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麼聰明,為什麼非要出岐山北攻曹魏,讓蜀國的國力都損失殆盡?

發布 歷史 2024-03-14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一方面是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統一整個國家,另一方面是蜀國內矛盾激化,需要通過戰爭轉移矛盾。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一開始,他們調整了乙個大戰略,那就是“龍中對”,但那是基於荊州在手的情況。 但現實是,他們並不擁有荊州。 因此,要想實現“龍中對”,那麼柳初岐山是必要的調整。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為了保住蜀國,蜀國內部矛盾嚴重,如果不進行北伐,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弄巧成拙。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如果不主動出擊,那麼就會被曹魏滅掉,也是在蜀國培養二代人才。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在諸葛亮的謀劃下,蜀漢政權緩緩建立,曹魏與東吳形成三足走勢。 諸葛亮以匡輔漢為己任,六次出岐山討伐曹魏,但都以失敗告終,其原因首先是諸葛亮誤用人,誤用馬譚,丟了街亭,讓蜀漢軍隊陷入被動。 而且,舒翰每次出征,後方的糧草都不足,耽誤了戰士們。

    不僅如此,蜀漢沒有接班人,才華橫溢的將軍也屈指可數。 而隨著曹魏的實力越來越強,舒寒徹底失去了與之抗衡的實力。

    雖然舒寒和曹魏、東吳形成了三足的氣勢,但實際上舒寒只有益州一角,而曹魏的勢力巨大,如果給曹魏時間休養生息,那麼舒寒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在諸葛亮看來, 北伐急迫,所以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很厲害,很快就拿下了龍遊三郡,在北伐中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馬譚打破了諸葛亮來之不易的優勢,他不僅在街亭輸給了張河,還堅持走自己的路,打破了諸葛亮的部署,導致全軍覆沒。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的成功,但最終卻輸掉了所有比賽。

    糧草是戰爭最基本的保障,所謂兵馬不動,糧草先走,但諸葛亮每次北伐都要操心糧草,蜀涵山多,每次運糧都要繞山而行, 所以諸葛亮在閉關的時候,多次被糧草所困擾。不僅如此,在攻城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圍城,斷斷城水斷糧,最後投降,而諸葛亮攻打城倉時,由於蜀漢糧食短缺,只能花費大量兵力強行攻城,不僅損失慘重, 但陳蒼也拿不下。

    劉備在世的時候,軍裡有五位虎將,每乙個都能打得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蜀寒的天賦出現了斷層線,五位虎將全部死去,蜀寒的天才將領越來越少。

    蜀漢地處巴蜀之地,雖然富饒,但與曹魏所在的中原相比,還是無法與之抗衡,再加上諸葛亮帶曹魏北伐多年,國力日漸衰弱。 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區幅員遼闊富饒,在人口、經濟、軍事等方面都領先於蜀漢,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蜀寒與曹魏競爭的資本越來越少,最後劉蝗只能向曹魏投降。

    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意志,多次北伐,但都以失敗告終,這與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錯誤、蜀漢的糧草不足、人才上的斷層線是分不開的。 不僅如此,蜀漢打了很多年仗,軍隊疲憊不堪,國力一落千丈,而曹魏卻位於中原,越來越強。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任蜀漢丞相。 他以對魏國的軍事行動而聞名,尤其是他的北伐戰爭。

    北伐是指諸葛亮在公元 227 年至 234 年間發動的一系列六次軍事行動,目的是征服魏國並在蜀漢統治下統一中國。 然而,所有六次探險最終都失敗了。

    諸葛亮北伐失敗有幾個原因。

    物流不足。 諸葛亮的軍隊在後勤、補給和運輸方面面臨困難,尤其是在北方惡劣而偏遠的地形上。

    對魏國的有力防禦。 魏國擁有一支強大、訓練有素的軍隊,以及一位能幹的領導者,即總軍事統帥司馬毅,他能夠有效地抵禦諸葛亮的入侵。

    天氣因素。 北方的惡劣天氣,如大雨和大雪,使諸葛亮的軍隊難以行動和有效作戰。

    缺乏盟友。 諸葛亮的軍隊無法獲得當地部落的支援。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是蜀國離魏國太遠,每次出門都要走很長的路。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當時用人的錯誤,加上缺糧缺草,目的是削弱戰鬥力,所以戰爭本來就輸了。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因為當時人員使用有誤,再加上糧草供應不足,軍隊的兵力不足。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劉備死後,諸葛亮決定不坐以待斃,整軍出岐山收復中原。 無奈的是,舒翰和曹魏的國力差距很遠,司馬懿只防守不攻,諸葛亮被熬死了。 如果讓我們總結一下諸葛亮沒能走出岐山的原因,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可能是時機和地點都有利,蜀軍沒有占領任何乙個。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斬殺了左臂馬,然後趙雲也死了,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看過三國的朋友一定會被諸葛亮對劉備大業的執著所感動,但直到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天,他還是沒能讓蜀氏出來,直到蜀國的末日滅亡。 但俗話說,功勞無功,苦耕耘,諸葛亮雖然前後六次出岐山,但都以失敗告終,他損失了不少國力,拖累了蜀國的希望,卻得到了好名聲。

