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 徐霞客(1586-1641),又名洪祖、真之、夏可,明朝南方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作家,著有地理巨著《徐夏客遊記》,素有“千古奇人”之稱。
徐夏客一生致力於四方,足跡遍及21個省、市、自治區。 “人未達的,人不知的”,所到之處,探尋隱秘,並記下旅行記錄,記錄所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情況。 經過30年的考察,他寫出了60萬字的《徐夏可遊記》,為地理學中對自然的系統觀察和描述開闢了新的方向。 它既是一部系統考察祖國地質的地理名著,也是一部描寫華夏風光和資源的巨著,是一部文字優美的文學傑作,在海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
《徐夏客遊記》記錄了各地名勝古蹟、風土人情,開幕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
-
網上有說明。
徐夏珂(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即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於江蘇江陰市馬鎮南陽岐,名弘祖,字真之,數夏可,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 特別是對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記錄,包括岩溶洞的分布,對石鐘乳石、石筍、岩溶溝、石芽、石梁的成因進行了詳細解釋,是世界第一人。 經過30年的考察,他寫出了60萬字的《徐夏客遊記》,其中《徐夏客遊記》記錄了各地的名勝古蹟和歷史遺跡、風土人情,為地理學中對自然的系統觀察和描述開闢了新的方向。
徐夏客遊記的開幕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是當地的歷史人物。
-
徐夏可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作家,徐夏可一生的成就很多,但從旅遊的角度來看,他對壯麗山水的熱愛最為引人注目; 他的經典旅行文學著作是他所有成就的巔峰之作。
隨著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旅行者徐夏克的出現,旅遊正式成為人類生存之道之一,並迅速進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獨立於士大夫的附庸生活,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軌道。 因此,《徐夏客遊記》。
堪稱中國旅遊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的乙個里程碑。
主要成就:
徐夏珂的旅行不僅僅是為了尋找陌生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探索自然的奧秘,尋找自然的規律。 他對山地、水道、地質、地貌的勘察研究,都超過了前輩。
徐夏可探索了許多河流的源頭,如廣西的左河和右河以及湘江。
支流蕭河、濱二水河、雲南北二盤河。
和長江,其中長江最深。 長江的發源地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
-
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作家,徐夏可一生的成就很多,但從旅遊的角度來看,他對遊歷風景的執著是最引人注目的; 他的經典旅行文學著作是他所有成就的巔峰之作。 隨著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旅行者徐夏克的出現,旅遊正式成為人類生存之道之一,並迅速進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獨立於士大夫的附庸生活,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軌道。 因此,《徐夏客遊記》可以看作是中國旅遊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的乙個里程碑。
徐夏可以《遊記》生動地描繪了當今中國大部分地區(21個省、市、自治區)的諸多山水奇觀、奇觀奇景、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為子孫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旅遊、地質、文學、文化、經濟,甚至動植物、生態、政治、社會、 宗教等等。難怪人們稱《徐夏客遊記》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
-
他是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中國地理巨著《徐夏客遊記》。 被譽為“千古奇人”。 他的一生立志四面八方,不避風避雨,不避虎不狼,不避長風雲霧為伴,以野果填飽飢渴,以清泉解渴。
足跡遍及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個省份,到處探索,並記錄了一本旅行日記,記錄了觀察到的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
-
徐夏可是中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 生於1586年,卒於1641年,江蘇江陰人,原名洪祖,真之字,夏客是他的別名。
在徐夏可生活的時代,普通知識分子堅持“在書房講課,在牆上讀書”的傳統,而徐夏克一生不該考科舉,沒有進入官場,沒有追求名利,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地理上。
22歲時,他開始了艱苦的旅行和冒險生活,直到去世前一年,30多年來,他不避艱辛險阻,視察了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河南、陝西、山東、河北、山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16個省份。他所到之處,都對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他用日記的體裁,對自己的調查研究成果做了詳細的科學記錄,寫了《徐夏客遊記》一書。
它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明朝末年,地理學家徐洪祖,人稱夏克,寫了《徐夏克遊記,參觀黃山日記》和《徐夏克遊記:參觀黃山日記之後》。
1.“雖然天近無路,但蓮花能爬,路遠。 ——摘自明代大運會徐巨集足《徐夏客遊記:黃山日記》。
解讀:天都峰雖然近在咫尺,卻沒有辦法上去; 去蓮花峰有一條路,但距離很遠。
2.“石塊滾兄弟梁,石崖邊切幫崖。 ——摘自明末地理學家徐洪祖的《徐夏克遊記:黃山日記》。
釋義:石頭從密密麻麻的簇中公升起並穿過它們,石崖的陡坡爬上懸崖。
3.“所有的山峰都被制服了,蓮花是唯一的,耳朵。 ——摘自明末地理學家徐洪祖的《徐夏克遊記:黃山日記》。
解讀:“萬峰腳下都是低矮的,只有蓮峰能與之抗衡。 ”
4.“玉拉潯陽經湍流到溝壑,北面是翠尾山,南面是丹台諸辰碼頭,大概能與獅峰相媲美,根本無法與石筍相提並論。 ——摘自明末地理學家徐洪祖的《徐夏可遊記:黃山日記》
解讀:我拉著德陽樹翁穿過湍急的水流來到山谷,北邊是翠尾峰等山峰,南邊是煉丹臺等山塢,景色可以大致和獅子峰差不多,但不能和石筍類差不多。
5.“國內外的名山都不如徽記的黃山。 爬上黃山,世間無山,景色停下! 被後人延伸為“五山歸不看山,黃山歸不看山”。 ——摘自明末地理學家徐洪祖的《徐夏可遊記:黃山日記》
釋義:五座山蘊含著天下山川的特色,看五座山就等於看遍天下所有的山。 而黃山則具有五岳的特色。 一座山包含著世界的山脈。 這說明了黃山的美麗和獨特性。
6.“但看翠薇的背影,碼頭上的峰峰交錯,上下週倒映,不是無盡的異耳。 ——摘自明末地理學家徐洪祖的《徐夏可遊記:黃山日記》
解讀:只要往下看青山的背影,山谷中的峰峰交錯,上下兩邊相互映照,山上沒有這些奇觀,就無法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