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問題的特點是什麼?

發布 社會 2024-08-12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6

    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由於生態平衡的破壞,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衡,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原資源減少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由於生態平衡的破壞,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衡,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分為兩類:

    1)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荒漠化、鹽鹼化、沼澤化、濕地破壞、森林湖泊面積急劇減少、礦產資源破壞、野生動植物和水生生物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旱澇災害頻發、水體汙染、盲目開墾荒地、濫砍濫造林、濫殺濫造、濫殺濫打、濫打濫造、 過度放牧、掠奪性捕撈、亂採濫造、水利工程建設不當或不合理灌溉等。

    2)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造成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雜訊汙染、農藥汙染等環境汙染。

    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原資源減少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

    2.目的意義。

    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當前鞏固經濟發展、穩中求精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堅持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加快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清潔煤、智慧型電網、新能源汽車、 碳捕集等技術,加快建設節能步伐,培育以能源資源集約經濟利用為特徵的新經濟增長點,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不竭動力。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世界能源消耗急劇增加,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 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人均資源少,環境承載力小,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

    中國很早就高度重視節約能源,提出要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產業公升級,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要求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擺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如今,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各方面越來越自覺的行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艱巨性、長期性和複雜性是生態環境問題的特徵。 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生態平衡。

    破壞現象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衡,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 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利益關係。 自然通過其過程和力量影響社會,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社會,或在人的參與下。 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

    1)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2)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長期投入不足也是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3)環保意識不強,重開發重保護,重建設重維護,對資源進行掠奪性、粗放式開發利用,超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4)從歷史上看,缺乏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5)過分強調工程措施,忽視生物措施。

    6)一些生態建設專案忽視了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

    特性。 7)部門和單位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管理不善,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現象多,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生態環境問題更為突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 按分類可分為三類:

    1、不合理開採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的生態破壞。 2.環境汙染。 “三廢”汙染、噪音汙染。

    農藥汙染,全球變暖。

    酸雨汙染,臭氧層消耗。 3.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短缺等。

    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由於生態平衡的破壞,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衡,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應該做些什麼來保護生態環境:

    1.用於鋼和電解鋁。

    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要採取措施控制增量、調整存量、大上小、扶好淘汰劣質,支援企業注重節能減排。

    加快技術改造,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進落後產能退出。

    2、抓好重點流域節能減排和水汙染治理重點工程建設。 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使用,推廣礦產資源。

    水資源的迴圈利用和迴圈利用。

    3、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督促企業開展汙染治理、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

    4、要繼續開展廣泛深入的節能減排國家行動,大力推廣健康文明、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汙染十分嚴重,水汙染十分突出,噪音和固體廢物加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首先,空氣汙染非常嚴重。 城市地區懸浮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20微克立方公尺,汙染嚴重的城市超過800微克立方公尺,比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高出近10倍。 北京、瀋陽、習安、上海、廣州這5個城市均參與全球空氣監測,在全球50多個監測城市中,北京、瀋陽、安、上海、廣州等5個城市均位列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列。

    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佔全國國土面積的29%,酸雨嚴重面積已越過長江蔓延到黃河流域,青島也監測到酸雨,每年造成經濟損失140億元。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長沙、贛州、懷化、南昌等地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成為全國酸雨最嚴重的地區,年平均pH值小於4 0,酸雨頻次高於90。

    二是水汙染十分突出。 全國七大河系近一半被監測的河段汙染嚴重,86條城市河段水質超標。 據對15個省市29條河流的監測,2800公里的河流基本滅絕。

    淮河流域191條支流中,80%的水是黑綠色的,半數以上的河段完全喪失了使用價值,沿河許多工廠被迫停產,部分地區農作物被消滅。 1994年7月,淮河發生重大汙染事故,2億噸汙水排入幹流,形成一條長達70公里的汙染帶,使江蘇、安徽兩省150多萬人無水飲用。 各地因水汙染導致的停工、停產、糾紛頻發。

    3.噪音和固體廢物增加。 2 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標準過高的環境中。 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累計超過70億噸,每年仍在以6-7億噸的速度遞增,垃圾“圍城”現象十分普遍,耕地汙染面積超過1.5億畝。

    大部分危險廢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置,隨意堆積,形成重大環境危害。

    四是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在一些地區,汙染嚴重的企業盲目發展,資源開發不合理,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加劇了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現象,使一些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陷入人畜無飲水、草木難以生長的局面。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大氣汙染、水汙染、垃圾處理、土地荒漠化和沙害、水土流失、旱澇災害、生物多樣性破壞、WTO與環境、三峽庫區環境問題、永續性有機質汙染等。

    治理:落實環境保護工作,必須依靠科學機制。 環境保護工作機制負責轄區環境質量,環境保護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相關部門負責分工。

    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分為三類:

    1)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造成的生態破壞。主要包括生物物種急劇減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2)環境汙染。例如,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造成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汙染、雜訊汙染、農藥汙染等; 全球變暖、酸雨汙染、臭氧層消耗。

    3)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短缺等。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生態問題包括:耕地急劇減少、土地荒漠化加劇、森林資源稀缺和迅速減少、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樣性。

    減少。 1、耕地面積急劇減少。

    造成耕地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嚴重的是房屋、工廠等的建設。 在許多農村地區,出現了荒村現象,反映了農村建設規劃的不科學性。

    2.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

    西北地區存在土地荒漠化現象。

    特別是這些地區已經處於乾旱和半乾旱脆弱的生態環境中,由於水資源短缺,動植物的多樣性不如其他地區豐富。 再加上人類的過度開發,如伐木和森林砍伐,生態平衡被破壞了。

    這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質量下降,最終形成沙漠。

    3.森林資源稀缺且急劇減少。

    森林資源匱乏和林地面積急劇減少是由於過度採伐和土地復墾、森林砍伐、火災、病蟲害造成的。 森林面積的喪失也加劇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災害。

    4.草原退化。

    即草原植被的減少。 主要表現為優良牧草種類減少,各種牧草品質惡化,單位面積牧草產量下降。 草原退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種,是土地荒漠化。

    該節目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5. 生物多樣性正在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在一定範圍內有規律地結合而形成的穩定的生態複合體。 這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樣性、遺傳和變異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

    多樣性。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8-12

建議去環保部。

6個回答2024-08-12

詳情如下。

1.生態空間受到持續挖掘的威脅。 城鎮化、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復墾等開發建設活動佔據生態空間; 生態空間碎片化加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劇。 >>>More

7個回答2024-08-12

許多人類活動將有害物質排放到大氣、水、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環境中,造成環境汙染; 自然界的一些變化也會影響環境的質量。 環境監測是按照國家或地方各項環境標準,對汙染源排放和環境條件進行定性和定量測試,為汙染防治和環境質量保護提供科學研究、決策、立法、處理汙染事故和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 環境監測是一切環保活動的“眼睛和耳朵”。 >>>More

3個回答2024-08-12

生態環境保護變化:空氣質素、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 >>>More

4個回答2024-08-12

1、一些魚類的洄游路線,如中華鱘,已經被切斷了,但據說這條洄游路線在葛洲壩建成時就被切斷了,三峽只是加劇了它。 2、三峽大壩截流導致河口泥沙減少。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上海的陸地面積一直在悄然“擴張”,尤其是在灘塗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