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俗稱計算機,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可以進行數值計算、邏輯計算,還具有儲存和記憶功能。
-
計算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但現代計算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 以下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主要里程碑:
1837年: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設計了一種名為差分機的機械計算機。
1937年:艾倫·圖靈發表了一篇關於世界的文章,提出了通用圖靈機的概念,這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1941年:康拉德·喬夫(Konrad Joff)引入了儲存程式的概念,為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43 年:ENIAC 計算機誕生,這是第一台用於執行複雜數學計算和研究的電子計算機。
1951 年:第一台商用計算機 UNIVAC I 投入使用,用於處理美國人口普查資料。
1958 年:Jack Killlick 和 Robert Noyce 發明了積體電路,將多個電晶體整合到單個晶元上,使計算機更小、更快、更可靠。
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整合了處理器的所有功能,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時代。
1981 年:IBM 推出了第一台個人電腦 IBM PC,成為個人電腦的市場領導者。
1990 年代:個人計算機的效能、功能和普及率急劇提高,出現了 Windows 作業系統、網際網絡和多**等技術。
總的來說,計算機的歷史可以看作是現代個人計算機和網際網絡等技術的發展,從種類繁多的機械計算裝置到小型電子計算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代次:Tube Digital Machine(1946-1958)。
特點: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它速度慢(通常為每秒數千到數萬次)且價格昂貴,但它為未來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代:電晶體數字機器(1958-1964)。
特點: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高(一般為每秒10萬次,最高可達300萬次),與第一代計算機相比,效能大大提高。
第三代:積體電路數碼機(1964-1970)。
特點:速度較快(一般為每秒幾百萬到幾千萬次),可靠性明顯提高,第一進一步下降,產品向泛化、系列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爐液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第四代:LSI機器(1970年至今)。
特點: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應用領域已逐漸從科學計算、交易管理、過程控制向家庭轉移。
-
開發分為四個階段:
開發的第一階段是電子。
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從 1946 年到 1956 年。 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被引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由馮·諾依曼設計。 占地面積170平方公尺,150kw
計算速度慢,沒有人快,這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乙個里程碑。
發展的第二階段是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從1956年到1964年。
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積體電路和LSI的計算機時代,從1964年到1970年。
第四個發展階段是超大規模整合呼叫電路的計算機時代,即從1970年到現在。
博谷通金是由小碼王**打造的一款科普趣味,從電腦從什麼時候出現在歷史上到現在的智慧型家居,從電腦內部執行的二進位原理到檔案的編解碼。讓孩子們學習程式設計,了解電腦周圍的一些深層事物。
計算機的關鍵技術不斷發展。
未來,計算機技術將向超高速、超小型、並行處理、智慧型化方向發展。 儘管存在物理限制,但CPU的效能仍在繼續增長,CPU是用矽晶元製造的計算機的核心元件。 作為摩爾定律驅動的成功企業典範,Inter 預計將在 2001 年推出具有 1 億個電晶體的微處理器,並在 2010 年推出具有 10 億個電晶體的微處理器,效能為 100,000 mips(1000 億指令秒)。 >>>More
不是病毒 滑鼠指向我電腦桌面圖示,右鍵,裡面有乙個管理員,左鍵開啟乙個對話方塊,系統工具中有乙個本地使用者和組,然後點選前面的+號,裡面有乙個使用者,點選該使用者,後面的大框裡有這個使用者名稱。 你點選這個使用者名稱,在右鍵選單中有乙個屬性,點選屬性對話方塊,去掉前面的複選標記,賬號已經停用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