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損174億!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輝年薪12億,真實情況如何?

發布 社會 2024-08-11
1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威馬汽車。 三年虧損174億,卻是威馬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沈輝2021年的年薪。

    但高達12億。 但實際情況是,沈輝的年薪是1萬元,剩下的1億是股權激勵。

    發行方式。

    威馬汽車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是一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和移動解決方案提供商。 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銷售及售後業務。 經過幾年的研發,威馬汽車於2018年9月推出了首款電動車型。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威馬汽車共售出 83,495 輛電動汽車。

    而在2021年第四季度,威瑪獲得了第四輪融資,在這次融資中,獲得了李嘉誠家族和賭王。

    為其關聯公司提供資金支援。

    因為這兩位投資老闆的樂觀,威馬汽車的市值非常大。 直接結果是,2021年以股權激勵形式分配給公司高管的股權部分將按公允市場價值估值。

    一經計算,價值高達1億元。 但是,這項權利有很多前提條件,而且很難做到這一點。 一般來說,很少有高管符合獲得股權的資格,所以1億元的股權未必是沈輝拿到的。

    因此,雖然在披露中顯示沈輝2021年的年薪高達12億元,但實際上,沈輝的年薪與其他新能源汽車創始人的年薪差不多,為201萬元,2019年和2020年的年薪分別只有140多萬和160萬。 只是因為新能源行業發展迅速,受到市場的青睞,所以給予高管的激勵才能如此寶貴,但實際上這些股份只有在上市後才能真正獲得,獲得後並不能自由處置。 因此,在傳遞資訊之前,每個人仍然必須清楚地閱讀。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在他所謂的12億美元年薪中,只有201萬美元是他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剩下的1億美元是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費用。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沈輝年薪1億元中,201萬元為薪資,其餘1億元以內為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權費用。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真實情況是,魏瑪董事長根本不在乎公司的生死存亡,只關心自己套現。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威馬在溫州市甌江口區建廠區1100畝,一期投資105億元,17年末基本完工。 溫州**還預留了1500畝用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汽車和手機是不一樣的,要想做好汽車企業,就要自己生產,而且規模一定要大。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魏瑪沈輝說,不用解釋,因為其實沈輝的年薪沒有12億。

    威馬2021年虧損將達到82億元,而威馬汽車公司創始人沈慧金更是高達12億多,乙個人的工資佔整個公司年收入的近30%,而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創始人,都是汽車製造的新生力量, 理想和何小鵬去年的總薪只有150萬元左右,135萬元左右,也就是說,沈輝去年的年薪空缺相當於隔壁兩位創始人總薪的442倍。再看即將到來的領跑車創始人朱江明,去年的總薪是955萬元,前一年是4649萬元,雖然也有些誇張,但還是和沈輝相差甚遠。

    其實,沈輝1億元的年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準確,因為他的薪酬包含兩部分,他的工資和分紅加起來應該在200萬左右,這在行業內還是比較合理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員工的限售股或股票期權費用高達1億元,也正是因為這部分收入,他的年薪才達到如此高的水平。 這種所謂的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權是一種首次公開募股前的激勵措施,其中公司的股份以預先確定的條款授予高管。

    這部分股份未必能處理,只有辛勤勞動的激勵物件,公司上市後才能成為股東的實際收入。

    也就是,這所謂高年薪,最終要等到威高冉馬汽車成功上市之後,才能真正賺到。 如果最終沒能上市,那麼他將無法獲得這些股份,這對於汽車製造這樣有長期回報的行業來說,其實是很常見的。 雖然威馬汽車尚未上市,這些小目標暫時無法實現,但給予管理層的高薪激勵,也是為了激勵高層帶動公司成長,從而實現高增長或高估值,同時吸引投資機構入駐。

    至於能否在高薪的激勵下獲得,至少魏瑪的處境不是很好。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公司高管回答了這些問題,不值得花時間去解釋,這件事可能和很多人想象不一樣,應該是別的什麼。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魏瑪沈輝回應說,他不知道收入這麼高,妻子一查就會有麻煩,從資料上看,實在是太離譜了。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魏瑪沈慧對此的回應是,這不是真的,也不是這樣的。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在威馬汽車披露的招股書中,似乎也在準備上市。 招股書中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虧損持續加大,其中2021年虧損82億元。 不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輝在2021年共獲得1億元的薪酬,佔威馬當年營收的近30%。

    作為汽車製造領域的新興動力企業,威馬仍處於起步階段和成長期,市場壓力非常大。 據統計,2022年1-8月,威馬汽車共交付汽車29140輛。 它遠遠落後於蔚來、開迪歐、小鵬汽車,甚至落後於Leap、Nebi等二線新動力汽車製造商。

    因此,魏瑪仍然徘徊在生死線上,距離成功的程度還很遙遠。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向零跑創始人支付高薪是非常不合理的。

    目前,威馬汽車最重要的事情是將所有資金都花在新車型的研發或營銷上,讓使用者更多地了解威馬汽車。 作為創始人,你應該與你的團隊合作,度過難關,然後分享成功的果實。 但根據匯馬汽車的招股書。

    2021年,輝馬汽車向骨幹管理層支付了1億元的工資,沈南鵬當年的總工資佔骨幹管理人員薪酬總額的72%。 也就是說,沈輝乙個人拿走了大部分的補償,團隊的補償並不高。 此外,創始人的高薪向外界發出了乙個不好的訊號,即公司是想把納惠居車做好,還是想賺錢。

