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與道與佛的關係?

發布 文化 2024-08-13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6

    易與道與佛之間沒有區別,只是年齡不同。 在每個思想中,它們都屬於至高無上的存在,可以表示為宇宙的起源。 雖然他們有不同的教義,不同的宣傳,不同的理解,但他們有乙個共同點,他們了解人性,知道天道理。

    簡單來說:你要去乙個地方,目標已經定好了,但你猶豫要不要走什麼路,然後你就要選擇。 它可以是飛機,也可以是火車,也可以是火箭(o(*o); 只是方法不同,目的地也一樣。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不同的是,道家認為只有了解天道,才能用道來控制道,而佛教則用戒律脫離因果輪迴,才能獲得走出三界,獲得向上修煉的資格。 道家的《陰符經》也提到恩典源於傷害,傷害源於恩典的觀點。 宗教的差異導致有利和傷害的變化。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簡單來說,道教的最高境界,就是天道中眾生的境界,還處於輪迴之中。 佛法之所以分大小,不是要樓上糾正,關鍵是自利者是小乘地位,最高者是大阿羅漢地位,而利益者再利他是菩薩和佛法門。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阿彌陀佛,好兄弟,佛是開悟者的意思,每個人都有佛性,“心”這個概念在佛教中有很多含義,不同的地方往往有不同的含義,如果你是初學者,暫時把它理解為心的意思就好了,將來慢慢學習的時候會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上學前就認識一些道教,也讀過《道德經》,但是沒有深入研究,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談談“佛”和“道”的區別。

    佛教和道教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不一樣,如果題主真的了解兩者,基本不可能兩者都相信,所以不可能什麼都不談。

    道教提倡“道與自然”,即遵循自然本身,按照事物原有的運作方式做事,凡事都符合“道”,最後才明白自己和道是一體的,無論做什麼,都是符合道的。 這聽起來與佛教的“自發性”和“超脫性”非常相似嗎? (很多人都誤解了“緣分”這個詞,如果你是初學者,可以把這個詞理解為“緣”,也就是結果的次要原因,原因就是緣緣,經過深入的學習,你可能會對緣分有更深的了解) 但“緣分”和“不執著”並不完全是讓事情自然發展, 如果讓事物自然發展就是順其自然,即不執著,那為什麼要執著於乙個“自然發展”,執著乙個“自然之道”呢?

    為什麼要攀登“自然”邊緣?

    所以,佛教所說的超脫,其實就是放下執著和不執著,放下它,因為執著於“超脫”,依戀還是執著。 終極境界是生死涅槃,煩惱菩提,眾生諸佛。 煩惱是菩提,眾生是佛。

    那麼,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超脫呢? 那不是執著於不執著嗎? 其實修煉是有階段的,人要先爬得爬,才能學會走路,然後才能學會跑步,學會跑步之後,就可以放棄最初的攀爬了。

    修煉就是一步一步放下執著,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完全放開的境界,菩薩才會無明,唯一能真正徹底“放開”的,就是佛陀。 (引號的原因是因為不要執著於放下它)。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真正的佛法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因為一旦你一開口,你就會再次陷入執著,佛陀所說的佛法就像手指指向月亮,真正的佛法是月亮,而不是手指。 所以才會有“不能說”這句話,也會有禪宗的“不要擺字,不要在教會外傳”。

    阿彌陀佛。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8-13

佛是心,道是骨,儒家是桌,這是中國學者南懷金先生的名言,意思是:心是精神寄託,骨是精神的支撐,面板是外在的形象。 >>>More

8個回答2024-08-13

先說乙個問題,玉皇大帝沒有鑽桌子,整個天庭也不無奈,孫悟空被堵在了天宮的大門之外,那個人叫有生真君,而且有三十六名雷將軍,他孫悟空根本打不過,玉皇大帝也沒有請見觀音, 但是他不能請其他道人,道家功夫中武功強的人太多了,而佛法只是法力高,所以佛法沒有動用武力,只是用法力強行控制,而道家則不同,楊戩、黃天華、哪吒等,都不是武林高手, 所以招收孫悟空,吳承恩並不是不信神佛,而是希望有個“孫悟空”,能把人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3個回答2024-08-13

(1)服務**內部結構不合理。

從中國服務與商品的比重可以看出,在各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服務太小了。 >>>More

19個回答2024-08-13

沒有,但是他們修行的一些境界是重合的,但佛教講得更清楚、更深刻,重視本質而不關心現象(修行是更本質的聖道),而道教更重視外在現象和具體效果(執著不朽的不朽之道)。 >>>More

26個回答2024-08-13

聽經聽法會有益,佛菩薩怎能加持神力?

例如,我聽過解脫咒、六大金剛咒、熱巴大秘咒、開喉咒、甘露水咒、換食咒、普世供養咒、大悲大悲、佛陀無上勝負、轉世咒,甚至破地獄咒, ......以此類推,都是精彩的篇章,使眾生免於痛苦,快樂和祝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