溝通橋梁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開啟了。 在東漢,準確地說是漢桓帝。

    延禧九年(即公元166年),大秦王(即羅馬皇帝)特意從尼南(今中印半島)派遣使節。

    外面)出發來到我們漢家的土地上,獻上當地的象牙、犀牛角、玳瑁,這些也很貴重。

    以此類推作為禮物(以上記載出自《西域傳說》)。 這也是史料記載中最早的歐洲國家使節訪華的記錄。

    當時,東漢和羅馬帝國雖然都處於政權不穩定、戰事頻發的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兩國仍是當時最先進、最強大、最文明的國家。 雖然現在的文字中關於特使的記載並不多,只提到時間和貢品,但從他帶來的物品的珍貴程度可以看出,對方當時有意和我們交朋友。 象牙、犀牛角、玳瑁在近代就被列入保護範圍,如果有人收藏這些產品,甚至可能被關進監獄,大秦願意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分享給我們,足以表明他的誠意。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轎車的目的是參觀,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 因為當時中國的實力特別強,而且當時的很多裝備都特別先進。 這是公元166年。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主要目的是學習,纖維承載者然後互相贈送禮物,學習彼此的先進文化,從而達到雙贏孝道的目的。 這是說東漢以後的馬鈴薯時代。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談及文章標題中的大秦天下,很多筆友大概會認為是我們春秋五霸、戰國七大英雄,完成了秦朝統一天地,在沙城決戰,其實本文標題中的大秦天下,指的是古代中國對古代東部一些地區的名稱羅馬帝國,而大秦王當然是指古羅馬帝國的皇帝。

    不要覺得奇怪,在古代,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封閉閉,中國和每乙個歐美國家,無論是商業服務還是文化藝術交流,還是很早的時候,比如馬援和古絲綢之路,這些在史書上已經詳細記載了好幾次, 都是中國駐歐美軍隊的典型案例。

    同樣,西方國家過去也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國進行考察和學習培訓。 自上述馬匹援助提出以來,中國與外界的溝通據說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在東漢,確切地說,在漢延禧九年(即平歷166年),大秦皇帝(即古羅馬帝國皇帝)安東特出人意料地從日本南部(今中國和印度半島的花園外)派遣使節到漢朝的土地資源中呈獻當地名貴的河馬牙齒、犀牛角、玳瑁等作為禮物(以上記載來自《西域傳》)。

    這也是現階段的史料記錄,也是第一次可以確認歐洲各國使節訪問了我國的記錄。

    當時,雖然漢朝和古羅馬帝國都處於政黨不穩定、中國時不時處於戰爭狀態的時代,但毫無疑問,我們兩國仍然是當時行為最好、最強大、最文明的兩個國家。 雖然安屯使者的事情在這個階段的各種著作中描述不多,只談時間和朝貢物,但從對方當時願意交給大家的所生產物的價值水平可以看出。 河馬的牙齒、犀牛角、玳瑁在當代早就被列入了維修範疇,如果有人親自收藏這種產品,很有可能被關進監獄,大秦天下想要拿出這種物品分享給大家,這足以看出是很誠意的。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是為了與陸與成溝進行文化交流和早期禪宗交流,我也想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想了解中國在各個方面隱藏的經濟發展,然後我也想從中學習,然後我也想帶動我國的發展。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那是在東漢時期,也是根據一些史料記載的,當時的皇帝是漢朝的衡帝,他也接待了這些人。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據後漢記載,他應該在桓帝在位九年到達中國,關於他在華的故事很多。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東漢,此時大秦與漢朝有過接觸,也有**往來,同時,他們也給漢朝送了不少禮物。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東漢後漢書》記載,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來到東漢。 這是官方歷史上歐中直接接觸的最早記錄。

    不過,有學者認為,這個使者並非大秦安敦王朝派來,而是大秦商人利用它來聯絡中國,以獲得優惠的商業待遇。

    從《中國古代史》的關係來看,由前人收養為養子為繼承人。 其中,安東尼的政治成就較多,故被稱為安托寧王朝。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據《後漢書》記載,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抵達東漢。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它應該指的是羅馬皇帝安東努斯·皮烏斯。

    大秦 - 中國漢代西域的古代地名和國名。 《後漢書》說,漢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護法派甘應西使大秦。 甘英到達波斯灣口的刁直時,誤以為西邊的船夫們的話,說“海面浩瀚”,路線難走,所以沒有西行。

    永寧元年(120年),撣王派使者獻上幻影(術士),自言自語說海西人“海西是大秦,撣國西南通大秦”。 桓帝在位第九年(166年),大秦皇帝安東尼烏斯·庇護(即羅馬皇帝安東尼烏斯·庇護)從日本派遣使節對外出資。 公元166年,東漢桓帝在位期間,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使漢朝的對外貿易更加頻繁,漢朝的對外影響力也隨之增加。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應該不是安東尼皮烏斯,因為《後漢書西域》記載,大秦安敦王派來的使者,發生在桓帝在位九年(公元166年),此時的執政黨是下一任安東尼皮烏斯的馬可·奧勒留,全名馬可·奧勒留。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d 本題為否定多項選擇題,旨在測試準確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 A、B、C是符合歷史事實的,D是不正確的,因為在秦漢時期,中國只開始了與歐亞許多國家的直接交流,並沒有直接開始與非洲國家的交流。

相關回答
14個回答2024-07-25

大秦帝國,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

22個回答2024-07-25

秦王室姓應,秦始皇的長子叫扶蘇,小兒子因為身份高貴,叫胡海,他們用姓氏的姓氏,而不是姓氏來稱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