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窮人必須有仇恨”,這是真的嗎?

發布 社會 2024-05-16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是的,但既然他們是窮人,你恨他們也沒用。 扶貧無濟於事無知,幫助人無濟於事軟蛋,不要恨,讓我們同情他們。 滿意。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窮人要分辨真假,給人送玫瑰花,手裡才有一股揮之不去的香味。 幫助他人是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行為,但有時也可能非常矛盾。 一方面,通過幫助他人,我們可以體驗到一種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

    但另一方面,人有求利避弊的本能,“痛人之痛”並不能讓人心情好。 此外,董國先生和狼的故事也說明了濫用同情心的弊端。 因此,憐憫也應該分為“真可憐”和“假可憐”。

    前者是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處於糟糕的境地,這種“可憐”等同於“可敬”和“可愛”,雙方在尋求幫助和施助方面心理上是平等的,比如四川同胞在**之後仍然樂觀。 後者是一些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降低姿態,並利用它來獲取某種好處的手段,比如街頭的“假乞丐”。 窮人有兩個可恨的強烈依賴,這是“假可憐人”的“第一罪”。

    他們總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的幫助,而他們得到的幫助越是熱心,就越不願意自力更生,最後,“窮人”變得越來越“可憐”,以至於幫手“恨鐵不怕鋼”。 魯迅先生的孔一濟喝了“墨”,四肢健全,卻因偷竊被毒打致殘,最後的尊嚴難以維護,實在讓人“哀噠噠,忿怒”。 自私是“窮人”的第二大可恨之處。

    在所謂“幫人到底”的幌子下,一些“窮人”不僅無視幫手的處境,不斷剝削他們,還用“差顏”抱怨別人不夠關心他們,讓幫手們感到“高尚道德”的喪失,產生強烈的自責和自嘲。 很多“好老”有過向朋友借錢的經歷,越來越“獅子嘴”,但拒絕後,似乎欠了別人。

    還有幫助人們的技巧:使窮人不被憎恨需要牧師和接受它的人進行調整。 首先,幫手要清楚幫助別人的界限,學會拒絕,比如借錢只能借一小段時間,小妹妹再難過,半夜都不能陪她“熬**粥”。 其次,捐贈者需要善於提前解釋自己目前的能力狀態,即使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並假裝“可憐”。

    第三,捐助者也應該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成救世主。 至於窮人,首先要認識到“神助自助者”,再多好心人,最後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的。 二是充分了解捐贈者,這是表達感激之情的最好方式。

    三是將自己的困難分配給多個捐助者,以減輕彼此的負擔。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裝可憐,沒辦法,沒有個性和主見。

相關回答
21個回答2024-05-16

不一定。 視情況而定,就像是那種特別的努力,仍然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或者沒有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又或者說,也許你天生就有身體殘疾,缺陷真的很可憐,但沒什麼好討厭的! 反觀像那些明明可以靠自己辛苦掙錢,卻不得不走捷徑,或者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工作、玩樂上,最後一無所有,卻不好意思向別人哭泣的人,他們真的是可憐的人,一定有什麼可恨的...... >>>More

2個回答2024-05-16

那些憎恨的人也有悲慘的痛苦。

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前半句,但其實還有後半句比較經典,這句話是:可恨的人,也有可悲的苦難,比如魯迅筆下的孔一基,是乙個喜歡在道德上綁架別人的人,但他很邋遢和鬱悶, 所以魯迅先生感嘆自己的不幸,也就是時代造就了他這個樣子,生活在晚清,一直被封建思想所定性,所以他自己也成了悲劇。 >>>More

10個回答2024-05-16

你覺得可愛的人有什麼可恨的嗎? 首先,因為討厭很多人的人習慣了別人的同情,所以他照顧了他一次,兩次,三次,第四次沒有他就很不習慣了,這叫同情,所以人不能只看自己的三分之一英畝。

17個回答2024-05-16

魯迅在寫孔一濟的文章時說過這樣的話,引用了這樣一句話“窮人必有可恨之人”的狠言之詞,主要是文中孔一姬是個很可憐的人,但這樣的人可憐又可恨所以就這樣,這句話傳得遍布廣,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話的下一句是“。憎恨的人將有悲慘的痛苦因此,盲目斷章取義是不可取的行為,李洵說這種話的目的,並不是說窮人不值得同情。 >>>More

10個回答2024-05-16

你是對的,如果你想要什麼。

隨它去吧。 如果它能回到你身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