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物體的振動通過介質傳播,最終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然後到達聽覺神經,人聽到聲音。 因此,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耳朵正在接收來自物體的振動。
那麼,當聲音在空氣、水中或固體中傳播時,哪個更快呢? 科學家已經確定,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都比在氣體中快得多,在空氣中的速度為每秒 332 公尺,在水中的速度為 1,450 公尺,在海水中的速度為 1,500 公尺,在鋼鐵中的速度為 5,050 公尺,在地幔岩石中的速度超過每秒 8 公里。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性質密切相關,與介質的彈性模量成正比,與介質的密度成反比。
不同的介質分子具有不同的阻力技能,即不同的彈性模量,而阻力能力大的介質具有較大的振動傳遞能力,其對聲音的影響遠遠超過密度的影響,聲音傳輸速度快。
-
如果產生聲音的波源不改變,則波的頻率不改變,因此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 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有兩個原因:
1)搜尋介質的反平衡力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傳播速度,並且是正比的,反平衡力越大,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那麼,介質的反補貼平衡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
當一種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不想處於平衡狀態而偏離平衡位置時,它周圍的分子或原子就不會允許它偏離,然後將其擠壓在一起以返回平衡位置。 液體比空氣更耐平衡,而固體比液體更耐平衡。 因此,我們說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慢,在固體中傳播最快。
2)聲音傳播的速度也與介質的密度密切相關,成正比。介質密度越大,聲音傳播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那麼什麼樣的介質是緻密的呢?
構成物質的原子或分子越緊密,它就會變得越緻密、越堅韌。 因此,在固體、液體和空氣中,密度應按以下方式排列:固體、液體和空氣。
因此,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慢,在固體中傳播最快。 聲音傳播的本質是振動的傳導,而振動的傳導需要分子(這也是真空不能傳遞聲音的原因)固體的分子密度比液化氣體的分子密度大得多,振動的傳播自然比聲音的傳播快。
-
固體和液體的密度比氣體大得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聲音在這些介質中的傳播應該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更少。 但是,固體和液體的彈性模量通常比氣體大得多,也就是說,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介質分子在它們的平衡位置附近依次振動,當乙個分子偏離平衡位置時,周圍的其他分子必須將其拉回它們的位置, 也就是說,介質分子具有抵抗偏離位置的能力。固體和液體的彈性模量大於氣體的彈性模量,因此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更快。
但是,由於一些固體物質的彈性模量非常小,例如鉛,在外力撞擊後不能像鋼一樣恢復原狀,因此鉛中的聲速只有每秒1200公尺。 橡膠是多孔的,具有特殊的化學結構,因此橡膠中的聲速較小,只有每秒62公尺。
-
聲音從固體傳播的速度必須大於液體的速度。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例如,聲音在軟木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00 m s,小於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例如,25°C,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1 m s)。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V 固體 V 液態 V 氣體
-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聲速因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大小而變化。
在物理學中,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發出聲音的物體稱為聲源。 物體在一秒鐘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為赫茲,字母Hz。 人耳可以聽到20 20000赫茲的聲音,最敏感的是200到800赫茲之間的聲音。
聲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例外,如:軟木塞500m 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型別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速根據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大小而變化。
比如我們看過電視劇集《鐵路游擊隊》,其中游擊隊員躺在鐵軌上,聽著火車在鐵軌上行駛的聲音,他們可以在空中的聲音之前到達,從而為進攻做準備。
-
固體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後是氣體,然後膨脹,真空不能傳遞聲音,聲音的介質以聲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
-
請盡快舉例說明(生活中)。 聲音的本質是物質的壓縮波,聲速2; =dp 聲速越大,聲音傳播的速度就越大,也可以這樣想,聲音就像一顆穿透密度的子彈。
-
固體。 對於同一波,不同介質中的頻率相同,波長的速度快,波長主要取決於介質,固體中的波長最長。
-
答案肯定是可靠的,比如古人在打仗的時候喜歡聽敵人的腳步聲,也聽火車在鐵軌上的聲音,人們常說隔牆有耳朵,這也是道理。
-
空氣(25 度) 340 公尺/秒 蒸餾水(25 度) 1497 公尺/秒 鋼,鐵 5200 公尺/秒。
-
堅實,人們察覺到遠處的火車駛來,而不是靠在鐵軌上聽。
-
聲音傳播不像光,它需要介質,介質越密集,傳播速度就越快,因為固體的密度最高,所以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得更快。
只要波源的頻率不變,波的頻率就不變。 波的速度是由介質決定的,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在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與其他常見介質(如固體液體)相比,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最慢。
根據v=f(v為波速,波長,f為頻率),可知波的波長是否變化,只要波通過的介質均勻,不均勻波長就會發生變化,均勻波長不會改變。
所以在空氣中,這取決於介質。
-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介質密度越大,傳播速度越快,因為固體的密度最高,因此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得更快。
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取決於粒子在介質中的碰撞,當碰撞方向越快時,速度越快,越容易與聲波傳播的方向重合。
在氣態液態固體中,這些顆粒通常是分子或原子(為方便起見統稱為分子)。 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物質狀態之間最基本的區別是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或結合程度,或平均間距。 分子在氣體中不規則運動的自由路徑很大,也就是說它們在下一次碰撞前跑的距離很長,也就是說,下一次碰撞的等待時間很長,所以機械波的傳播自然需要更長的時間。
液體的平均自由程要小得多,分子只固定在很小的區域內振動,下一次碰撞所需的時間更短,因此機械波傳播得更快。 固體的平均自由程比液體小,因此它們的傳播速度更快。
所以從巨集觀上看,一般來說,在密度、固、液、氣方面,所以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然而,它不是絕對的,所以用密度來區分聲速並不完全正確,比如水和冰。 但眾所周知,冰的密度低於水。
經過實驗,我們已經知道溫度對聲速的傳播也有很大貢獻,一般同一介質的溫度隨著聲速的公升高而公升高,當然這可以通過溫度的公升高和分子振動的加速來解釋。 此外,還存在材料、形狀、摻雜等問題,這些都會改變聲音傳播的速度。
因此,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中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很大關係,如果分子在介質中的相互作用很強,那麼傳播的速度就比較快,相反,如果聲音傳播的速度較弱,即使密度比較大,聲音傳播的速度也不會很高。 (例如鐵和鉛)。
敲擊木塊,木塊在固體和氣體中均會擴散。 你聽到的是空氣傳播,因為你不能浸泡在固體中。 它也可以理解為液體,如果水是固體,而你浸泡在水中,那麼你聽到的聲音會通過固體(水)傳遞到你的耳朵,但最終通過空氣,因為耳道不能浸泡在水中。 >>>More
為了讓介質傳輸聲音,它必須有足夠的力來移動物質。 中子星非常接近剛體,剛體是科學家想象的非變形物體。 中子星的密度極高,甚至電子都被壓入原子核,就像由小中子組成的大中子,類似於理論上的剛體,很難變形。 >>>More
當空氣為 0 時,聲音傳播的速度是公尺和秒,但溫度公升高 1 會使速度增加 60 厘公尺:v=,t 是當時的溫度。 當溫度為15時,只要是15代t,就可以得到聲的傳播速度。 >>>More
你好! 在傳導通路方面,空氣傳導傳播: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錘---秌---鐙骨---前庭窗---外淋巴液和內淋巴液---螺旋器官---聽覺神經---聽覺中樞; 骨傳導傳播: >>>More
雖然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同,但由於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和頻率不同,不同顏色的光在介質中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用n表示,在介質中的速度設定為v,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 n=c v,據此可以推導出不同介質中不同顏色的光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