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惡的區別? 善與惡的界限是什麼?

發布 文化 2024-07-28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區分善惡---對別人有益的言語、行為或態度,那就是善;

    相反,對他人有害的言語、行為或態度是邪惡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看不到或不知道善惡,或者不知道如何區分善惡,是一種極大的愚蠢。

    對於聖人來說,他們能準確分辨善惡,但善惡並不在他們心中。 雖然他們的善惡觀念沒有被他們的思想所汙染,但他們的行為、言語和態度自然是符合至善的。 這是《六祖壇經》中插下的名句:

    不去想善,不去想惡,這就是小乘佛教的真面目。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善惡概念是道德哲學中最基本的一對概念,是對人或事物進行道德評價的最一般概念,通常被用作道德和不道德的同義詞。 善是指符合一定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行為或事件,惡是指違反某些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行為或事件,善惡概念是指人們對某些行為或事件是否道德的評價、意見和意見。

    善惡觀不僅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內涵,而且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在善惡觀念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統治階級總是用各種手段,使代表和反映自身利益的善惡觀念在社會生活中佔主導地位。 在每乙個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善惡觀念的演變,都與該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相吻合。

    其實善惡之間並沒有什麼範圍,它與人們的情緒變化是分不開的,而且往往隨著環境的不同而變化。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性善論、性惡論、性善惡論、性非善惡論等理論,它們融合在一起就完成了,四大學說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和諧,人性在其自然屬性中沒有善惡, 就像一張白紙;人性在社會屬性上逐漸形成同一善惡體的兩面,性善論是人性的優點,性惡論是人性的缺點。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我不懂善惡,但新的善惡積累,惡自然會消失,善惡會在我心中。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他雖然有佛性,但今生迷失,不僅今生,而且今生,他非常迷茫。 你怎麼知道它很嚴重? 當六根接觸到六塵境界時,它們被分離而妄想,或者當我們談論心跳時,我們就是妄想。

    謎團再次加深,不僅有發自內心的思念,還有分離和堅持。 若心無業,無善惡,執著分離有善惡,有三善惡道,有三惡道善感,有三惡道,不會有六輪迴。 凡有見聽之能者,六根不分離依附於六塵境界,這才是真正的修煉,真正的功夫。

    凡得了的人,都有心心念頭,心中無善惡之分。 但是(普通人)執著於善惡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境界就像一座建築,只有高低之分,善惡之分。 領域是人類思想所在的位置,它決定了你行動的模式。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人們常說“善報善報惡”,如果不明確善惡的界限,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做善事,但實際上可能恰恰相反。 善與惡的界限是基於自然的因果關係。

    我們判斷善惡的標準不一定是基於效果,而是基於動機,而動機是由頭腦產生的。

    有時候,有好的想法,有好的行為,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有時,有不好的動機,壞的動機,但結果很好。

    然而,業力的產生不是基於結果,而是基於原始動機本身。

    如果我們產生仁慈,當這種仁慈體現在身體行動中,體現在言語中時,他就會有善行和善言。

    如果你有壞心思,你就會有壞行為、壞行為和壞語言。

    一旦這種心生起,當它付諸實踐和行動時,他就會在身體、言語和思想中創造業力。

    其中,心業純粹是意門,而肉業是通過身體完成的,言語業力或口頭業力是通過言語表完成的。

    一旦這種業力被創造出來,並且遇到了業力,業力就能夠成熟。 一旦業力成熟,那麼就沒有辦法避免善業帶來的美好和快樂的結果。 一旦惡業成熟,我們就無法避免我們創造的惡業、言語和精神業力的報應。

    善與惡並存,但它們不是相對的,但同樣的行為可能對某些人有好處。

    傷害他人,作惡很容易定義,相反,不做一些飢餓的否認是單一的。 然而,人們在單身的內涵中加入了積極的因素,並主動做好事。 會被視為好。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可能是邪惡的。 善與惡的界限不是絕對清楚的,因為人們的價值觀是無法統一的。 我們既要確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又要把善惡的界限弄得更細。

    雖然人類在自然界和社會上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競爭,減少惡性競爭,努力創造乙個和諧的自然社會。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善與惡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比如當你剛去乙個地方工作時。 有些人跟你說話,特別和藹,對每個人都很親切,你會以為她是善良的,但你永遠不知道,她只是乙隻披著羊皮的狼。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我不認為有明確的劃分。 世人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事情比較複雜,不能說是善惡分明。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老實說,我不認為善與惡之間有明確的界限。 很多時候,這只是立場問題。 有時我們想做好事,當我們做善事時,它們是邪惡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妖,因為善惡取決於你自己,善可惡,惡也可以善。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善與惡是相對的。 它們同時存在,就像生與死一樣。 從善的角度定義惡,從惡的角度解讀善。

    這就像如果兩個人比另乙個人高,乙個人比另乙個人高,那麼高個子的人是相對於高個子的人的。 以上也是真的,這些都是人們長期積累起來的道德準則。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界限是心,心是惡,心是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在乙個念頭中,一切都被摧毀了。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利他主義是善的,利己主義是惡的。

相關回答
1個回答2024-07-28

2、君子好,忘了自己也好。

3.對於乙個紳士來說,沒有什麼比善待他人更重要的了——孟子。 >>>More

10個回答2024-07-28

善與惡屬於道德範疇,沒有嚴格定義。 對你有利的,對別人可能是壞的; 此時此地的善,過去和那時的善可能是惡的。 王陽明. >>>More

7個回答2024-07-28

人們常說“善報善報惡”,如果不明確善惡的界限,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做善事,但實際上可能恰恰相反。 善與惡的界限是基於自然的因果關係。 >>>More

30個回答2024-07-28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張臉! 這是與生俱來的,你無法改變它! (注:整容除外)。 >>>More

25個回答2024-07-28

解釋事物的哲學思想有兩面性,可以用心與舌、善與惡的相互作用來解釋,也可以用它們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支援的思想來解釋,舌與心是人體的兩個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