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之亂後,太子李恆為何與父親分道揚鑣?

發布 歷史 2024-08-09
2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因為當時的李恆想靠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功夫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實力,安石之亂後天下動盪,他決定平息混亂。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那是因為在鎮壓叛亂的時候,各界的叛軍都必須有太子李恆親自指揮戰鬥。 李隆基不想親自冒險遠征皇位,不願放棄皇位,這讓太子李恆和父親反目成仇,聯合所有將領強行入宮,讓他交出皇權。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他雖然是太子,但還沒有登上皇位,也不是真正的皇帝,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早日當上皇帝是諸侯們的心願,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這讓李恆更加害怕了,他以為唐玄宗又在試探他,就是為了看他會不會趁熱打亂的時候趁熱搶奪皇位。 李恆繼位是無奈之舉。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他之所以在安石之亂中篡位,是因為他沒有成為皇帝,而皇帝在歷史上的地位特別高。 而如果他在安史之亂中登上皇位,對他個人和整個唐朝都有一定的好處。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這種情況迫使李恆不篡位就要死,而當時葛舒翰的二十萬大軍正在潼關流血。 這個時候,帝都長安肯定守不住。 不僅長安扛不住,關中也扛不住。 於是,丞相楊國忠護送唐玄宗,匆匆趕往四川。

    因為楊國忠是四川人,所以勸說李隆基投靠蜀中,還說四川和關中之間是秦嶺山脈,安祿山的鐵騎兵再厲害,也要克服困難險阻打到四川。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因為李恆當上皇帝,為了更好的鎮壓叛亂,他當上了皇帝,叛亂被鎮壓後,李隆基正式將皇位傳給了李衡。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政治觀點不同。 他們雖然是父子,各有各的想法,各有行動,但相差很大,形成了父子分道揚鑣的局面。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首先,因為太子李恆無法習慣唐玄宗整天棄政,其次,兩人在很多政見上存在諸多分歧。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安石之亂的爆發,與玄宗在唐玄宗後期對政務的無知和貪婪有關,所以太子選擇不加入他。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太子李恆巧妙地利用了士兵們對楊國忠的怨恨,發動了一場譁變,就像殺了唐玄宗一樣,可惜被唐玄宗發現,最終父子倆只能分道揚鑣。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唐太宗和李恆的關係很不好。 唐太宗對李恆也有很多猜忌,他一直提防太子會不會反叛他。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因為當時的太子在安石叛亂後與父親不和,後來唐玄宗逃往蜀中,太子不甘心,最後太子率領人馬平息叛亂。

  1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安石叛亂爆發,玄宗逃往蜀忠,太子不願上路,與玄宗分道揚鑣,太子率領朔方軍平息叛亂。

  1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李恆單槍匹馬策劃兵變,殺了楊家,矛頭對準了玄宗。 玄宗進入蜀國是不可逆轉的,父子分道揚鑣勢在必行。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因為太子和唐玄宗一直不和,兩人都互相猜疑,所以在逃跑的時候就各自跑了,但最終還是太子平息了叛亂。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安石之亂爆發後,李恆的父親唐玄宗也經常指揮軍隊與安祿山作戰。 唐玄宗雖然有郭子怡等將領的支援,但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早已失去了當年在戰場上馳騁的英氣,精神判斷力也下降了不少,所以在戰爭中總是採取一些輕率的措施。 就算他有反擊的優越條件,也無法對抗安祿山的叛軍。

    如果他繼續擔任指揮官,他將使自己處於更大的劣勢。 於是他離開了太子李恆,讓他真正帶軍反擊叛軍,而他則選擇逃往蜀國。 而太子李恆之所以同意父親的做法,與父親分道揚鑣,並不是因為之前被父親打壓,更多的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第乙個方面:太子李恆想通過這件事來樹立威望。 的確,唐玄宗雖然之前在朝廷之上支援太子李恆,但批評多於讚揚,以至於文武官員對他意見不一。

