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llenger 1坦克。
挑戰者2坦克。
外觀差異如下:
挑戰者-2仍然繼承了挑戰者-1的基本設計和特點,但炮塔引入了隱身技術,取消了炮塔外部手套箱等裝置,炮塔後端先進的核生化防護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的通風口也受到裝甲的保護, 所以整個炮塔的外觀非常簡單,大大減小了雷達的截面積,減少了日益流行的公釐波雷達。
被扣押和鎖定的概率。 與挑戰者-1相比,挑戰者-2的防護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公升,其中最重要的改進是更換了英美聯合研製的第二代喬巴姆復合裝甲,大大提高了整體防護效率。 與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喬巴姆復合裝甲在陶瓷夾層外側增加了美國研製的衰變鈾裝甲板夾層,內部加了凱夫勒襯裡,其中衰變鈾是目前已知的最硬金屬,從根本上改善了第一代喬巴姆對KE防護效率差的缺陷。
-
1沒有指揮官的周邊瞄準鏡,而1的炮兵盾牌是內建的,所以從前面看,槍管的根部有乙個間隙。 2有指揮官的圓周瞄準鏡,這是高處突出的瞄準鏡,2的炮兵盾牌是外部的,炮的根部沒有縫隙。 炮長的瞄準器也安裝在不同的位置,1安裝在炮塔的右側,2安裝在炮塔正前方的槍管上部。
這些是明顯的區別。
-
我個人認為外觀上最直接的區別當然是火控系統,挑戰者1的火控系統很簡單,而挑戰者2改進的重點是火控系統,這與挑戰者1不同,2系列的坦克炮塔有指揮官的視線, 而且槍盾上有明顯的視線。
-
最主要的是裝甲系統不同,挑戰者2裝備了更多更好的復合裝甲,尤其是在炮塔部分,所以兩者的炮塔形狀明顯不同,挑戰者2的火炮和火控系統都有所改進,但在外觀上並不容易看到。
-
英國挑戰者。
2坦克正面裝甲700公釐(特別注意,坦克裝甲厚度(和材料)與核**相當。
主戰坦克絕對保密,這裡只是國內公開資料的記錄,絕對準確不保證)主戰坦克的裝甲厚度。
服役的三代坦克的前裝甲(最厚)超過 500 公釐。 以下是每個國家坦克的前裝甲列表(特別宣告,沒有懸掛反應裝甲):
M1A2(美國)700公釐。
Leopard IIA6(德國)700公釐。
Challenger IIE (英國) 700 公釐。
勒克萊爾。 法國)650公釐。
90型(日本)550公釐。
K1A2 (南韓) 550 公釐。
梅卡瓦四世(以色列。
700公釐。
T-90(俄羅斯)600公釐。
99g(中國)700公釐。
96g(中國)600公釐。
第乙個盤式制動器不同,乙個BB5和乙個BB7,手感確實不同,相對來說,BB7更省力。 >>>More
約13公斤。 我的 Challenger 500 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輕量級,就自己組裝。 歐洲版HFS貨架,鉑金版Manito R7,SRAMX9套件。 如果以這種方式組裝,大約是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