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0元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發布 社會 2024-07-18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自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大陸個人所得稅免徵調整為3500元。 第600號令,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本條例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事業單位承包、租賃經營所得,按扣除必要費用後各納稅年度總收入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各納稅年度所稱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按照合同和租賃經營合同的規定分攤的營業利潤和工資薪金性質的收入; 必要費用的扣除是指每月扣除3500元。 工資3500個人所得稅為0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調整計算器(2011年9月從3500徵收)——假設五險一金為零;

    計算個人所得稅的常用公式是稅=應納稅*適用稅率-速抵;

    應納稅額=工資總額-社保個人繳費-住房公積金個人繳費-免稅額。

    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350-3500)*10%-105=180元。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法律分析:月薪5800元,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社保等因素,每月需要繳納24元左右的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綜合所得額為每個納稅年度扣除費用6萬元和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為扣除月收入5000元後的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著作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按各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3)營業所得額為從每個納稅年度總收入中扣除成本、費用和虧損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四)每次物業租賃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從費用中扣除800元; 金額超過4000元的,扣除費用的20%,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5)財產轉讓所得額為從財產轉讓所得中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應納稅所得額。(6)利息、股息、獎金和附帶所得應當,按每項所得額計算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著作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應當為收入扣除費用20%後的餘額。

    從作者報酬中獲得的收入金額減少70%。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稅前5750元,個人所得稅要交多少,很難判斷。 它可能應納稅,也可能不納稅。

    由於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現為綜合所得,綜合所得按年徵收,按月或一次性預繳,在年度末算中支付,所得餘額扣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加計扣除, 依法扣除的其他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按3%以上45%的超額累進稅率徵收。

    對於工資、薪金所得,採用每月累計扣繳法,扣繳義務人在支付工資時扣繳、扣繳。累計預扣法是每月代扣代繳和預繳個人所得稅時,用累計所得減去累計扣除費用(每月5000元)、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加扣、依法依法累計扣除的其他扣除額,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累計預扣預繳, 對應適用的預扣稅率,計算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累計金額,再減去已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累計金額,即為當期應預扣預繳的稅款金額。

    由於您沒有依法提供專項扣除(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專項附加扣除等資訊,如果您不考慮這些,每月應預扣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

    第乙個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預繳稅款為5750-5000=750元,對應預扣稅率表,等級為1,預扣率為3%,速抵為0,因此累計預扣稅額為750 3%-0=元。 由於是第乙個月,因此當期應繳納的預扣稅金額也是元。

    第二個月累計預扣應納稅所得額為5750 2-5000 2=1500元,對應預扣稅率表,等級為1,預扣率為3%,速扣為0,因此累計預扣稅額為1500 3%-0=45元,本月應預扣代繳的稅額為元。

    由於月薪接近平均每月扣除5000元,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都是元。

    至於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5750 12-60000=9000元,對應稅率表,稅率為3%,速抵為0,所以每年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9000 3%-0=270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資是扣除五險一金前的金額,或者個人有專項加扣,那麼可能就不需要全年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總結。 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薪金稅額=(薪金收入-五險一金-專項扣除金額)適用稅率-速抵。

    工資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寬鬆:薪金稅額=(吵鬧笑的工資收入——五險一金——專項扣除金額)適用稅率——快速計算扣除,包括除數。

    這就是我要說的,希望能幫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法律分析:6200元工資扣除稅6200-3500)乘以10%-10565元。

    法律以法律為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管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管理,規範稅收徵收和繳納,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稅務機關依法徵收的各類稅種的徵收和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徵收、中止徵稅、減稅、免稅、退稅、納稅,依照法律規定執行,依照運輸統治者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徵收、停繳、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等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納稅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必須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代扣代繳、代繳稅款。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7-18

沒有工資卡,兩人的工資分別申報個人所得稅。 >>>More

9個回答2024-07-18

個人所得稅是規範個人所得稅徵收和管理過程中稅務機關與自然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居民納稅人有義務全額繳納稅款,並且必須對其來自中國境內外的所有收入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人只需就其來自中國境內的收入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More

22個回答2024-07-18

每月免稅扣除5000元,超過5000元才繳納個人所得稅。 >>>More

15個回答2024-07-18

除按規定可以扣除的社保費和住房公積金外,個人取得的與就業有關的工資、獎金、補貼、津貼等各類收入,必須納入工資收入,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More

7個回答2024-07-18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關於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所得徵收、免徵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第一條規定,一次性補償所得(含遣散費、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生活津貼和其他補貼,應當在上一年度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三倍以內。免徵個人所得稅;超出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經濟報酬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