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夷陵之戰後各國的軍事力量是什麼

發布 歷史 2024-03-25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魏國的兵力在45萬左右,沒有達到所謂的六十萬,更何況魏國雖然兵力眾多,但戰線卻遠遠比東吳、蜀漢長,從而構成魏國雖然強大,但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蜀吳兩國中的任何乙個。 蜀國最強的時候,劉備占領了漢中,兵力為二十萬,但由於關羽不小心丟掉了荊州,損失了6萬,劉備經過精心準備後出征吳國,損失在五萬左右。 夷陵之戰後蜀國的兵力在十萬左右,否則沒有辦法抵擋夷陵之戰後魏國的圍攻,這也是當時劉備留給蜀國的最後首都。

    後來諸葛亮執政後,蜀國的兵力一度恢復到15萬人。 吳國的兵力自赤壁之戰以來一直保持在20萬左右,占領荊州後,在接受關羽的種種投降後,增加到約23萬至25萬。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十一比是三國時期的近似兵役比例,國高再高,也就是在等待滅亡,魏無夷陵之後,其軍隊並沒有太大變化,大約45萬(剛剛失守漢中)和20萬(荊州是新附的,沒那麼快就完成軍事準備, 而且沒有必要,收到了很多關羽的投降),唯一的困難是蜀國的損失不明朗。諸葛亮在平南調了兩萬戶軍人,兩年後,也就是公元227年,蜀國收復了10萬戶,再過4年,估計可以增加一萬戶,所以我想當時蜀國有七萬兵。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我沒有詳細介紹這個,閱讀了歷史書。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夷陵之戰,劉備的兵力約5萬人。 公元221年,劉備以報關羽之仇,親自率兵東進東攻東吳。 而劉備帶了多少兵馬,也因為史書記載的差異,一直存在爭議。

    正如《資治通鑑》中提到的,劉備的兵力超過四萬,武陵蠻族也派兵參戰。 所以,很多人認為蜀軍應該在四萬多人,加上一萬多武陵蠻族大軍,總兵力在五萬左右。

    7月,漢王率軍攻打孫權......漢朝派武班、馮習將軍突破強將李毅、劉阿,帶著四萬多兵向紫桂進軍,武陵蠻族都派使者求兵。

    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引用了《蔣子》的內容,提到魯迅已經消滅了八萬多蜀軍。

    大將陸毅打敗了劉備,殺了他的士兵八萬餘人。

    因此,有人認為,《資治通鑑》中提到的4萬多人,是吳班、馮習率領的先鋒隊。 劉備後來親自出門,加入吳班和馮習之後,應該帶了一些兵力,這樣蜀軍的總兵力應該有八萬人以上。

    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數字中哪個更準確。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奪取益州後不久,孫權派人到成都向劉備求荊州。 劉備自然不肯放棄,於是他搶了涼州後就藉口還了涼州。 孫權大怒,下令呂蒙奪取長沙、貴陽、玲陵三縣。

    劉備匆匆率領五萬大軍前往公安,渡過湘江與吳軍對峙。

    考慮到此時的漢中還在張魯手中,劉北北對北方的壓力並不算太大,所以這應該是他在益州能夠調動的機動部隊的上限。

    當然,此時劉備攻占益州時間不長,對益州的統治並不穩固。 到劉備攻打吳國時,經過六年的統治,他控制益州的能力已經加強,理論上可以動員的軍隊數量應該已經增加。

    但在此期間,劉備也經歷了與曹操的漢中之戰,雖然最後贏了,但自己的損失也不小。 孟大叛亂後,劉峰率軍進攻失敗,損失了幾千人左右。 再加上需要相當數量的兵力留在漢中,以防曹魏,所以劉備此時能動用的兵力,不會比他面對湘江時多多少。

    此外,蜀漢淪陷時,蜀漢只有10.2萬兵力,其中江魏指揮的機動部隊只有4萬或5萬左右。 這也可以證明,益州實際能動員的兵力只有五萬人左右。

    而孫權在只有江東的時候能調動十萬大軍,奪取荊州後可以調動更多的兵力,但是當他命令魯迅率軍迎蜀軍的時候,他只給了他五萬大軍。 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蜀軍的兵力在五萬左右,不然孫權肯定不會給魯迅這麼幾個兵馬。

