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中的戰時動員能力很低

發布 軍事 2024-02-27
1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日本沒有入侵中國。

    基本上整個亞洲都有日本侵略者的痕跡。

    因為在二戰期間,日本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

    於是美國開始封鎖日本的資源,尤其是石油。

    可以說,日本的石油出口中斷了。

    因此,日本的自然資源極為稀缺。

    加上美國對日本石油的封鎖**。

    導致日本侵略變得困難。

    事實上,在投下原子彈之前,美國就不時用飛機轟炸日本。

    結果,日本本土陷入了困境。

    基本上,成年男性被俘虜並被送往戰場。

    而且因為日本海軍和陸軍一直相互敵視。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在戰爭中戰敗的原因實際上是催化劑。

    因為那些熟練的技術人員被抓來打仗,但飛機還是要造的,裝置還是要修理的,所以日本抓了一些個體經營者來造飛機和修理裝置。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製造的飛機也有“飛行員墓地”的可怕稱號。

    雖然日本人口眾多。

    但是,在戰爭時期。

    日本基本沒有醫療隊,也很落後。

    如果乙個棋子受傷了,它不會得到**。 你只會被切腹,或者被殺。

    由於醫療水平落後,沒有醫療救治,傷員打不仗,日本資源匱乏。 所以只要殺死傷員。

    這也是日本軍人人數急劇增加的原因。

    而且,在保衛日本本土時,甚至婦女也拿起竹槍抵抗外國侵略者。 更不用說 16 歲以上的青少年了。

    二戰結束時、

    甚至招募年齡也降低到幾年。

    呵呵,我什麼時候說**也不知道。

    但是你的問題在我的問題中提到過。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日本動用了約1000萬軍隊,人口與動員的比例為7:1。 當然,累計動員1000萬軍隊是總結起來的。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日本只有200萬。

    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有73萬人,數量和質量均居第一; “南軍”有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 380,000名“國內部隊”; “中國派遣軍”雖然有62萬人,數量排名第二,但由於大部分精銳部隊都轉移到了南方軍,其質量已經大大下降。 共計213萬。

    3.佔總兵力60%的中國,在戰場上的日軍不到200萬,那是戰爭剛開始的時候。 而且,在計算資料時,很明顯,關東軍和台灣的駐軍以及中國的日本艦隊也包括在內。 關東軍+中國派遣軍為135萬。

    除以 213 萬,正好是 63%。

    4.到1945年,投降時日軍總人數為720萬人,其中105萬人是“中國派遣軍”,不到15%; 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人,佔9%。 在太平洋戰區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總數約為550萬人,佔76%。

    每年,有500多萬國內軍隊是那些擁有竹槍,想要與美國作戰的部隊。 包括許多16歲以上的年輕學生。

    6.預備役人員都是退役軍官,自動晉公升為預備役!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日本在前期看好戰爭,以為三個月內就能滅掉中國,所以沒有四面八方投入兵力,再加上還打通了太平洋戰區,急需兵力,所以沒有向中國派很多兵力,總兵力800萬到1200萬應該不對, 就算招了那麼多兵,也養不起來,所以不算對,但60%和200萬應該是對的。大部分日本民眾在戰爭後期對戰爭失去了信心,國內損失慘重,老百姓不想再失去親人,所以除了少數極端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外,很多人還是不想上戰場, 別說那些十幾歲的孩子,本來就對戰爭充滿了恐懼,再去打仗就等於送死他們,不去就要被打成背叛罪,所以是矛盾的。動員能力的決定性因素是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本國人民的信譽,總之,就是看是否有足夠的巨集觀調控能力,像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我們的巨集觀調控能力最強,遠勝於資本主義,所以動員能力也更強。

