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理電勢和電勢能的問題

發布 教育 2024-05-17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靜電力是正電荷和負電荷相互吸引的力,而靜電力所做的功是電荷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運動一定距離(如果將正電荷視為可移動電荷並且負電荷是固定的, 然後正電荷在負電荷的吸引下移動一段距離,即靜電力所做的功。)

    如果元電荷是正的,而放入其中的電荷是負的,那麼兩個電荷相互吸引,但如果負電荷是固定的,正電荷會更快地移動到負電荷,所以 w=e(正)-e(負) 所以: 電勢(正)=w-e(負) q(元素電荷的電荷量) 電勢(負)= w-e(正) q(負電荷的電荷量) 前者是正的,而後者是負面的。(你也可以這樣看:。

    電場線的方向指向負電荷,有一定的原因:電勢沿著電場線的方向緩慢減小,所以前者大,後者小,很難判斷正負。 需要注意的是,電勢不受 Q 值的影響。

    假設電場線在左邊,電荷是負的,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電場線的方向是負極,另一端是正極(電場線從正極指向負極,或從無窮大指向負極, 正極指向無窮大!(知道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靜電力確實起作用,即看電荷的“靜電力方向”和“運動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同樣是正功,反之就是負功。

    當然,當“靜電力方向”和“運動方向”呈銳角時,是正功,而當處於鈍角時,則是負功)。

    當電荷不放電時,確定電場中兩點之間的“電位差”。 當電荷被釋放時,電荷具有“勢能”。 當電荷在兩點之間移動時,電荷的勢能會發生變化。

    - 當靜電力做正功時,勢能“減小”,當靜電力做負功時,勢能增加。

    電勢的定義:=ep q

    在公式中,三個量有“加號或減號”,計算時應用“加號和減號”代替。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分類: 教育學 學術考試 >> 高考.

    問題描述:在電場中,有沒有可能只有帶電物體的平衡才有電勢能? 不是帶電了嗎?

    我在練習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氯化鉀分子的電勢能是中性分子也有電勢能的原因? 為什麼不是積極的?

    分析:是的,只有帶電體在電場中具有空勢能,其計算公式為e=q,其中q是帶電體的電荷量,因此未帶電物體沒有電勢能。

    由於氟化鉀分子由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質子和電子相互作用的庫侖力賦予它們電勢能。

    電勢能是相對的,其正負取決於零勢點的選擇,因此電荷的勢能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這取決於q積的正負。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電勢和電勢能的關係,在電場中,乙個電荷在某一點的勢能與它所攜帶的電荷量之比,稱為該點的電勢,也可以稱為電勢。 電勢是用能量來描述電場的物理量。

    電勢能和重力勢能一樣,是一種能量,電勢是另一種派生表示式,表示電場的性質,而不是能量,因為它更接近生命,所以更適用。 電勢能的差值是電場力所做的功,電勢的差值是電壓連線。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在電場中,電荷在某一點的勢能與其攜帶的電荷量之比稱為該點的電位。

    電荷在電場中的能量由其位置決定,由於電場的作用,稱為電勢能。 電勢能與零勢面的關係類似於重力勢能與零勢面(地面)的關係。

    w=uq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首先,電場是乙個保守場。

    你必須明白。 這和蘆山的重力場是一樣的。 用於正電荷。

    跟。 電場線沿該方向移動。 電勢能逐漸降低。 和負電荷。

    恰恰相反。 因為它有乙個符號。 你可以這樣理解。 正電荷。

    在電場中,它將受到。

    力在電場方向上被阻擋,因此它會沿電場線的方向移動。 然後電場的能量轉化為動能。 勢能自然降低。 負電荷。

    相反。。 圖中給出了電場的方向,從圖中可以看出。

    電場方向的速度逐漸減小。 因為。 從 A 到 B 的虛線是漸變的。

    往往是水平的。 說明。

    顆粒受到影響。 反轉電場方向的力。 所以它只能是負電荷。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電勢能是相對的,乙個正電荷a,越接近正電荷O,正電荷a的勢能越大,即電勢高,勢能高; 而負電荷b越接近正電荷O,其勢能越低,即電勢高,勢能低。

    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如果只接受電場力,順著力的方向移動,它的勢能就一定減小,而順著相反力的方向移動,勢能就一定增大。

    這個問題的解釋是,電力線是由負點電荷發射的,你首先假設如果帶電粒子沒有受到電場力,它會沿直線運動,因為它會因為受到向下的電場力而偏轉,無論是從a到b還是從b到a, 它是相反方向的力,所以它是負電荷。

    我是一名剛畢業的高中三年級學生,我正在一字一句地打字,乞求收養。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首先,明確了電場線的定義,從正電荷開始到負電荷,因此沿電場線方向移動的電勢減小。 但是電勢能不一定降低,電勢能乘以電荷量,如果電荷是負電荷怎麼辦...... 如果它是負的,它的勢能會增加,為什麼?

