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

發布 軍事 2024-03-06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就是要能夠持續、巨集觀、長期穩定地發展,兼顧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在不影響當前環境和其他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展經濟。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它既滿足了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的計畫。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戰略。 強調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平衡與協調,旨在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位一體的目標。

    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經濟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經濟可持續性,即經濟發展應該是長期的、穩定的、質的,而不是短期的、不穩定的、低質量的。

    這就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資源的節約和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環境的保護。

    2.社會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戰略也強調社會可持續性,即社會發展應該是公正的、包容的、有利於人民福祉的。

    這就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社會公平和改善社會福利,以及關注和保護弱勢群體和處境不利群體。

    3.環境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戰略最重要的方面是環境可持續性,即環境的發展應該是可持續的、可再生的,而不是破壞生態平衡的。

    這就要求在開展經濟發展的同時,既要注意環境保護,要維護生態平衡,又要注意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防治。

    總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一項綜合發展戰略,旨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以滿足當代和後代的需要。 它是一種長期的、整體的思維方式,需要企業、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參與和推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以滿足當代和子孫後代的需要。

    乙個很好的例子是乙個小村莊的故事:

    在乙個偏遠的小村莊裡,當地居民幾乎完全靠種植小麥為生。 他們使用傳統的耕作技術,並在同一塊土地上耕種,導致嚴重的養分流失和越來越低的作物產量。

    然而,乙個聰明的村民想出了乙個不同的方法。 他開始輪作,種植不同的作物以豐富土地的養分。 他也開始實踐節水灌溉方法。

    在幾年的時間裡,這種新方法的效果開始顯現出來。 土地中的養分已經恢復,莊稼逐漸增加。 為了保護這種新的耕作方式,村民們也開始植樹造林,以保護土地和水資源。 皮布。

    因為他們的方法是可持續的,所以這個小村莊繼續蓬勃發展。

    這個例子表明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即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取得平衡,以滿足當代和後代的需要。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中國在現代化程序中面臨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等諸多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採取以下措施:1

    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方面的科技創新。 2.制定城鎮化和區域發展規劃,引導人口流動就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3.要採取措施鼓勵家庭生育,穩步提高人民素質,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才,改善人口結構。 4.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利於人民群眾的福祉'生活水平和質量。

    有利於推動新型工業化程序。 有利於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利於生態農業的建設。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1.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4.從眼前利益和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驅動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學技術、知識)驅動的發展。

    5.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匱乏,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才能繼續有後勁。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迴圈。

    這就是說,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迴圈。 這不僅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更是造福當代、造福於澤、造福子孫後代的重大事件。

    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的協調,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發展過程中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問題的解決,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生態和社會發展。

    首先,我們需要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它鼓勵經濟增長,而不是取消經濟增長,但可持續發展更多的是關於經濟增長的質量。 二是實現資源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以資源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條件的,這需要協調......具有自然承載力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三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以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人口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乙個重要方面。 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它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維持、利用和緩解支撐生態復原力和經濟增長的自然資源基礎。 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將環境問題和考慮因素納入發展計畫和政策,並不代表援助或發展籌資的新形式的條件。

    堅持以人為本的綜合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與自然的協調得到促進, 全社會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明和諧發展的道路。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如下:

    1.要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資源、環境保護意識。

    2.要始終兼顧經濟發展和人口控制,繼續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 同時,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沉重負擔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

    3、要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4. 要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法治和加強法律制度結合起來。

    5.要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結合起來,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資源浪費和破壞,關鍵在於科技創新。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3-06

1.強調社會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

基於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基本價值取向,在國民收入分配的各個方面都應兼顧效率和公平,而社會保障作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更應注重公平。 在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之後,要注意處理好市場效益與社會公平的關係。 >>>More

8個回答2024-03-06

亞斯文大壩它由主壩組成溢洪道和電站三桔磨部分。 主壩總長3600公尺,壩基寬980公尺,壩頂寬40公尺,壩高111公尺,使用的建築材料約43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開羅西郊的面積是庫府大金字塔的17倍,庫府大金字塔堪稱世界七大水壩之一。 1960年動工,1971年竣工。 >>>More

10個回答2024-03-06

<>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業; 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應用推廣; 發展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 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增收等。 >>>More

4個回答2024-03-06

1)加大農業投入,保證國家對農業的資本投入,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環境全面改善,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保證農村集體經濟主體農業投資持續增加。 >>>More

9個回答2024-03-06

<>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們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 尤其是在這個汙染日益嚴重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關注環境保護問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乙個全新的世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