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保釋候審,你是否必須入獄,如果你被保釋候審,你是否必須入獄

發布 社會 2024-08-05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保釋後是否需要入獄取決於法院的決定。

    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強制措施,而不是刑事處罰。 關鍵是要看法院在保釋期屆滿後作出的判決,是否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判決。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強制措施。 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者逮捕後需要改變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責令其逃避偵查、起訴、審判,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隨傳票到場的強制措施, 他們不會被拘留或暫時解除拘留。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法律分析:保釋與入獄時間不同。 取保候審只是在判決作出前採取的強制措施,與監禁不同。

    取保候審,是指偵查、檢察、審判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責令被刑事起訴但未被刑事拘留的人逃避偵查、起訴、審判,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附有傳票的刑事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

    (一)可以單獨判處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的;

    (二)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取保候審,不危害社會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保候審的,不會對社會構成危害;

    (四)羈押期滿,案件尚未結案,需要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的,由公安機關強制執行。

    第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證或者交納保證金。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取保候審後是否入獄,根據下列情況判斷:

    1、如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會被逮捕。 至於最終結果是否需要監禁,法院將在聽證會後作出判決;

    2. 如果你被取保候審,並不意味著你不能被判處真正的刑期,最終不需要坐牢。

    取保候審有什麼要求?

    獲准取保候查的條件如下:

    (一)可以單獨判處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罰的;

    (二)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取保候審不會造成社會動亂的危險;

    3.患有嚴重疾病、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為避免社會危害,分數級取保候審的婦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取保候審的要求和執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

    (一)可以單獨判處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的;

    (二)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取保候審,不危害社會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失明、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保候查不危害社會的;

    (四)羈押期滿,案件尚未結案,需要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的,由公安機關強制執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法律分析:取保候審後是否還需要入獄,取決於法院的判決。 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強制措施,而不是刑事處罰。

    關鍵是看法院是有罪還是無罪,罪行是重還是輕,取保候審期滿後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呼救》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不得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12個月,監視居住不得超過6個月。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法律分析:視具體情況而定。 取保候審只是一種相對寬鬆的強制措施,而不是最終的刑事判決,因此並不意味著只要保釋處理完畢,被告人就沒事了; 雖然他不再需要被關押在看守所,但他仍然需要等待審判。

    由於還需要法院審理,因此有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並且有可能入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一)可以單獨判處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的;

    (二)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取保候審,不危害社會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保候審的,不會對社會構成危害;

    (四)羈押期滿,案件尚未結案,需要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的,由公安機關強制執行。

    第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證或者交納保證金。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偵查過程中出現新證據,能夠認定當事人有罪的,由公安機關移送檢察機關起訴,由法院對當事人作出判決; 不能證明當事人有犯罪行為的,公安機關應當在傳喚第一年內將該人取保再審,並通知當事人悔恨。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並不意味著案件已經結案,不再判刑。 無論他是否會入獄,他都必須繩之以法,並在進一步審判後知道判決。 但是,根據取保候審的條件,可以取保候審的人一般犯的是較輕的罪行,刑罰不會太重。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取保候審一般與審判結果無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被判刑或者需要監禁,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判斷。

    “取保候審”,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其他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對未被逮捕或者逮捕後需要改變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審判而採取的強制措施。 責令其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隨時待命,不被拘留或暫時釋放。

    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強制措施,而不是刑事處罰,並不意味著最終不能判處真正的刑罰,也不需要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量刑的關鍵取決於法院是有罪還是無罪,罪行是嚴重還是輕微,以及取保候審期滿後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一般而言,如果你被取保候審,你很可能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也不需要被判處緩刑、單次罰款或其他非實質性刑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不得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得超過6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案件的調查、起訴和審理。 發現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已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 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應當及時通知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員和有關單位。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8-05

取保候審是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在辦案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對公職人員沒有影響。 具體來說,您可以看到“取保候審”的百科全書詞條。 >>>More

7個回答2024-08-05

一般只需要定金,期限屆滿後會退還。

12個回答2024-08-05

如果傳喚他的目的是毆打他,那麼就符合刑法規定的“先謀”,可以認定為共同犯罪,就足以成為“故意傷害罪”。 確定誰是主犯取決於在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 既然你也這樣做了,你可以被認為是肇事者。 >>>More

7個回答2024-08-05

你問誰通知保釋傳票?

取保候審期間,傳喚機關可以是法院、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關鍵是看案件處於什麼階段,在偵查階段一般由公安機關、檢察院通知; 在起訴階段,一般由檢察院通知; 在審判階段,一般是法院通知。 >>>More

4個回答2024-08-05

在你被保釋候審後,只要你不違反規定,決策機構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