    諸葛亮剛出岐山時在街亭裡和司馬懿打過仗,戰爭本身更是焦作,在這樣的時候,馬潭拖著蜀國的後腿,把諸葛亮給他的三萬精兵全部打完,最後司馬懿在西城圍住了諸葛亮, 而最後如果諸葛亮沒有打出空城逃跑的打算,說不定蜀國就提前完蛋了,兩人出岐山一開始很順利,但是在陳倉一碰釘子的時候,當地守衛郝昭護著陳蒼諸葛亮,那他就沒有棄牌,只好白白回來了。在最後兩場戰鬥中,諸葛亮和司馬懿打了陣法,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卻留下了一手讓諸葛亮吃虧,損失了大量兵力,在齊山的最後六場中,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屍體快要死了,缺糧缺草, 於是他掛上了不與蜀軍作戰的戰牌,最後諸葛亮被活活拖到了武章平原。

    諸葛亮死後,江魏得到了諸葛亮的衣缽,最後九次遠征中原拖累了蜀國的國力,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可是,諸葛亮和江偉真的傻到要失去自己的國力,繼續發動戰爭嗎?

    其實蜀國的地理位置很尷尬,如果不出蜀國,就只能等死,諸葛亮之所以會繼續發動北伐,也是出於一種無奈和賭注。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因為他坐不住了,就算沒有贏的機會,也要試一試,說不定萬一贏了。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其實就是因為諸葛亮希望通過北伐將蜀國的內在矛盾轉移到外界,所以他才離開了岐山。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諸葛亮無非是重溫自己的存在感,同時實現劉備的夙願,雖然他知道不可能,但哪怕還有一點希望,他也會努力。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諸葛亮出岐山的目的,就是:

    1、諸葛亮為了將蜀漢的國內矛盾轉移到戰爭中而從岐山出來,雖然他知道“蜀路難走,去藍天難”,從益州出兵很不利,還為蜀漢的生存謀求希望而奮鬥, 應該說,我非常佩服諸葛亮的敬業精神。

    第二,不要求統霸,要求自我保護。

    三是避矛盾:劉備白帝將城池託付給顧,讓諸葛亮保護少爺,卻無法保護自己。 讓劉禪和父親一起服侍諸葛亮。

    諸葛亮多聰明,難道你不知道這些話的分量,難道你不知道這段關係的微妙之處嗎,就劉禪和諸葛亮而言,無論他們之間出現什麼矛盾,責任都要由諸葛亮來承擔,諸葛亮長期支援軍隊, 還有迴避和迴避與少爺矛盾的目的。這是陶輝的計畫,也是諸葛亮的大智慧。

    但另一方面,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部矛盾,反而加重了蜀漢人的負擔,引起了益州集團的不滿,成為後期蜀漢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這是對還是錯?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當時的戰爭背景下有三件事:1魏國不斷壯大,世界大勢即將確定,蜀國邊境許多地方反漢歸蜀,蜀國內部鬥爭不斷存在諸多矛盾,而魏國的入侵無疑是轉移矛盾、團結內部的最佳途徑。

    2.孔明年年紀大了,他知道魏國會統一天下,他打敗魏國的舉動是對劉備臨終遺囑的承諾。 3.

    魏國的實力與日俱增,因為魏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蜀國荒涼人煙稀少,大約是魏國的二十分之一,兩國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 在士兵們的眼中,軍人家族看到了騷擾鄰國成長發展的最好方式。

    至於為什麼六出岐山:

    蜀漢的國力是三國中最弱的。 每場戰爭最多可以動員10萬人(蜀漢淪陷時,全國總人口為94萬人)。 在100,000名精裝男子上前線後,後方的生產依賴於婦女和兒童。

    物流運輸都是靠老弱的。 這就決定了蜀漢對魏國的戰爭應該堅持兩個原則:第一,速戰速決。

    2.自相殘殺。 諸葛亮當然想吞下去,但舒涵沒有那種國力。 過了這一關,難免會面對關中大平原。

    舒翰和魏將陷入一場消耗戰。 這是舒翰國力無法承受的。 (魏國總人口2100萬)。

    所以諸葛亮在經歷了前兩次北伐的失敗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用乙個蜀兵的性命換十個魏軍的性命,是舒翰無法忍受的。

    所以,如果去岐山,可以逐漸蠶食魏國的涼州地區。 這是根本原因,這是蜀國最好的辦法。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三國很清楚,如果諸葛亮不去北伐,而是秘密定居益州,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土廣、人多的曹魏會越來越強大,到時候舒翰和孫武就不是曹魏的對手了。 因此,與魏國在一起並不費時間,而且持有的時間越長,對他們就越好。

    而諸葛亮的北伐也不是沒有成功,只是諸葛亮的身體支撐不住,就病死在了武丈源,結果還沒來得及出院就死了。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這是無望的,但試一試。

相關回答
26個回答2024-03-14

諸葛亮想讓劉備把兒子劉楓送死,目的不是想讓劉鋒繼位。 劉豐是劉備的義子,原姓寇,後來改姓劉,軍功顯赫。 而劉備的親生長子劉嬋,因為年齡相差,資歷平庸,威望不夠。 >>>More

13個回答2024-03-14

首先,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守街亭是第一次北伐成功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北伐戰線太長了,首先要解決的是士兵們的吃草問題。 >>>More

23個回答2024-03-14

我國四部名著。

《三國演義》之一。 >>>More

24個回答2024-03-14

諸葛亮足智多謀,謹慎謹慎,所向披靡,所向披靡。

16個回答2024-03-14

因為沒時間培養兒子,一直為舒涵努力,所以兒子的本事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