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二戰海戰中最偉大的戰術發明嗎?

發布 軍事 2024-04-12
1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不能說偉大,只能說是海軍戰術的創新。 但“狼群”戰術的缺點在二戰結束時也暴露無遺。需要在同一海域集中一定數量的U型潛艇,存在後勤問題,許多U型潛艇因為補給不足而中途放棄任務,德國人沒有有效的反潛措施,偽裝成商船的美國驅逐艦和反潛艦也少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這應該是尼公尺茲和斯普魯恩斯的“跳島戰術”。

    所謂“跳島戰術”,是指占上風的美國海軍對島鏈中某些受到戰略威脅的島嶼(環礁)進行強大的轟炸和炮擊,然後讓海軍陸戰隊登陸消滅敵人的殘餘。 其他不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已被遺棄。 因為已經失去制海權的日軍再也無法撤軍,次級島上的鬼子們只能坐等戰爭結束!

    這與以往的逐島爭奪不同,可以為美軍挽救更多寶貴的生命和時間。 後人評論說,美國的“跳島戰術”為二戰的勝利至少少了10萬人,使勝利至少提前了一年!

    另外,上面的同志們,也不要太“航母無敵”! 我可以不同意這一點。 這取決於使用任何武器。 航空母艦也可以被艦炮擊沉!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狼群戰術實際上就是:狼群戰術。 又很早。

    只是鄧尼茨在潛艇方面使用了它。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在潛艇戰中,我仍然認為英國航空母艦編隊HMS Ark Royal襲擊了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什麼"狼群戰術"?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不,應該是艦載機的發明,作為海戰的主要攻勢。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僅靠潛艇是行不通的,必須有強大的航母編隊。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幾層樓前,房東說是海軍!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鄧尼茨的狼群戰術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而盟軍則很好地利用了它們,因為它們數量豐富,能夠合作並迅速做出反應。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狼群戰術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以及強大的財力和物力。 然而,德國當時無法這樣做。 另一方面,盟軍在財政上更強大。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兩個拳頭對四隻手是無敵的,德國是靠自己的,它的軍艦數量是無法與盟軍相比的,盟軍投入聯合作戰的規模相當大,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由於盟軍的戰略資源遠遠大於德軍,而“狼群戰術”需要快速反應部隊,可想而知當時的德軍並不具備。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對手對狼群戰術的模仿是經過修改的,不是完全按照原圖,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對方掉以輕心,所以才成功了。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在整個行動過程中,鄧里茨對部隊保持著嚴密的控制,從他的總部發出一系列無線電報,每分鐘指揮每艘潛艇的行動,但夜間襲擊除外。 到了晚上,船長們必須利用他們的技能和主動性來達到適當的範圍,並盡可能多地擊沉商船。 但是何時開始攻擊以及何時停止攻擊取決於命令部來決定。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沉默、殘忍、意志堅強的鄧里茨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鬥中被俘,戰後回國並重新加入德國海軍,並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潛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潛艇支隊中擔任上尉。 鄧里茨的性格像狼一樣,他堅信潛艇必須成群結隊才能打破英國的護航系統。 成為支隊隊長後,他將自己計畫多年的潛艇“狼群戰術”投入訓練。

    到 1939 年 9 月戰爭爆發時,他的“狼群戰術”已經完善。 二戰爆發後,他訓練的潛艇艦隊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如“狼群”般肆虐,幾乎終結了大英帝國的命運。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4-12

有弱點。 1.身高 185 公尺,顯然有點矮。

2.防守沒有侵略性,雖然鏟球準確,但對對手的威懾作用有限。 (李偉峰與他相反,偷廢話,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More

14個回答2024-04-12

孩子們一定要學習第二外語,這對他們的整體素質有很大幫助。 因為將來,無論是進入學校、進入社會,還是出國,都要接觸英語。 因此,既然不可避免,明智的做法是盡早打下學習的基礎。 >>>More

4個回答2024-04-12

一般來說,CPU的L2快取越大越好,但有些CPU對L2快取不敏感。 >>>More

40個回答2024-04-12

是啊,也不知道是不是別的地方,反正我們那裡的習俗是這樣的,不是感情上的事情,只是習俗而已!

35個回答2024-04-12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可以參考文章《論東北二人對國傳人之爭》(《劇作家》雜誌2016年第6期),很詳細,可以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