    因為只有正電荷會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沿電場線方向移動,而負電荷如果想沿電場線方向移動,就必須有外力對它做功,所以它的電勢能增加。

    首先,虛線粒子的力分析表明,合力必須指向凹面(這是定律,可以直接使用),並且該力在電場線方向上的分量必須與電場線的方向相反, 所以電荷帶負電。

    電場力對它做負功,然後從對adaob運動各點的力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電場力和運動方向都大於90度,所以它做負功。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首先,電場是乙個保守場,你看,就像引力場一樣。 對於正電荷,它隨電場線的方向移動。 電勢能逐漸降低。

    而負電荷則相反。 因為它有乙個符號。 你可以這樣理解。

    電場中的正電荷將沿電場方向承受力,因此將沿電場線的方向移動。 然後電場的能量轉化為動能。 勢能自然降低。

    相反,負電荷。

    給出了電場的方向,從圖中可以看出,沿電場方向的速度正在減小。 因為從A到B的虛線是逐漸拉平的。 描述 粒子在反轉電場方向上受到力。 所以它只能是負電荷。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答案是C。

    原因:運動方向是從 A 到 B 還是從 B 到 A,這並不重要。 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正電荷的動態軌跡類似於弧形,這可以通過對向心力的了解來知道。

    因此,正電荷受到向右的力。 因此,已知電場的方向是向左的。 從物理學知識可以知道,電勢在電場線的方向上減小,所以 a > b。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首先,已知粒子帶正電,僅受電場力的影響。

    粒子總是沿低電勢的方向運動,從A點到B點,所以電勢A大於電勢B,場強在右邊。

    如果我沒有說清楚,請問。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我認為從曲線運動條件更容易判斷,在軌跡上做一條切線是速度的方向,指向軌跡彎曲凹面的合力(本題中右邊)表示電場力在右邊,粒子帶正電, 那麼電場的方向是右邊,電勢是 a > b。 這是判斷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

    如果您不明白,請詢問。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力的方向是曲線的內側,所以電場強度的方向是右邊,電視會沿著場強的方向減小,所以選擇C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因為電場線是從高電位點指向低電勢點的,而且因為帶負電的電子的力方向與電場線的方向相反,所以將電子從高電位點移動到低電勢點的過程就是克服電場力做功。

    無論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每當通過克服電場力做功時,電勢能就會增加。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由於運動方向與電場力的方向相反,因此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電子帶負電,負功沿電場線完成。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5-17

1.電場力做功:

因為 w ab=quab=q( a- b)=q a-q b=ea(beginning) — eb(end)= - e,(ea(beginning)、eb(end) 是兩點的勢能)。 電場力所做的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係:wab>0,方程<0,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並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WAB<0,EQ>0,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勢能。 >>>More

13個回答2024-05-17

當單位正電荷從乙個點移動到另乙個點時,力勢差在數值上不等於電場力所做的功。 >>>More

19個回答2024-05-17

電場力對 3 次方 J 為負,這意味著電荷在 a 的 2cm 處 b 點處的電勢能為 +,則為釋放後的勢能),從零電位到 3000V 電位到負功的 3 次方 j,由此可見 uq 的 3 次冪 j=, 計算 q = +6 * 10 (-7)c,在 2cm 處加速度大小為 9 10 的 9 次方 m s2,可以得到 kqq r 2=am,b 電荷的質量為 m =,根據最大速度的計算是 3 次方 m s

9個回答2024-05-17

看完《漿果芽》,發現她在考慮上還是相當細緻的,確實靜電力起了正功,電勢能降低,這句話是真的,一點也不假; 但動能是否增加取決於您的研究物件。 >>>More

11個回答2024-05-17

1.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減小。 2.

等電位表面垂直於電場線。 a.選項,您可以嘗試繪製乙個等電位表面,然後使用 1 顯然是 p 的電位高。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