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製造業發達,需要生產鏈上的人才,而高校培養大量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層次人才,這是不合適的。 供應不平衡且不匹配
-
我國人太多,高等教育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專業供大於求,社會急需人才,高校培養的人才少,為什麼發達國家沒有就業問題? 美國的失業率不低,大學畢業生很多。
-
國家之所以好,人民之所以民主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價中心正式發布了《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這是官方資料,向我們披露了大學生、高校畢業生、師資教師等人數。 雖然資料只統計到2016年,但足以回答全國有多少大學生的問題。
1. 有多少大學生?
從巨集觀上看,自1978年高考改革以來,大學生人數一直在逐步上公升。 從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間,中國大學生增長速度較慢,從1978年到2015年的37年間,大學生人數的增長速度開始急劇增加,從87萬人增加到今天的3647萬人。
從2000年到2015年的資料來看,從2000年的556萬大學生到2015年的2625萬大學生。 在增長方面,我們發現,在2000年至2006年期間,增長保持在每兩年400萬人左右,但自2006年以來,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後來趨於每兩年增加約100萬人。
從學校數量的增加中,我們似乎找到了大學生人數增加的可能原因之一,如上圖所示。 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高等院校的數量急劇增加,幾乎翻了一番,這意味著更多的學生將能夠進入大學。 在隨後的五年中,增長速度放緩。
這導致大學生人數相對穩定。
二、畢業生人數多少
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本科院校招生規模為405萬人,在校生人數超過1613萬人,普通本科畢業生人數超過374萬人。 下圖顯示了2005年至2015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累計10,000人。
事實上,這個資料和學生的資料是一樣的,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大學生可以按時畢業,也意味著更大的就業壓力,而更嚴重的是,本科畢業生的比例大幅增加,說明大學生越來越受歡迎, 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婁婁猜想,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3. 趨勢**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提供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高等教育總入學人數突破700萬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達到3699萬人,佔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五分之一,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 根據之前的增長速度,房東大膽猜測,今年的數字應該接近900萬。
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環境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發展,近年來開始參加研究生考試和出國的人數明顯增加。
-
我國大學生包括大專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
截至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達1萬人,從高考恢復到2017年累計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萬人,今年這一資料有望達到5000萬人。
截至2017年,我國本科畢業生人數已達1萬人,從高考恢復到2017年累計本科畢業生人數達到1萬人,預計今年這一資料將達到5000萬人。
從恢復高考到2019年,全國累計碩士畢業生約1萬人,目前全國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約81萬人。
從現有資料來看,2018年我國人口約1億,2017年勞動人口約1億,全國大專生、本科生、碩士、博士生加起來約1億人,計算出我國大學生在勞動力中的比例約為19%, 約佔總人口的19%。
從高校畢業生人數的趨勢圖來看,高校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每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都在10萬或20萬以上,可見其速度和規模。
經過我們簡單的計算,不難發現,全國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二人是大學生(這裡指的是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從1978年開始計算),而勞動力中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是大學生(從1978年開始擁有大學學歷的人), 這個比例還在上公升,所以給人一種大學生無處不在的感覺。
其實如果排除大專生,普通本科生的數量並不多,碩士、博士更是少,你之所以覺得大學生很多,這和你所在的城市和你所在的圈子有關,如果你在北京, 上海、廣州、深圳,那麼這十個人中可能有一半是大學生,另一半是碩士或博士,同樣,如果你自己是大學生或者更關注大學生,那麼你會覺得大學生越來越多。
一方面,大學生比例越高,意味著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民的素質越來越好,這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迅速,新增就業崗位數量跟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增長,因此就業形式會非常嚴峻,這也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最後,希望當代大學生能夠勇於擔當,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為國家培養我們,不要白費。
-
歐洲主要來自第三產業。
-
穩定的社保讓大學生願意當工,中國工人有醫療保險嗎,他們生病了嗎,他們開始買最低工資的房子嗎?
這樣可以嗎?
