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凌晨2時許,舟曲縣總部在會議上通報,經國土資源部、甘肅國土資源廳專家現場檢查和綜合分析,初步認為,周曲特大山洪澇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有4個因素。
首先,周曲當地地形和特殊的地質構造是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 據專家分析,舟曲縣附近地質構造岩性鬆軟,較為破碎,風化程度也十分嚴重,相對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其次,汶川的影響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縣是汶川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導致舟曲縣周邊山體鬆動,岩層破碎。 消除**引起的山體鬆動需要3到5年的時間,但汶川**發生後只有2年多的時間。
第三,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上半年周曲持續乾旱,導致市區周邊岩石崩解,部分山體和岩縫裸露,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四是遭遇強降雨。 7日傍晚,舟曲縣東北山區突然發生暴雨,持續了40多分鐘,降雨量達到90公釐以上,形成泥石流,直接引發了巨大的山洪地質災害。
-
白龍河的河水洶湧而來,大雨滂沱。
-
水動力條件是泥石流形成的三大條件之一,能產生這麼大的泥石流,說明那裡的水文條件非常好,周曲地區有連續降水,所以應該有大量的流水。
-
它從別的地方流來。
-
2010年。
2010年8月7日22時許,贛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北山區突然暴雨,降雨量達97公釐,持續40多分鐘,引發了三岩峪、羅家峪等四溝系統的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公里, 平均寬度為300公尺,平均厚度為5公尺,總容積為750萬立方公尺,流經該區域的水流被夷為平地。
截至2010年9月7日,周曲8.7級泥石流災害造成1557人死亡,失蹤284人,門診治療2315人。
地質和地貌原因。 舟曲是我國三大地質災害、泥石流和地質災害易發地質災害之一。 舟曲地區是秦嶺西部的褶皺帶,山體分化破碎嚴重,大部分屬於混有碳灰的土壤,極易形成地質災害。
5 12“**震動了山。 舟曲是“五一十二”**災區重災區之一,導致舟曲山體鬆動坍塌,至少需要3至5年時間才能恢復到震前水平。
氣象原因。 全國大部分地區遭受嚴重乾旱,導致岩體和土壤收縮,裂縫暴露,遭遇暴雨,雨水容易進入山縫,形成地質災害。
瞬時強降雨和強降雨。 由於岩體的裂縫,瞬時暴雨和暴雨深入岩體,導致岩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地質災害自由度的特徵。 地質災害是隱蔽的、突然的、破壞性的,很難被發現。
-
舟曲泥石流發生在2010年。 2010年8月7日22時許,贛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北山區突然發生暴雨,降雨量達97公釐,持續40多分鐘,在三岩峪、羅家峪等4條溝壑造成巨大的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公里, 平均寬度300公尺,平均厚度5公尺。
其他因素在受舟曲泥石流嚴重影響的三岩峪排水溝上游,正在建設一座防洪壩,但包括四座礦渣壩在內的工程在災前尚未完工。
泥石流災害發生後,該專案被終止; 剛剛建成的四座防洪大壩之一的1號大壩,殘骸內堆滿了岩石和礫石,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徒手將石頭拉出來。 在發生災難時,這些專案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產生了負面影響。
-
先是森林,然後是水利,最後是礦產,掠奪當地自然資源就像嚼甘蔗,一節一節地嚼船曲。
由於缺乏後續資金,舟曲泥石流防治工程未能完成。 重點預警點三岩村排水導流工程尚未實施。 淹沒全縣的泥石流就是從這裡傾瀉而下的。
-
其實甘肅泥石流的發生並不是所謂的自然災害,舟曲本來就是乙個群山環繞的地方,又有一條河流,再加上人們亂砍,導致土地鬆弛,所以只要下雨,降雨量太大,就有可能是泥石流造成的!!
-
因為人們過度開發而不保護植物,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破壞。
-
不分青紅皂白地砍伐森林和不分青紅皂白地採礦。
過度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