    如果,為了打造一輛好車,當公司虧損這麼多錢的時候,為什麼不支付高薪,為什麼不把有限的資金用於更多的需求,那麼很大程度上,這家新動力車廠商不是為使用者打造好車,而是為市場賺錢。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創始人拿到高薪,說明這家公司的經營模式比較好,齊明,這家公司一般採用股份制創始人,需要拿到高分紅和年薪的證明,這樣公司整體經營比較好。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這件事傳遞給陸松的一些訊號是,公司創始人按照年薪拿錢,但年薪的金額太高,但後續公司損失了這麼多,對公司的打擊非常嚴重,不利於公司的穩定。 閉嘴彈簧。

  1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創始人拿到高薪,會向外界發出不好的訊號,那就是你的公司是要造好車,還是上市賺錢。

  1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他具體的回應是,這是對個人**的誤解,因為這個數字是香港的薪資計算方法,和內地的年薪根本不是乙個概念,收入和現金無關,因為所謂的年薪12億隻是股權激勵的選擇, 所以在前期必須侷限於一系列目標。

    在這一點上,12億主要是基於公司當時的估值,如果業務不成功,那麼就全部歸於01美分。 如果業務成功,那麼估值可能會超過當時估計的 12 億美元。

    “天價年薪”! 魏瑪沈輝是如何回應的?

    他對這件事的回應也很明確,他說這是對他的誤會。 也有人說,12億是香港工資和租金的計算方法,與內地完全不同,是同乙個概念。 並不是說這個數字與現金完全無關。

    12億是當時的公司,如果生意不成功,那只是乙個數字,全部歸於01美分。 如果成功了,那麼可能不止這12億。

    魏瑪沈輝如何應對天價年薪?

    他的回答非常直截了當,說12億是公司當時的估值估計。 如果你沒有成功創業,那麼所有這些都將是零,你不會得到一分錢。 如果生意成功,那麼估值可能超過這12億。

    而他也回應說,這是個別**在這件事上的誤會,12億也是香港的工資計算方法,和內地的年薪不是同乙個概念。 這不是個人收入,與現金完全無關,而是對公司的估值。

    技巧

    環境很直白,這是個人的誤區**,12億是香港經濟的新方式,與內地完全不同。 他說,這不是年薪,與現金無關,是當時公司的估值。 如果公司成功了,那麼估值可能超過12億創業,如果不成功,可能一分錢都沒有。

    如果業務非常成功,那麼獲得 12 億的是整個管理團隊,而不僅僅是他。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說“這是對個人自我**的誤讀,12億是香港的'工資'計算方法,而內地的年薪是不同概念的粗略出手,創業不簡單成功,沒有一分錢擋板凳。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輝首次正面回應威馬汽車“賽普創始人年薪12億”,稱這是對個人自尊的誤讀。 他說:“12億是香港的工資計算方法,這與內地的年薪是不同的概念,內地的年薪不是收入,與現金無關。

    根據公司當時的估值,估計為 12 億美元。 ”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12億的年薪不是收入,而是股權激勵選擇權,只有在達到預定目標時才能領取。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IPO 是什麼意思? 上市公司為什麼要IPO?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IPO,那麼IPO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IPO是指一家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英文全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開募股的意思,取三個英文字母的第乙個字母組成簡稱“IPO”。

    很多人把IPO理解為公司的上市,但實際上IPO和上市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回事。

    IPO是指公司從原來的私募股權向公開股權的轉變,也就是說,公司的原始股東是固定數量的人,公司由他們出資,IPO後,公司公開發行,所有購買**的人都是公司的股東。 事實上,目前我們經常談論的IPO已經代表了公司的上市和發行。

    為什麼上市公司要進行IPO?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賺錢,就是從市場上拿到更多的資金進行開發,而且籌集到的錢不需要返還,可以無限期使用,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很多企業一旦做大了,就會想上市,這樣就可以拿到更多的資金,讓公司發展得更快。 此外,公司進行IPO還有另乙個目的,即公司股東出售股份以獲取現金。

    IPO流程比較複雜,雖然公司也可以自己運營IPO,但是沒有一家公司會這樣做,他們會選擇投行作為承銷商,因為投行經驗豐富,運營能力更強。

    可以看出,IPO是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而這些**的發行可以在二級市場任意交易,所以IPO不能等同於上市,IPO只是公司上市必須經過的過程。

相關回答
14個回答2024-08-11

本週,所有**公司2011年年報已經披露,資料顯示所有**a、b、c都是分開計算的,去年共計971個**產品整體虧損達到1億元,創歷史第二大年度虧損。 >>>More

24個回答2024-08-11

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個行業都受到了重創,包括美國的健身行業。 據介紹,美國的健身行業也受到了疫情的打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目前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健身行業屬於實體行業,100多億美元的損失對於實體行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沒有人及時干預挽救,那麼美國的健身行業可能會從此崩潰。 >>>More

18個回答2024-08-11

迪士尼虧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疫情的影響、自身的競爭力,還有一些負面訊息。 >>>More

7個回答2024-08-11

在地球的歷史上,它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史前生物,它們巨大而多樣。 >>>More

17個回答2024-08-11

拼多多2020年淨虧損近72億,可以說拼多多的盈利模式還是之前的,只是去年整體營收不是很好拼多多上的商品也比其他平台便宜又便宜,再加上其無處不在的宣傳模式,所以也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了這個平台。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