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Festival Drum 是 1988 年由馬來西亞華人為豐富中國傳統鼓藝而開發的,主要創始人是 Tan Wei Chong 和 Tan Zai Fan。
雖然這24個節日鼓取自中國農曆的節日,但它們是馬來西亞華族文化的產物。
二十四面鼓以其華麗、多樣和豐富的節奏,很快傳遍了整個大馬。 同時,它也受到來自海外許多地區的人們的歡迎。
歡迎。 如今,24個節日鼓已成為馬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24節日鼓成立於1992年,本著維護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
鼓是中華文化悠久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聲音,是龍的脈搏。
二十四鼓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它們是:
初春、雨、刺、春分、清明、穀雨;
麗霞、小蠻、芒果、夏至、小霞、大熱;
初秋,夏熱,白露,秋分,寒露,霜;
初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創新的基本條件:
1)觀察: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聽,用觸覺感受,用心去理解。
3)向上:始終保持這種願望,符合謀求進步、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
目的:1.弘揚中華文化。
2.推廣二十四節鼓的打擊樂技術。
3.弘揚紀律嚴明的團體精神。
-
Foon Yew Secondary School, 柔佛州新山,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華人二十四節鼓創辦人譚再凡表示,他想用一種現代的方式傳承文化,“他希望用今天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包裝傳承,讓更多的海外年輕人能夠接受,他們需要一種更新鮮的方式,去接觸祖先留下的中華文化。 2012年12月4日,馬來西亞第24屆節日鼓創始人之一陳再凡在廣州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是節日鼓的“鼓鄉”,希望第24屆節日鼓能在他的家鄉扎根。
陳先生來自廣東潮州,是馬來西亞的第二代華人。 1988年,他與著名作曲家陳惠珍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為基礎,結合南越獅鼓的特點和傳統書法藝術,創作了《二十四節鼓》。
鼓樂是節日的聲音,鼓是傳統的脈搏,也是海外華人對祖先的一種懷念。 陳再凡說,24個節日鼓的創作,就像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呼喚。
陳再凡介紹,世界上使用的24個節日鼓都是廣州製造的南方單皮鼓,他希望這24個節日鼓能夠回到鼓的故鄉。 希望節日的鼓聲能在我的家鄉生根發芽。 一顆“種子”在廣州種下了。
早在1997年,這24個節日鼓就被馬來西亞學生帶入中國,並在福建華僑大學開花結果。 隨後,24個節日鼓在我國的燕帝陵、北京鼓樓、潮州、梅州等地奏響,也扎根於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汶萊等地。
據了解,24個節日鼓是以擊鼓為基礎,加上武術、舞蹈和配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
陳再凡表示,第24屆祭鼓陣的表演充滿了中國色彩,包括農民春耕、秋收的動作。 最奇特的是,24個節日鼓沒有鼓符號,都是鼓手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所以它們總是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
先輩留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二十四節鼓是中華文明的一種傳承和創造。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一代接受古老的傳統文化,有必要不斷創新文化,用今天的方式包裝傳統文化。 陳再凡說。
目前,馬來西亞有200多個24季鼓隊,擁有20,000多名鼓手,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
據悉,這24個節日鼓因其雄偉而鼓舞人心的精神深受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的喜愛。 2009年,馬來西亞文化部宣布24個節日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馬來西亞僅有的兩處由華人創造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1988年,第九屆全國華族舞蹈節在柔佛州新山舉行,開幕式是九面鼓弦,雄偉的鼓聲相互碰撞,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讓文化人陳再凡初步構思用24面單皮鼓來代表領頭衫為乙個季節, 鼓與節日相匹配,將吶喊和鼓作為乙個整體。陳再凡的最初構思是由著名的柔佛州新山歌劇教育家、作曲家陳慧珍構思和再造的,也是24個節日鼓的完整表演形式的誕生。
據說當時柔佛州新山會打鼓的人並不多,於是陳慧衝在寬耀中學召集了學校中樂團和軍銅樂隊會打鼓的學生,成為第24屆音樂節的第一批鼓手。
1988年的一天,世界上第一支24季鼓在柔佛州新山的柔佛廟響起,世界上第一支24季鼓隊正式成立。 在過去的19年裡,24個節日的鼓聲已經從柔佛州新山寬柔中學慢慢傳播到全國各地,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 全年舉辦各種節日鼓比賽,為節日鼓在鼓技比拼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養分,使節日鼓的文化內涵和擊鼓技術不斷提高。
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大學學生也把24節鼓的種子帶到了中國的大學,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中國福建華僑大學的24節淮淮鼓隊。
2005年9月12日,第24屆祭鼓更是回到中國湖南省燕帝陵,用一組展現先祖農業智慧結晶的鼓,祭拜先祖神農。24個節日鼓的演奏,意味著誕生於馬來西亞南部的文化藝術,追隨文化血脈,回歸祖先的懷抱,讓大家沉浸在強勁鼓聲的震撼中。 現在聽說馬來西亞文化部說,24個節日鼓是馬來西亞唯一創造的文化,可以申請為國家文化遺產; 24個節日鼓的發起人陳在凡和陳慧衝,也在許多柔佛州新山華人團體領導人的見證下,將中文和馬來語的申請備忘錄交給了文化部副部長黃金紅。
24 Festival Drum是由馬來西亞華人創立的具有濃郁中國色彩的文化品牌。 如果這次能得到國家的認可,其意義不僅肯定了中國藝術的地位,也展現了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共存,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二十四大鼓起源於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可以引以為豪的文化象徵!
-
第十四屆祭祀鼓是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華人協會會長王小青、陳再凡和著名戲曲教育家、作曲家陳慧聰於1988年創作的一種鼓樂表演形式。
-
《二十四鼓》,內容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為創意,結合李華南方粵獅鼓和傳統書法藝術的特色,氣勢磅礴,鼓舞人心。
1988年4月,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申花協會和潮州、福建、客家、廣東、海南五大禮堂的支援下,在光耀中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24季鼓隊。
1997年7月1日,中國第一支24節鼓隊在福建省泉州市華僑大學成立。
二十四大節日鼓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創造,現已成為亞洲許多大型節日和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首歌是最常見的:春雨震撼春谷天空,夏意滿芒,夏日連環相通; 秋露、秋霜、冬雪、冬寒。 每月兩節課的日期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到兩天。 上半年有六家和一家,下半年有八家三家。 >>>More
大熱,顧名思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這一天,人們有喝福茶、曬福姜、燒福香等習俗,吃起來也多種多樣,有荔枝、羊肉湯、菠蘿等。 我想知道你的家鄉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