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據金屬活動的順序判斷
元素物質的還原性逐漸降低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離子的氧化逐漸增加
2、根據元素週期表,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在同一時期從左到右逐漸增加;
同一主基的還原性由上到下逐漸增大,氧化逐漸減小。
3.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向判斷
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弱還原劑+弱氧化劑,簡單地說“左”和“右”。 即:
氧化強度的順序:氧化劑的氧化強於氧化產物的氧化。
還原性順序:還原劑的還原性強於還原產物的還原性。
例如,基於:2Fe2++Cl2=2Fe3++2Cl-;
hclo+hcl=cl2+h2o;
2fe3++cu=2fe2++cu2+;
fe+cu2+=fe2++cu
可以看出,氧化從強到弱如下:HClo Cl2 Fe3+ Cu2+ Fe2+
4.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反應條件越容易,氧化劑或還原劑的還原劑的氧化作用越強。
例如:對於反應mno2+4HCl==mnCl2+2H2O+Cl2,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4HCl+O2=CuCl2 450=2H2O+2Cl2
根據反應條件,氧化劑的氧化強度可以按KMno4 Mno2 O2的順序判斷
5.根據氧化或還原程度判斷。
例如:2Cu+O2= =2Cuo 2Cu+S= =Cu2S
根據銅的氧化程度(分別為+2價、+1價),可以判斷氧的氧化性比硫高。
6.某些氧化劑的氧化或還原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溫度:強熱濃硫酸的氧化作用比冷濃硫酸強;
2)濃度:如氧化:濃縮Hno3稀Hno3
還原性:濃鹽酸稀鹽酸
3)酸鹼度:例如,高錳酸鉀溶液的氧化作用隨著溶液酸度的增強而增強。一般來說,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還原為Mn2+,在中性條件下還原為MnO2,在鹼性條件下還原為MnO42-。
-
1)利用化合價:一般來說,元素的化合價越高,其還原的可能性越大,氧化作用越強;元素的化合價越低,其公升高的可能性就越大,還原越強。
2)與同一種還原劑或氧化劑的比較。
2Fe+3Cl2 ==2氯化鐵3 Fe+S==Fes 氧化 Cl2 S
Fe+2HCl==FeCl2+H2 mg+2HCl== MgCl2+H2 還原 mg Fe
3)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氧化劑 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4)金屬活性的順序:金屬的還原越強,相應離子的氧化越弱。
氧化:K ca na ......AU 依次下降。
還原性:K+ Ca2+ Na+ ....AG+ 按順序增強。
5)根據反應條件而定。
H2+F2:暗接觸可兼而有** H2+Cl2:光或點火,產品相對穩定。
H2+BR2:加熱到一定溫度 H2+I2:連續加熱,產品不穩定。
氧化:F2 Cl2 B2 I2
-
只有一種,氧化還原潛力。
-
氧化:氧化產物小於氧化劑; 還原性:還原產物比還原劑小。
氧化法,一種判斷還原性強度的方法。
1)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
1)氧化劑(氧化)+還原劑(還原)==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氧化劑---還原產物。
獲得電子,化合價降低,它們被還原,並發生還原反應。
還原劑---氧化產物。
電子丟失,化合價增加,被氧化,並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品。
2)可根據同一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來判斷。
氧化劑:氧化劑“還原劑。
還原性:還原劑》氧化劑。
2)根據裝備的料活租傻傻喊順序比較。
1)對於金屬還原劑,金屬元素的還原性一般與金屬活性的順序一致,即位於後面的金屬越多,失去電子的可能性就越小,還原性越弱。
還原性: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Ag>PT>AU
