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地理知識是必修的,七年級地理第二卷必須記住哪些知識點?

發布 教育 2024-04-11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地球是乙個球體。 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公里,表面積為1億平方公里,赤道周長約為40,000公里。

    在地球上,沿東西方向繞地球一圈的圓稱為平行線。 赤道是地球上的零緯度。 赤道以北的緯度,北緯,代號為“n”; 赤道以南的緯度稱為南緯,代號為“s”。

    北極和南極分別是 900n 和 900s。 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形的,可以稱為緯線圈。 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為乙個點。

    緯線都表示東西方向。

    2.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平行線。 它與兩極的距離相等,並將地球分為兩個半球,即北半球和南半球。

    3.所有的子午線都是半圓形的,長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地球上的零度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 從本初子午線到東西,各分為1800年,東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為代號; 西部的1800屬於西經度,習慣上使用“w”作為代號。

    5.在國際上,習慣上使用 20ow 和 160oe 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之間的邊界。 由於這種經線圈基本上穿過海洋,因此避免了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為兩個半球。

    6.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繪製經緯網的目的是確定地球表面上任何點的位置。

    7.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一次自轉的時間是一天。 隨著地球的不斷自轉,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現象和時差現象。

    8.地球公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完成一圈所需的時間是一年。 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總是與地軸成一定角度,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由於地球的自轉,季節會發生變化。

    9.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區域: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極北部和南部。 分界線是北回歸線以及北極圈和南極圈。

    10.五帶特徵:熱帶-全年炎熱,陽光直射; 溫帶 - 四個不同的季節; 寒區——全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

    11.地圖的三個元素:比例、方向和圖例。

    12.刻度有三種表示形式:文字、數字和線性。

    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圖紙的細節有關:地圖上繪製的區域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比例尺應越大; 反之,規模越小。

    14.在地圖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也是世界上緯度最寬、東西距離最長的大陸。

    2.使用地圖來判斷亞洲的緯度、海洋和陸地位置。

    3、亞洲地形中高低,地形複雜多樣。

    4.亞洲河流的特點:發源於中部山區和高原,徑向流向周圍的海洋,形成許多長河。

    5、亞洲氣候特點: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泛。

    6. 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型別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7、亞洲幅員遼闊,人口約1億,東亞、東南亞、南亞人口稠密。

    8. 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日本。

    9. 亞洲大約有1000個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的文化。

    10.亞洲三大文明的發源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兩大流域(美索不達公尺亞平原)。

    11. 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是發達國家,其他國家是發展中國家。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七年級第一卷地理必修知識點:

    1. 地球和地圖。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乙個不規則的球體。

    2)由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艦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地球航行。

    3)地球表面積1億平方公里,最大周長4萬公里,赤道半徑6378公里,極半徑6357公里,平均半徑6371公里。

    2.緯度和經度。

    1.緯度變化規律:從赤道(緯度0°)到南北極。 最大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稱為北緯,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緯度稱為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邊界,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北面為北半球,赤道南面為南半球。

    4.經度變化規律:從本初子午線(0°子午線)向西和向東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稱為東經,用“e”表示; 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稱為西經度,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由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子午線線圈。

    3.陸地和海洋。

    1、世界陸地和海洋的分布非常不均衡,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被海洋(北冰洋)包圍;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兩圈,但南極周圍是陸地(南極洲)。

    2. 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入大海的突出部分; 海峽是連線兩海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極。

    5.海陸變化的原因:地殼的變化和海平面的上公升和下降是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韋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上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這七個地理知識點總結如下:

    1.水土流失。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和丘陵地區,其原因如下:

    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集中降水,暴雨;地表植被稀少; 黃土鬆散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採礦。

    2.荒漠化。

    中國典型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其原因如下:

    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它位於降水很少的內陸地區; 小 鼠; 蝗蟲侵擾。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採伐; 過度開墾; 不合理地使用水資源; 運輸線路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3.乾旱和缺水。

    中國典型地區: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產因(華北):

    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低;降水變化大; 春季蒸發量大。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汙染嚴重; 浪費多,利用率低; 春季種植需要大量用水。

    4.土壤的二次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原因如下:

    1)自然原因:幹旱澇澇氣候頻繁(黃淮海平原);低窪地形; 大氣降水量少,灌溉水是主要來源。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5.赤潮。 我國典型海域: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其原因如下:

    1)自然原因:高溫;靜水; 安靜的風; 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有許多工業和生活汙水排入大海;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水產養殖規模擴大,養殖水域受到嚴重汙染。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地理七年級的知識點如下:1.緯度:在地球上,遵循東西方向,繞地球一圈。

    2.地球繞地軸自轉稱為地球自轉。

    3.地球公轉的重要特徵:公轉的軌道平面總是與地軸成一定角度,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4.空氣溫度的測量是用放置在百葉窗盒中的溫度計測量的。 放置溫度計的高度為離地面數公尺。 單位:(攝氏度)。 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點、14點、20點、2點4個時刻的平均值。

    5、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銀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時,非常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災害也比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洪旱災害,冬季季風帶來寒潮和凍雨。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4-11

設定為 x 小時時,成本相等。

2+x=1000 >>>More

3個回答2024-04-11

樓上是來自。

直接從那裡複製、貼上和貼上它。 >>>More

14個回答2024-04-11

1):平方差公式:原公式=(y+3+3-y)(y+3-3+y)6*2y12y >>>More

4個回答2024-04-11

七年級語文期末試卷

1.積累和應用(20分)。 >>>More

4個回答2024-04-11

1、b 2、b 5、(1)x-6>2 (2)a+b≥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