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宇宙中,太陽系可以說是人類研究的一小部分,而近70年來,科學家們除了研究太陽系內部之外,一直在研究太陽系外的區域,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外面有一些“天體”, 而對於這些體積很小的“天體”,這可能是新行星形成的重要一環,在早期,科學家認為這部分天體的半徑約為1到10公里(到英里),而為了證實它們的存在,科學家們並沒有停止探索, 終於有了結果。
據科學報道,日本國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這些部分天體存在的證據,在冥王星軌道附近,他們發現了乙個半徑為公里(英里)的小型柯伊伯帶“天體”的代表。 由於這個小小的“天體”無法直接觀測到,它是乙個體積小、體積微弱的天體,所以採用了“星掩星”模式來識別它。
在整個觀測過程中,天文學家選擇了2000顆恆星,並在兩個28厘公尺(11英吋)的小型望遠鏡的幫助下觀察了它們總共60個小時。 事實證明,這是乙個微笑的證據,被稱為“MSI”,這個“MSI”以 32 個天文單位 (AU) 的距離繞太陽公轉。 這實際上使它處於冥王星的軌道範圍內,在29天文單位到49天文單位之間。
對於這一發現,可以看作是科學上的壯舉。
當然,科學家也為研究柯伊伯帶獲得了大量關於小行星的資料,比如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的“太空岩石”,科學家認為這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物,還有一些矮行星,如冥王星(2377公里)和2014 MU69(31公里)。 冥王星被歸類為矮行星,而不是屬於太陽系的行星,這裡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八顆行星,當然,對於冥王星是否算是一顆“真正的”行星,回到九大行星的行列,這也是乙個爭議點, 這裡就不多說了,當然,對於這個小小的天體來說,更不可能是第九顆行星。
當然,對於這些小天體的發現,這或許會揭開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一些奧秘,比如地球,地球的形成仍然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它處於不斷的推論中,而柯伊伯帶(kuiper belt)被認為是行星出現的起點, 如果我們能追蹤到日本天文學家的發現,那麼未來就有可能解開地球形成的奧秘,當然,這項研究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只希望這些資料在未來能突破,感謝大家的閱讀!
-
地球形成的奧秘很可能是另一顆行星上天體的形成,然後慢慢產生生命,最後成為地球。
-
地球形成之謎很有可能與這個天體直接相關,有可能是太陽和一些天體以某種方式碰撞,然後形成了乙個非常大的地球,然後才形成。
-
這一發現並沒有解開地球形成的謎團,地球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
事實上,太陽系的直徑大約是2光年,而1光年就是太陽系的半徑。 目前,能夠進行長距離太空飛行的最快太空飛行器是旅行者1號,速度為每秒17公里,在1光年的距離上突破太陽系需要10000年。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