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公的兵法,唐代的李靖,我覺得只有他的功勞才能與他的兵法相稱,其他的都是紙上談兵法。
-
三濤、柳洛、唐慄問道。
-
吳齊的《孫子兵法》,吳琦著。
-
一本具有哲學性質的軍事理論書。
-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軍事書籍,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 非常強大。 《孫子兵法》完成於春秋時期,共13章。
當然,有人說應該是82。 然而,由於當時傳播和儲存方式的侷限性,這本書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和使用。 直到戰國時期,人們才開始關注這本戰書。
<>漢代,官員們開始組織系統地組織該書。 在東漢時期,班古的《漢書》中有一句話叫《武孫子兵法82》。 魏晉時期,曹操對孫子兵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主要根據自己的戰略和軍事經驗編寫了《孫子兵法簡述》,並根據《孫子兵法》“十三章”總結撰寫了《孫子兵法》的戰略論述。 可以說,這也是曹操的經歷。
他還在一定程度上刪除了《孫子兵法》。 最後,只剩下13篇文章。 隋唐以來,歷朝學者和軍事家結合不同的戰略形勢,對孫子兵法做出了不同的解讀,但主要集中在原著《十三章》上。
迄今為止,《孫子兵法》作為軍事經典中的經典,在世界軍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同時,在沒有硝煙的商業戰場上也很有用。 《孫子兵法》高度概括了軍事領域的行為原則和策略,定義和描述了軍事理論的原則和框架。
可以說是一本關於戰爭哲學的書,重點是“說教”而不是“說”。
作為一本傳授真理的書,它在現代社會中自然是有用的。 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法會慢慢被新的方法所取代,但其中包含的真理永遠不會改變。 縱觀古代戰爭,。
這些都無法在《孫子兵法》中找到指導性的答案。
《孫子兵法》是一部集國家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於一體的戰略指導著作。 泛化程度相當高。 這是高度集中和簡化的結果。
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以色列等現代軍事政治強國在內,一切軍事、科技和政治上的成功故事都符合孫子兵法的指導思想。 孫子兵法雖然只有6000字,但內容豐富。 可以說,每一句話都是珍貴的。
在這本書中,孫武揭示了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並總結了戰爭的原則。 他詳細介紹了戰前的所有準備、戰略應用、作戰部署以及對敵情的研究和判斷。 周硯是完整的。
這是乙個非常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書籍《孫子兵法》教導我們以下道理:
1.《孫子兵法》的精髓是“全國第一,國家第二”,“軍隊先打,第二打”。
孫子關注不戰降輪的士兵,以最低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他的思想其實與中國獨有的陰陽五行理論一脈相承,比如“氣是一起生的,如無緣無故的迴圈, 誰能窮呢! ”。符合“一陰一陽為道”的易學理論。
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急於求成、求快利,什麼狼文化和成功流行,其實在傳統意識形態層面都是“矯枉過正”,正如《孫子兵法》所說,“不完全了解用兵的危害者,不能完全理解用兵的好處”;如果能用《孫子術》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戰爭“,我們就會知道,過於片面地追求效率,必然會產生難以彌補的隱患。客觀細緻地分析問題,謀劃決策後解決問題,是孫子兵法和劍開心的內容。
2.孫子兵法是強者打敗弱者,而不是弱者打敗強者。
《孫子兵法》的第一部分講的是“戰略”,它不是把戲和把戲,而是計算的計算,這是一種現代的SWOT分析(優勢和劣勢分析方法):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 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廟算是衡量和計算雙方在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五事七策”,從五個方面、七個科目打分。
積分多的人贏了,積分少的人輸了。 得分後,就可以知道勝利了,這叫做“多贏,少贏”。 如果你知道如何取勝,你就可以取勝,然後你就可以動員人民和戰鬥。
如果你計算出你的分數不如別人高,就不要打架。 因此,孫子不相信以弱打敗強者,這是乙個小概率事件。 “軍人,國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決不能忽視”,孫子不會拿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
3.小敵之強,大敵之俘。
歷史上有很多事半功倍的例子,為什麼我們不能打呢? 這在管理上被稱為“無聲證據”,絕對高概率事件是無聲的,所以你不知道。 而那些小概率事件,少一擊多勝,大家都為他炒作,三千年的例子積累似乎比比皆是,成為主流。
人性的特點是贏,但現實是很有可能輸,要懂得認輸。 巨集碁的石振榮先生說:“只有認輸,才能贏。
這句話很有哲理。 我們也可以說,如果我們輸了,生活就會繼續。 我們承認我們失去的東西,保留並擴大我們贏得的東西。
-
我讀過,從這本士兵書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士兵們不厭其煩地作弊,因為這個策略可以幫助我解決很多核裂解不需要的問題,而且有很多人非常喜歡這個策略。
-
我一生中非常喜歡這本書並閱讀了它。 是春秋末出現的軍書。 書中還講了不同的軍事理論,卜河有很好的客觀規律。 非常時尚和哲學。
-
讀。 這是一本特別好的書。 主要型別是軍事理論。 它寫於春秋時期,也是中國最早的軍事書籍之一。
-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法》或《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軍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比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早約2300年,被譽為“軍事科學聖書”。 總共約6,000字,共13篇文章。 作者是吳國的將領孫武,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人。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豐富多彩,邏輯嚴謹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認為是軍事經典。 它有2500年的歷史,歷代都在研究。 李世民說:“看兵書,沒有孫武。
兵法是戰略,戰略不是小把戲,而是大戰略和大智慧。 今天,《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 它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972年,在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的傳播。
《孫子兵法》在國外流傳,許多著作認為日本是第乙個,其次是南韓。 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過頻繁的文化交流,日本在奈良時代多次派學生到中國,這無疑為《孫子兵法》東傳搭建了一座便捷的橋梁。 據史料記載,公元734年,也就是唐朝開元二十二年,一位在中國學習了17年的日本留學生吉備信兵衛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了故鄉。
這位學過文武學問的學歷,在離開唐朝繁華的京城時,並沒有攜帶任何絲綢寶物,而是用唐朝廷給他的錢買了書,回來時還帶回了大量記載中國軍事陣法知識的書籍, 回鄉後,還把它們教給日本文士和軍事將領。
據日本古籍《日本編年史續書》記載,在紀備返回日本後的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派出劍屋的春口三關和中佐宗的吐司須壽三關城等六人前往太宰府跟隨紀備學習“孫子九地”的知識, “諸葛亮八陣”和陣法的營後方。
由此可見,吉備帶回來的那批經典,確實包括了《孫子兵法》,也就是被譽為《戰爭之書》的典籍。 如果這個說法是準確的,那麼《孫子兵法》已經傳入日本至少1200年了。
中國共有83個朝代,共有559位皇帝,其中“皇帝”397位,“國王”162位。 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紅禮,享年89歲(西周元年之前的年數計算不準確,所以不算); 壽命最短的皇帝是東漢皇帝劉龍,他在2歲時就去世了。 檢視文章 2007-11-13 17: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