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控違反刑法保護的社會關係,國家為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立案偵查、審判,並給予刑事處分(如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的案件。 民事案件是公民、法人、公民與法人之間作為平等主體的糾紛引起的訴訟,主要指與財產權益有關的案件,也包括婚姻家庭等個人案件。 如違約、離婚、財產繼承、人身傷害等。
兩者的區別:1、從訴訟主體來看,刑事訴訟是“官訴人民”,但也有例外,在刑法體系的自訴案件中,原告也是公民或法人; 民事案件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2、從訴訟時效的角度來看,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具體犯罪行為可能涉及的犯罪的最長量刑期限,例如,可以判處3-5年徒刑,訴訟時效為3年,但如果檢察官認為有必要起訴, 訴訟時效被忽略,在發出通緝令後,訴訟時效不計算;民事案件訴訟時效自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由2年變更為3年,但法律另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無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法律都有關於訴訟時效的中止或中斷的規定。
-
民事糾紛與刑事糾紛的區別在於處理問題,原則上處理物件與訴訟當事人不同。
法律分析
民事糾紛的可處置性。 分為行政糾紛和刑事糾紛。 根據民事糾紛的特點和內容,民事糾紛可分為兩大內容:
第一類是與財產關係有關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權關係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係民事糾紛。 另一類是關於個人關係的民事糾紛,包括關於人格權和身份關係的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的解決應當通過談判解決。
雙方應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相互理解、相互通融的方式達成和解協議,然後解決爭議。 調解和解。 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介機構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明辨是非,明確責任,通過陳述事實和推理,推動當事人自行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仲裁解決。 爭議當事人應當按照爭議發生前或者爭議後達成的合同中的仲裁協議或者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仲裁機構應當依法審理並作出裁決,爭議應當通過當事人自覺履行裁決或者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來解決。 訴訟解決。
訴訟解決是指爭議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案件,作出判決或者裁定,通過當事人自覺履行生效判決或者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解決糾紛。 刑事糾紛是涉及刑事案件的糾紛,負有刑事責任的多為公訴案件,一般無法調解。 兩者的區別:
法律責任不同,民事糾紛一般是損失賠償、恢復原狀、修理等,刑事責任主要包括承擔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刑事拘留、控制、罰款等責任解決,民事糾紛可以通過雙方協商解決,也可以放棄權利。 刑事案件一般是在檢察院、檢察院和法律的基礎上,通過行使訴訟法解決的,沒有談判的餘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確保人民法院查明事實,明辨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 確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懲戒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確保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確保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懲處罪犯,不追究無辜者,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 積極同犯罪行為作鬥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護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民主權和其他權利,順利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
法律責任不同,民事糾紛一般是賠償損失、恢復原狀、修理紐扣等,刑事責任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刑事拘留、控制、罰款等責任。 一般在檢察院、檢察院、法律的基礎上,運用訴訟法解決犯罪,沒有談判的餘地。
適用法律各不相同。 《民法典》和《民事訴訟法》主要適用於民政事務; 主要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行政訴訟法; 舉證責任是不同的。 在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的人負責舉證,訴訟的目的不同。 >>>More
有利於調解法官的中立性和公正性。 在人民法院設立民事審前調解庭,建立專職審前法官調解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法官兼具調解員和審判員雙重角色的弊端。 如何做好人民法院調解審判分離工作,建立調解審判分離的規範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More
我們都知道,民事糾紛是法律糾紛的一種,民事糾紛是因違反民事法律義務規範而產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民事糾紛的內容。 行政糾紛也是法律糾紛的一種。 那麼,民事糾紛和行政糾紛有什麼區別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