    所以這是太子李恆施展能力的機會,作為乙個國家的元首,如果他能平息叛亂,自然能夠理所當然地登上皇位。 所以他知道留下來很危險,但他也選擇了留下來戰鬥。

    第二個方面:李恆太子想通過這件事向父親展示自己的能力。 小時候,唐玄宗認真教導太子李恆,但他總是缺少一些功勞,在他滿腦子節約的時候,他也沒有辦法施展。

    這件事給了他乙個向父親展示實力的好機會。 如果鎮壓叛軍成功,不僅證明了父親選擇太子的智慧,也解決了唐朝的危機,因此他會選擇與父親分道揚鑣。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太子李恆之前太受父親的壓迫,所以在安石叛亂爆發的時候,他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是一件好事。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太子李恆之前受父親的壓迫太重,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所以在安石之亂後與父親分道揚鑣。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之前被父親壓得太重,太子一直想造反,唐玄宗也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分道揚鑣是件好事。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我想,安石之亂爆發後,太子李恆之所以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可能是他覺得和父親唐玄宗在一起可能會受到傷害。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安石叛亂爆發,叛軍攻占長安,唐玄宗倉皇逃竄,兵馬不多,太子聯絡了將軍陳玄禮,想起了叛亂,沒想到陳玄禮竟然忠於玄宗,唐玄宗已經察覺到了太子的叛逆之心,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所以他只能分道揚鑣。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這個時候,有兩個選擇,是唐玄宗繼續去蜀國,還是留下來指揮平叛,皇帝在蜀國,不可能指揮好平叛,所以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太子李恆留下來了。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我想是因為太子李恆和父親唐玄宗意見不合,唐玄宗對太子太過壓迫,讓他喘不過氣來,只好和父親分道揚鑣。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安史之亂是唐朝從墨櫻興盛到松炎衰落的轉折點,唐玄宗的幾個兒子都想在安丹和施國之亂中謀勢篡位。 這一切都是為了提公升到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由於安石之亂,唐玄宗失去了權力。 這個時候,篡位當皇帝就容易多了。這樣做的純粹好處是他如願以償,成為皇帝。

  2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因為安石之亂的局面,唐玄宗丟了位,盯著看,更容易成為功能篡位者,成功當上皇帝。 這樣做的好處是他如願以償,成為了皇帝。

  28.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安石叛亂風雲變幻,靠自己搶奪皇位獲勝的概率更高,這樣他就可以有藉口以氏族宴席登上皇位,而飢餓路對他來說也是乙個特別好的機會。

  29.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因為當時局勢混亂,更容易篡位; 對他來說,好訊息是他成功地成為了皇帝。

相關回答
18個回答2024-08-09

李恆之所以能夠成功奪取皇帝的稱號,主要是因為乙個好機會,他可以理直氣壯地掙脫唐玄宗的控制,自立門戶。 我們都知道,安祿山在策劃了很久之後發動了安石叛亂,而安石叛亂爆發後,弱小的唐玄宗並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選擇了棄城逃亡。 從這一刻起,對於太子李恆來說,這是乙個難得的機會。 >>>More

4個回答2024-08-09

安祿山. 沒有對唐朝的歸屬感。

他不是中原血統的人,光是這一點就是乙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所以他還是個“局外人”。 >>>More

9個回答2024-08-09

《月夜》《春盼》《哀悼江頭》《傷心陳濤》及三官三告別。

10個回答2024-08-09

大部分人沒有想到,安石之亂的爆發,竟然會成為盛世的終結。 對於這場風波的判斷,杜甫並不比別人聰明。 安祿山出軍的訊息傳來時,杜甫正在從長安前往奉賢探親的路上。 >>>More

16個回答2024-08-09

唐朝的夏天一直是中國文化、經濟、教育空前發達的標桿時代,安石之亂的影響非常惡劣,唐朝也隨著安石之亂而走到了盡頭,然後,史書上說,唐朝並沒有被安石之亂徹底摧毀,而是被黃巢之手滅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