-
是的。 雖然國外也看學歷,但能力更重要。 每個人的機會都更加平等。
-
發達國家之所以培養這麼多大學生,是因為發達國家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專門從事研發。 他們的產業結構需要那麼多大學生,所以他們大學生的失業問題不是很嚴重。
中國是乙個製造業大國,主要是製造業。 製造業很簡單,只會由幾個農民工來做,所以對大學生的需求不是很大。 而且國家每年培養那麼多大學生,難免會有大量的大學生失業......
不是中國的大學生素質差,能力差,而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
-
外國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在自身,而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主要在社會。
-
人均收入不如發達國家高(而且差距很大),失業率可能低於發達國家(不應該是絕對的,但有時候發達國家的失業率比較高,看新聞資料,原因可能是因為生產率強, 而且乙個人的生產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需求有限)。
福利不如發達國家。
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多的職業(發達國家有很多混亂的職業,例如美國似乎有30,000多個職業,而中國只有10,000多個)。
-
發達國家。 之所以強調充分就業,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高度發達和現代化,這導致了就業崗位的減少。 和發展中國家。
自身經濟發展中有很多工作,所以會更強調經濟發展!
-
此前,美國網際網絡上有乙個話題被大家熱議——中國,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
-
截至2019年4月,中國是乙個發展中國家。
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內外一些人誤判了我國已不再是發展中國家的當前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
國際社會中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近幾年來鼓吹“棍棒殺人論”和“崩潰論”,但無濟於事,近年來又鼓吹“褒殺論”和“責任論”,把中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提並論。 對此,我們必須有乙個清醒客觀的認識。 從人均水平、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創新能力、發展平衡和充分性來看,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衡量乙個國家的真實發展水平,不僅要看其經濟總量的規模,還要看其人均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成績斐然,2017年GDP達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中美總量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
但是,從人均水平看,我國發展中國家的特點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10190美元)的80%,僅為美國的1 7(57638美元),排名世界第68位。
-
中國在經濟上其實相當於乙個中等發達國家,但中國在很多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中國富人窮,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所以中國在綜合實力上應該是乙個發展中國家。
-
它一定是乙個發展中國家,而且還在到處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為什麼它不是發展中國家?
-
南韓是發展中國家的中等規模,是發展中國家的巔峰,日本是發達國家。
-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房價都在10萬以上,你說呢?
-
這是乙個發展中國家 這所初中有一本歷史書,中國之所以有十年計畫,就是要盡快成為發達國家。
-
它是第三世界的發達國家。
從綜合國力來看,在發達國家中可以名列前茅。
事實上,西方國家從未承認中國是第三世界國家,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情況確實如此。
近日,德國出台政策:停止對華經濟援助! 原因是:現在中國不缺錢了!
-
中國仍然是乙個發展中國家。
-
呵呵,中國是乙個發展中國家,正在努力成為乙個中等發達國家。
我們能否成為發達國家,取決於我們年輕一代的努力。
-
發展中國家。 始終是乙個發展中國家。
-
應該和現在差不多,沒有重大的突破性技術,對於計算機等來說,應該還是最好的工作。
1、部分發達國家的電信覆蓋訊號不全面,導致移動支付無法普及。 記得我在深圳大鵬半島旅遊的時候,很多當地景點都規定取票需要現金支付,據當地人說,這裡的訊號不穩定,有時候收不到錢。 這讓我想起了另乙個例子,德國地鐵上的人正在看書,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學習,而是因為他們的手機沒有訊號。 >>>More
1.是發達國家,世界上有32個發達國家,即:歐洲:盧森堡、挪威、瑞士、愛爾蘭、丹麥、冰島、瑞典、英國、奧地利、荷蘭、芬蘭、比利時、法國、義大利、希臘、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捷克共和國、以色列、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和巴哈馬。 >>>More
我給大家乙個嚴肅的問題:首先,我告訴你什麼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從人均GDP高、工業技術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社會福利高四個方面來衡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