    所以,綜上所述,劉備攻吳時,蜀軍應該出兵8萬多,但約5萬。 《福子》中提到的八萬多人,只是孫權的誇大其詞。然而,即便如此,蜀漢也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因此由興轉衰。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700,000。 戰爭失敗了,當他回來時,還剩下數萬人,戰爭也導致他的國力開始衰落。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他投入了大約 50,000 名士兵。 還有一些外部因素,所以兵力應該達到7萬左右。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在這場戰役中,劉備投入了大量兵力,並發動了一支約70萬的軍隊進攻吳國。 可以說,這確實是一場非常強大的戰鬥。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夷陵之戰雙方的兵力分別是劉備3萬人和孫權5萬人。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漢軍隊對吳國發動大規模戰爭。 當時,兩國邊界已向西移至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劉備派武班、馮習、張南三將軍率領三聚齊前方約一萬人作為先頭部隊,奪取峽谷口,攻打吳國,在武帝擊敗吳軍李毅、劉阿布,占領紫桂。

    為了防止曹魏趁機進攻,劉備派鎮北將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並派僕人馬亮到武陵為當地部落首領沙莫克徵兵與蜀漢軍作戰。

    孫權面對蜀軍的戰略攻勢挺身而出。他任命鎮西將軍魯迅為都城都督,指揮朱然、潘章、韓當、徐勝、孫歡等部隊共計五萬人上前線抗蜀軍。

    夷陵之戰的影響:

    夷陵戰敗,給新成立的蜀漢政權沉重打擊,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還殺死了許多將領。 次年,君主劉備的去世使建立在他名聲之上的國家崩潰,國內爆發了叛亂。 諸葛亮丞相花了大約五年的時間重建軍隊,平息了這些叛亂,並將國家的實力提高到可以派兵對抗外國軍隊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的近四十年裡,三國之間的領土基本沒有變化,吳蜀重建的聯盟再也沒有動搖過,三國的局勢呈現出穩定的對峙狀態,夷陵之戰因此被認為是三國前後的分界點之一。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 “夷陵之戰,三國三大戰役之一,雙方有多少兵力。

    歷史上的夷陵之戰,從公元221年7元持續到公元222年8月,以東吳擊敗蜀漢而告終,這是劉備在三國時期對東吳孫權發動的一場大規模戰役,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以積極防禦化解敵人先天優勢的著名成功典範, 並最終取得了勝利,是影響三國時期歷史程序的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

    這場戰役的動機是劉備為了報東吳報仇而殺了關羽,公元219年,東吳孫權攻打荊州,關羽被呂蒙殺死,荊州被調往東吳境內。 這種攻打東吳的動機在歷史上也是頗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只是劉備想通過為關羽報仇,奪回對蜀涵很重要的荊州。

    戰鬥雙方投入的兵力大致相同,蜀漢軍五萬人,劉備率領,東吳孫權指派菜鳥將軍魯迅率領五萬大軍迎擊,戰爭開始前,東吳孫權派人求和, 在共同敵人曹魏的眼皮底下,雙方打得像狙擊蛤蜊,漁夫受益,但劉備下定決心要戰鬥,孫權只好積極備敵。

    戰爭初期,劉備率領的蜀軍一步一步逼近,一直駐紮在長江西岸,大軍振奮,氣勢旺盛,東吳合劈了一邊,魯迅觀察了蜀漢大軍,認為此時不宜直接迎戰, 但要先挫敗關鍵節拍一族的精神,趁機發動兩軍開戰,這是魯迅的準確判斷,果不其然,大軍氣餒,在備戰鬆懈的時候,大火燒毀了連營四百里,蜀軍敗下陣來。

    而魯迅在這場戰役之後,已經聞名於世,流傳了幾個世紀。 舒翰身負重傷,戰鬥結束後的第二年,劉備又回到了西邊,實在是太可惜了。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3-25

戰役介紹: 戰役名稱:夷陵之戰,又稱夷陵之戰和夷亭之戰。 >>>More

28個回答2024-03-25

是朱然放火的,但一開始沒看到,一出來就放火了。 >>>More

22個回答2024-03-25

應該沒有,應該在袁紹,趙雲的正式登場應該是在袁紹和公孫戰的戰鬥中,他從溫周撤退,原文:“溫周衝向公孫禪出戰,詹望谷逃。 溫突然喊道: >>>More

12個回答2024-03-25

有致命的影響。 因為夷陵之戰給蜀國最精銳的部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使蜀國走上了下坡路。

17個回答2024-03-25

張嬌是中國東漢末期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首領,也是太平道的創始人。 因為接受了道士於濟等人所宣講的《太平清陵書》,他把宗教救贖作為自己的責任,利用其中的一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來組織群眾,在陵帝建寧(168-172)之初宣講。 中平元年(184年),張嬌以“天死黃天立,時代在甲子,天下吉祥”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帶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