    高中畢業後,只要年滿18歲,是男性公民,就可以以民兵身份加入預備役,否則必須以退伍軍人身份加入預備役。 希望如此,謝謝!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明治維新後,這個國家變得特別強大。 但它是乙個領土剛剛超過3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它缺乏未來生存的資源。 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入侵鄰國,他們把中國視為重要的戰場,但中國的人口規模太大,日本侵略者無法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侵略者每邁出一步,就會有人死去,他們不得不保衛他們占領的地方,他們越往深處走, 他們要付出的代價越大,他們所到之處,都有來自八路軍、國民黨軍、新四軍和游擊武裝團體的抵抗。

    因為日本的野心太大,南太平洋也發生了戰爭,珍珠港事件加劇了日本在二戰中的迅速失敗! 所以從頭到尾,一大批士兵陸續死去,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戰場上。 這並不奇怪。

    甚至數千萬士兵都在等死! 由於二戰初期日本兵陣亡後所剩無幾的合格兵員,繼續徵兵是正常的,但日本沒有符合參軍條件的中青年,所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被迫參軍, 甚至老人和學生也被迫參軍。--資料錯誤:

    1.中國的人口和國土面積都比日本大。 2、中國在南太平洋和東南亞到處打仗,兵力分散,兵力忌諱。 3政治家的決定和前線指揮官的指揮 - 動員能力的決定因素:

    士兵士氣高低,裝備先進與落後,正義與正義。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日軍出動的中國軍隊總數在85萬到100萬左右,關東軍在68萬左右,200萬從哪裡來。

    而且,投入中國戰場的兵力僅佔日軍總兵力的25%左右,其餘500多萬人的日軍都參與了南洋戰區、太平洋戰爭和保衛祖國。

    因此,二戰中日軍的動員已經達到了極限,大約有700萬人。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明治維新後,帝國人民覺得自己的領土太小,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於是準備入侵世界,而亞洲是計畫的第一步,而中國只是亞洲計畫的一部分。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領土也必須得到保護,所以中國的勞動力很少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正常,打仗會殺人。 經過這麼多年的戰鬥,800萬到1200萬中的大部分都化為灰燼,放在罐子裡。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陷入戰爭的泥潭。 日本在盟國的反擊下也面臨困難。 在中國戰場的深處,日本在這裡投入了大量軍隊。

    日本的後勤被延誤和破壞。 這使得日本無法有效利用中國的資源。 為了解決石油問題,他還瞄準了東南亞。

    對於日本來說,開闢新的戰場需要更多的軍隊來征服,但日本的動員能力有限,距離很遠。 東南亞的發展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也把日本拖入了深淵。

    日本深陷戰爭泥潭,最後只能輸。

    二戰期間,日本發動了對華侵略戰爭,希望通過戰爭來改變中國的局面。 對於日本來說,他是有缺陷的。 由於日本是乙個島國,它位於海上,陸地面積有限。

    日本人對領土有很大的渴望。 他們只能通過戰爭獲得領土。 再加上資源匱乏,日本只能通過戰爭進行掠奪。

    如果你想改變它,那麼你只能通過戰爭來改變它。 畢竟,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等思想一直影響著日本的發展。

    隨著前線的延伸,日本的勞動力和資源嚴重短缺。 為此,日本全面提出了“以戰補戰”的政策。 1941年12月8日,日本秘密襲擊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其主要目的是奪取美國、英國、荷蘭和其他太平洋國家的利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面臨著亞太戰區同時作戰的局面,需要更多的部隊充當“炮灰”。 當時,由於成年男子應徵入伍,日本城鄉的男性可以當勞工的男性很少。

    由於日本國力的侷限性,根本無力打長期的消耗戰,日軍因為戰線太長,導致部隊後勤不堪重負,就連中國都沒有被打敗,更別說當時世界工業生產總值排名第一的美國了, 對形勢的誤判和對自身實力的盲目自信是日本在二戰中戰敗的根本原因。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這是因為日本的國土面積不是很大,而且軍事人員數量有限,二戰期間,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軍事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日本已經形成了乙個強大的旁觀者國家,所以在二戰期間還是會失敗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當時,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其他法西斯國家相繼被打敗,我國的抵抗也讓他無法再往前走。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因為他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是不公正的和毀滅性的,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讓我們從德國開始。

