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混凝土現澆樁的樁頭

發布 社會 2024-08-09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1、根據設計混凝土澆築量(加上過澆混凝土量),混凝土一般會超過平方,所以設計澆築量一般達不到設計標高。

    2、設計量澆築完畢後,用測量繩測量混凝土麵麵的高程,用設計標高與實測標高之差計算混凝土量,然後填築混凝土。

    3、當部分的混凝土仍未達到設計標高時,重複第二部分的步驟,在即將達到設計標高時,將測量繩放入孔中進行實時測量。

    4、過充部分的設計只是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築的質量,不一定要很準確,所以多一點缺一點也沒關係。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1、在打樁機2上做標記,控制樁頭3保護土厚度,控制充填係數“結合地質報告,不要用不同的地質來控制充填係數”。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一是建築現澆樁的施工控制點。

    1、相鄰兩樁之間的安全距離應大於4d,或最小時間間隔不應小於36小時。

    2、二次清洗後泥漿的比重應小於,孔底沉積物厚度應符合規定

    3、第二個孔清理完畢後,應保持孔內的井頭高度,混凝土澆築應盡快完成。

    4、澆築老神混凝土時,要時刻注意導管埋深2-6m,嚴禁將導管拉出混凝土表面,應控制擴孔係數,樁體混凝土標高應控制在高於設計樁頂標高的範圍內, 並應鑿出泥漿的高度,以保證外露樁頂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值。

    2.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預防措施。

    1.鋼籠漂浮。

    原因分析:a)導管與鋼筋籠間距小,粗骨料粒徑過大,鋼筋籠搭接焊頭焊頭焊平,法蘭在吊沉導管過程中吊起鋼筋籠。(粗製處理:停止灌注,反覆上下搖晃導管,或單向旋轉)。

    b)在鋼筋籠的安裝和吊裝過程中,骨架扭曲,箍筋變形,導管脫焊或導管傾斜,使鋼筋籠與導管外壁緊密接觸。(處理方法:反覆搖晃導管並上下移動,以切斷兩者之間的連線。

    c)混凝土澆築速度過快,當混凝土表面上公升到鋼筋籠底部時,產生向上的“浮力”,導致鋼筋籠漂浮。(處理方式:控制澆注速度)。

    2.導管拔出:

    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導管與混凝土表面分離,泥漿進入導管,導致樁破損。

    原因分析:施工人員失誤、導管拆除過多、提公升速度過快。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導管的提公升速度,拔除導管前測量混凝土表面的高度,計算拔除的導管截面數。

    處理方法:當導管被掏空時,應迅速將導管插入混凝土中,並通過幫浦送裝置將導管中的泥漿抽出,繼續灌注。

    3、埋管: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導管埋在混凝土中,沒有及時拔出,混凝土硬化後形成廢料堆。

    原因分析:a)混凝土初凝時間短,間歇灌注時間腐鎮過長,導致下部混凝土在重澆時已初凝,導管未拔出。

    b) 導管由鋼筋籠懸掛。

    c) 洞壁坍塌,大量泥漿掩埋了管道。

    處理方法:如果導管無法拔出,一般會作為廢料堆處理,通過接觸設計對樁進行修復。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現澆樁一般是大直徑樁,因此現澆樁本身的穩定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全面提高現澆樁的承載力,需要根據樁體的內力狀態進行配筋的分配。 在進行施工時,為了減少對周圍建築物的影響,需要控制施工噪音,而且控制範圍也比較廣泛。 在現澆樁施工時,需要先澆築成樁,然後利用各種施工工藝進行綜合施工,確保現澆質量不受影響。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現澆樁的影響因素很多,因此很容易造成樁體缺陷,整個現澆樁的質量受到了影響。

    混凝土現澆樁主要有兩個常見缺陷:

    1、水下現澆樁常見缺陷。

    對於水下現澆樁,由於施工方法不同,容易出現的缺陷主要有斷樁問題或斷面內含泥漿或夾砂問題; 區域性橫截面有泥漿夾雜物或縮頸; 分散的泥漿和“蜂窩”缺陷; 缺陷,如集中孔隙率。 從根本上說,夾砂或夾泥的情況較為普遍,主要是因為輸液管道不合理造成,在進行新的混凝土注入時,容易將泥沙等包裹在其中,造成斷層砂被夾住或出現泥漿夾雜的情況。泥漿散落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混凝土擾動或剝落,其中的氣體不能完全排出,進而出現蜂窩混凝土缺陷,這種缺陷對混凝土現澆樁的質量影響非常嚴重,但如果面積小,就不能處理。

    2、幹孔現澆樁常見缺陷。

    對於幹孔現澆樁,其主要缺陷是混凝土分層偏析或破樁; 區域性泥漿夾雜物或“蜂窩”缺陷; 嚴重的區域性偏析和樁底沉積物。 其中混凝土分層偏析或破樁是由於地下水流入,澆築混凝土後,被地下水沖刷或浸泡後,可引起分層偏析的出現。 另外,樁底沉積物是由於在進行施工作業時,沒有對孔洞進行全面清理,進行混凝土澆築,出現樁底沉積物的情況。

    為了保證現澆樁的質量要求能夠達到標準,需要採用無損檢測技術對現澆樁進行質量檢測,而聲管檢測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導管距孔底300-500mm,第一次灌溉保證導管埋設1m以上,澆築過程中導管埋在混凝土中2-6m,導管不能從混凝土表面拔出。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8-09

你說的問題不是很清楚,泥牆擋土樁。

一般來說是水下灌注,你說的人工灌注可能是井眼無水灌注。 >>>More

7個回答2024-08-09

可以適當地衡量,但這取決於合同條款和計算配額的規則。 >>>More

13個回答2024-08-09

這一般是監督檢查的,主要是為了看泥漿的比重、沉積物的厚度和孔的傾斜度。 為了不塌陷孔樁,控制泥漿的比重,澆築時不會有夾層,設計要求泥漿的比重不大,沉積物的厚度不得大於5厘公尺。

9個回答2024-08-09

1)摩擦樁。摩擦樁。

孔的深度由設計樁長控制。 當採用錘式沉管法打孔時,樁管入土深度主要由標高和貫入力控制。 >>>More

13個回答2024-08-09

該測試包括:

1)孔徑:在記錄圖上,測得的孔徑是設計值與記錄紙之間的偏差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