2)金屬陽離子的氧化順序。
k+mno2>o2
4)根據氧化產物的化合價判斷。
當含有價元素的還原劑在相似的條件下作用於不同的氧化劑時,可以根據氧化產物的價態來判斷氧化劑的氧化強度。 如:
2Fe+3Cl2== (點火) 2FeCl3
Fe+S== (加熱) Fes
氧化:Cl2>s
5)根據元素週期表判斷。
1)同一主族的元素(從上到下)。
非金屬原子(或元素)的氧化逐漸減少,相應的陰離子還原逐漸增加。
金屬原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加,相應陽離子的氧化作用逐漸降低。
2)同步主組元素(從左到右)。
元素還原性逐漸增強,氧化作用逐漸增強。
陽離子氧化逐漸增加,陰離子還原逐漸減少。
6)根據元素中最多**氧化物的氧化物比較水合物的酸度和鹼度。
酸性越強,相應元素的氧化性越強。
鹼度越強,相應元素的還原越強。
7)根據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判斷。
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了原電池的兩極。 負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點,正極金屬是電子流入的極點。
其還原性:負金屬、正金屬。
8)根據物質的濃度判斷。
氧化(或還原)物質的濃度越大,其氧化(或還原)越強,反之亦然。
9)根據元素的價態判斷。
一般來說,價元素只有在最**狀態時才會被氧化,只有在處於最低價狀態時才會被還原,在處於中間價態時既會氧化又被還原。 一般處於最高階狀態時,氧化作用最強,隨著化合價的降低,氧化作用減弱,還原作用增強。
-
氧化還原強度的判斷:
1.根據失去電子的能力來判斷。
失去電子的能力逐漸降低,還原性逐漸降低。 其陽離子吸電子能力逐漸增大,氧化作用逐漸增大。 即金屬活性越強,還原性越強,相應的陽離子氧化作用越弱。
2.根據非金屬活性的順序判斷。
非金屬活性越強,氧化越強,相應的陰離子還原越弱。
3.根據元素週期表判斷。
在同一迴圈中:從左到右,元素形成的元素氧化逐漸增加,還原性逐漸降低; 同一主組:從上到下,元素形成的元素物質的氧化逐漸減少,還原性逐漸增加; 相應陽離子的氧化逐漸減少,陰離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加。
4.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不同還原劑與同一種氧化劑反應越容易,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不同的氧化劑與相同的還原劑反應,反應越容易,氧化劑的氧化效能越強。
氧化性物質:
氧化性物質是指一種化學活性物質,其本身可能不會燃燒,但能釋放氧氣,從而可能引起或促進其他物質的燃燒。 它通常是指無機化合物中含有**態原子結構的物質和含有氫結構的物質。 它通常不會自行燃燒。
但是,如果遇上酸或暴露在潮濕、強熱中,或與其他還原性物質和易燃物質接觸,可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放出熱氧,引起可燃物質的燃燒,有時形成一級混合物。
-
判斷還原率強度的方法:
1.用化合價來比較物質的氧化強度和還原強度,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價物質的氧化還原強度為:元素的最低價態只有還原,元素的中間價態既有氧化又有還原。
2.利用元素的不同活性來比較物質的氧化強度和還原強度。 對於金屬來說,金屬的反應性越強(金屬性越強),其元素物質的還原性就越強。 對於非金屬,非金屬的活性越強(非金屬越強),陰離子的還原性能就越弱。
3.用氧化還原反應比較物質的氧化強度和還原強度,與一般氧化還原反應,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對於原電池反應,有:
還原性比較:負極材料正極材料。 在電解反應的情況下,在同一電解質溶液中電解過程中,陽極處的陰離子越容易放電(電子損失),其還原性就越強。
4.用同一起始點反應的難度來比較物質的氧化強度和還原性,與相同氧化劑反應越容易,還原劑越強(說明越容易失去電子)。
在這個反應中,只有氮元素的電子增失,化合價有公升有減,所以C錯了,偏二甲基肼中氮的增加被氧化了,它是一種還原劑,所以A錯了,反應是原子的復合,所以有乙個吸熱和放熱的過程, C錯了,D是左邊的,當然,有八個電子從兩個N2O4轉移到N2 D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