    德國的徵兵制度是一種強制性徵兵制度,其中退役士兵在戰時被徵召以補充編制。 這與日本和德國的情況類似。

    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畫時,幾乎動員了德國所有的軍隊,德國本土和占領區的駐軍非常少。

    而且,德國人動員起來的能力很強,戰後,德國健康的成年男性人數很少,在某些年齡段,比如1918年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幾乎全部死亡。 在不到6年的戰爭中,德國的動員能力很強,比例很高,這兩項都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 此外,德軍奉行閃電戰戰略,投入最大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碾壓對手,投入如此多的兵力是自然而然的。

    而且,從戰後歷史來看,在戰爭期間,德國參戰的總人數約為1700萬,這已經是極限了(不知道房東說的550萬是否準確)。

    然後是日本,徵兵制度相同,但部隊規模與德國有些不同。

    戰前,日本只有14個師團,即後來的第2師團和第6師團。 只有在戰時,才形成了一些特設師。 由於日本資源匱乏,難以同時支援大量部隊,因此提出了多練兵少兵的目的。

    換句話說,日本的現役軍人很少(只有幾百萬),但非現役軍人很多(約1000萬),他們像普通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並定期接受訓練。 只有在現役部隊中失去士兵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被徵召重新入伍。 此外,日軍採取的戰鬥方式為戰爭提供食物,占領乙個地區,掠奪物資,為下一次戰爭做準備,日軍從未想過,如果德國會像德國一樣採取閃電戰,那麼投入一場戰役的部隊一定沒有德國那麼多。

    而且,日本在中國投入了200多萬軍隊,當然也只動員了40多萬人參加武漢戰役。 日本在亞洲許多地方都有大量的軍隊駐紮,如菲律賓、緬甸、朝鮮、琉球、台灣、塞班島、瓜埠等。 而且,在日軍司令部之外,有百萬人的關東軍,被譽為皇軍之花,再加上當時的日本海軍和國內駐軍,德國肯定不可能動員數百萬人發動戰役。

    就戰後歷史而言,日本動員的總人數超過1000萬。

    因此,兩國的動員能力大致相同,德國更強大。 雙方在一場戰鬥中動員的兵力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是因為兩軍所採取的戰術不同,現役部隊人數不同,是當時的客觀情況。

    另外,另乙個原因可能是蘇聯大部分領土是平原,方便大兵團,武漢戰役期間雙方戰線交錯,丘陵山脈多,大大限制了可以投入的兵力。

    說了這麼多,房東記得給分。

相關回答
22個回答2024-02-27

讓我們從各個方面分析二戰期間的日本實力。 >>>More

17個回答2024-02-27

走開。 但代價很高。 美國之所以能比德國和日本更強大,是因為其工業規模巨大。 >>>More

15個回答2024-02-27

怎麼說日本的失敗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他是否挑釁美國! 軍國主義過於咄咄逼人,但對國內發展和穩定的控制卻太差。 >>>More

8個回答2024-02-27

德國當時並不知道這一點。 日本早就計畫進攻美國,德國也知道,但一直以來,德國都極力反對日本進攻美國,因為美國當時參戰,很可能直接扭轉原本偏袒他們的戰爭局面, 而且,當時的日本並沒有按計畫乙個月內征服中國,東亞的戰局還不明朗,如果美國捲入其中,必然會遭受敵人的傷害,因此德國在這方面一直反對日本偷襲美國。然而,當時的日本天皇似乎已經看到了戰爭的失敗,對戰爭失去了信心,所以以他們的民族性格,他們不得不戰鬥到死。 >>>More

16個回答2024-02-27

在珊瑚海之戰中,Shozuru Zuzuru受傷,無法參加中途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