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1個補考會計證書是從事會計行業的會計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需要參加三門考試:
電算化會計、財務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 3.會計電算化是筆試,每個月都可以組織考試,就是考用用友軟體U8; 有效期較長,一般考試後,證書十個工作日,有單詞題、excel題、操作題、計算機基礎知識題4題
江西省會計證書每年考一次,5月註冊,11月第一周不考,其他省份,一年一次,一年兩次,不好說,詳細請諮詢財政局,或者市財政廳。 5.財務規章和會計職業道德,會計的基礎是筆試,必須一次參加,如果兩門科目一次考,可以保留兩年,有的省一年一次,有的省一年兩次;測試乙個月後檢查結果。
6.拿到三份證書後,到財政局換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必須每年檢查一次,繼續教育每年一次,每兩年檢查一次,獲得的證書在全國都很普遍。
7.在年檢證明上出具證書的財務局也可以轉入工作單位所在的財務局,如同轉賬一樣。 8.
具有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中專以上(含中專)會計專業學位(或學位)者,自畢業之日起2年(含2年)內免收會計基礎。 會計專業包括:會計、電算化會計、註冊會計師專業化、審計、財務管理和財務管理。
自註冊之日起兩年內頒發畢業證書。 9.獲得文憑後,您將免於初級計算機化和會計基礎考試,請參閱詳細資訊和考試流程。
-
沒問題,繼續教育可以彌補上一年的,可以去當地財政局或者網上報到,如果今年回去考,也可以用成績單回答可以免除繼續教育。
財政部規定,從取得會計資格證書後的第二年起,每年必須修讀不少於24學分的繼續教育。 因此,根據財政部的規定,在獲得會計證書後的第二年,要記得開始繼續教育以延長其壽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3號)。修訂後的《會計資質管理辦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條規定,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應當定期更新,為期六年。
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新版會計資質證書及有關問題說明的通知》(財快2013年第9號),舊版《會計資質證書》自2019年7月1日起失效。
-
會計證書需要做繼續教育,建議您盡快諮詢您的發證機構,及時止損! 祝你好運!
-
去年3月我也拿到了證書,當年9月我問了主管部門,他告訴我,拿到證書的時候不需要繼續教育,明年就開始繼續教育。 我是北京東城人,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您可以嘗試線上彌補 17 或 18 年的繼續教育。
**:中國會計線上學校。
先註冊,然後選擇年份。
嘗試 17 年來學習它。
-
如果您不繼續教育,您的會計證書將被取消。
持牌人應接受持續進修,以提高其專業質素和會計職業道德。
為持有人參與繼續教育實施學分管理制度。 證書持有人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由財政部另行制定。
會計資質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持證人員繼續教育的監督指導。 單位應鼓勵和支援證書持有人參加繼續教育,保證學習時間,並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
-
<>1.影響會計考試。
目前,一些地區已將繼續教育與會計職稱考試掛鉤。
在審查註冊條件時,中級申請者需要的材料之一是提供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並提供財務工作年限的繼續教育記錄(根據規定的學歷要求年限提供相應的繼續教育), 以便於確認財務和會計工作的年限。
由此可見,繼續會計教育與每個會計人員的研究路徑息息相關。 未來是否會在全國範圍內推出,還需要等待官方通知。
2.抵達證明無效。
會計考試取消後,會計繼續教育不再與證書掛鉤,而是與人掛鉤,並明確規定只要從事會計工作,就必須參加繼續教育。
根據財政部頒布的《會計人員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因此,不參加繼續教育也可能影響會計職稱證書的有效性,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參加繼續教育,會計職稱證書就會失效,但隨著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一規定不敢保證將來哪一天會實施, 沒有會計職稱證書,也將徹底告別會計行業。
3.影響高階選擇。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
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繼續教育的考核評價,並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選拔高階會計工作者和高階會計人才的依據之一,納入其信用資訊檔案。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參加繼續教育,你就會失去參與選拔和高階選拔的競爭力,各種豐厚的福利都會與你擦肩而過。
4.影響晉公升和加薪。
《繼續教育新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將會計人員的晉公升加薪機制與是否參加繼續教育結合起來。
可以看出,在會計人員的職場競爭中,完成繼續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考核依據,如果忽視繼續教育的學習,可能會失去明顯的優勢,也未必能指望公升職加薪。
-
未能及時參加繼續會計教育將導致會計證書被吊銷。
會計資格證書一般每年都需要繼續教育,一般規定,如果連續三年或三年以上沒有參加繼續教育,你的資格證書將被撤銷,需要重新參加考試才能獲得。 但是,除特殊情況外,如果舊證書續期,則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相關機構進行換證,如果在期限內未換證,資格證書也將被吊銷。
會計師的風險點和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內容:
1.財務欺詐風險:會計師可能會篡改財務資料、虛報收入或隱瞞費用以獲得不正當利益。 防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審計監督,實施財務資料實時監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