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除了美國、英國和中國之外,都是中國

發布 軍事 2024-05-04
2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是的,毫無疑問,二戰的德國坦克非常出色,尤其是虎式和豹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強大的坦克,火力和裝甲都是一流的,美國M4“謝爾曼”在戰鬥中根本無法從正面穿透虎式坦克的裝甲,而虎式坦克可以從正面穿透“謝爾曼”的炮塔(即一門大炮穿透), 美國國防部曾經做過統計,平均每摧毀一架虎式坦克,美軍就會損失5架以上的“謝爾曼”,每摧毀一架豹式坦克,也會損失3架以上的“謝爾曼”。而這只是技術統計,如果加上德國裝甲部隊優於美國裝甲部隊的因素,美軍損失的數量就會增加。

    在諾曼第登陸期間,在“巴克曼角”戰役中,德國豹式坦克指揮官巴克曼曾指揮他的坦克創造了在一輛豹式坦克中摧毀8輛“謝爾曼”的奇蹟! 除了人為因素,德國坦克即使被6發炮彈擊中也能戰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德國坦克的卓越之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除了美國、英國和中國之外,所謂的就是中國。 美國和英國的中國不是中國嗎?

    二戰的歐洲戰區是美國、英國和蘇聯(Union),而中國只是亞洲戰區。 按照西方的觀點,亞洲戰場和非洲戰場一樣,是分支戰場,而不是主戰場。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宋美玲是一位在美國長大的美女,她在美國國會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受到了全美國的喜愛,美國也從此開始了解中國,對中國有了好感。 對中國的援助。

    當時,美國建造了100多艘航母、數萬架飛機、數萬輛坦克、無數軍艦供自己使用,瘋狂派人、派英國、派蘇聯、派中國飛機和坦克,就是讓大家一起打擊法西斯主義,少死點。美國人很可愛。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美國不會把亞洲割讓給日本的霸權。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因為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被拖入水中,所以主動幫助中國。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中國和美國是盟友。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保持中立,直到 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遭到襲擊。 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 同一天,中國也正式對日宣戰,中日戰爭已經打了四年。 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中美兩國開展了一系列合作:

    雙方達成5億美元的貸款協議,美國史迪威將軍被任命為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首腦會議,討論對日戰略,《開羅宣言》宣佈日本必領歸中國領土。

    在羅斯福對戰後世界的願景中,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的“四政策論”設想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將以類似於世界理事會的方式維護和平。 中國進入四強部分是出於禮貌,部分原因是美國在亞洲需要支持者。

    因此,美國不顧英國的反對,支援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中國利用美國的援助武裝其武裝部隊並發展間諜系統。 美國利用其在抗戰中對中國的援助,達到了牽制日軍的目的,使其部隊能夠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 中國屬於盟友陣營,所以中國和美國是盟友。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美國與國民黨的關係很好,但與共產黨的關係馬馬虎虎。 二戰期間,中國歸國民黨所有,因此二戰期間美中關係相當不錯。 (美國幫助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占領日本本土時,曾邀請蔣介石出兵占領,但內戰爆發,沒有發生。 )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我不知道我們到底是如何合作的,但聯盟是肯定的 有五個盟國,現在是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臨時夥伴,互相利用。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中國與美國的關係一直存在分歧,既有軍事言論,也有政治言論。 清朝時期,赴美留學的學生人數不超過100人,到清朝末年,學生人數不超過100人。 目前,中美關係是面子問題,卻沒有死皮,美國對中國還有一絲顧忌,中國在社會主義和平社會的旗幟下,始終不敢打破壁壘。

    二戰期間,美國和中國也處於半敵對狀態。 如果中美同盟完全是謬論,美國就秘密占領中國的島嶼,私下建立間諜系統,向台灣出售大量**。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阻止日本,同時在大洋彼岸尋找盟友。

    在美國參戰之前,羅斯福非常清楚日本正試圖在太平洋地區獲得霸權,未來美日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如此,自然要千方百計地動用一切可用的力量來削弱日本,因為一旦日本在中國取得成功,日本的實力就會更強大,以後美國對付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支援中國,把中國變成日本的潰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在經濟上給中國輸血,同時默許飛虎隊來中國。

    美國參戰後,美國的戰略是先把歐洲放在第一位,然後是亞洲,歐洲是第一位的。

    這個時候,中國更有必要盡可能多地收容日本人,每殺死乙個日本人,未來就可能少死乙個美國人。

    而且,羅斯福認為,戰後,消滅日本後,美國需要在太平洋地區有乙個追隨者,而中國是乙個不錯的選擇。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放棄對穆的尊重,雙方都有信心,特別是有能力在強大的外部支援下堅持抗戰,直到梁憲森的勝利。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權衡利弊,決定重返派系是在飢餓的情況下做出的。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不是傲慢。 相反,它有自己的利益,是不夠的,英國在遠東有很多自己的利益。 例如,當時它仍然占領著中國的香港,所以它不希望中國變得強大。

    同時,英國和日本有著良好的關係。 還有很多利益和日本糾結。 因此,在抗日戰爭初期,它並不願意真正大力支援中國。

    即使在日本的壓力下,也對中國採取了許多小動作。 1939年,當戰爭真正開始時,儘管為了盟軍陣營而改變了立場。 但此時,它面臨著被德國入侵的危險。

    遠東的艦隊也將被遣返,以加強祖國的防禦。 因此,沒有太多能力支援中國。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支援和協助中國實現其亞太戰略,在亞洲找到乙個戰略盟友和支撐點。 壓榨英法等老殖民者的力量已經取而代之,所以他們不僅在戰爭開始後支援中國,而且在戰爭之前也為中國做出了貢獻。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老蔣在二戰中被任命為遠東最高統帥,而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如印度、緬甸、新加坡等,名義上都由老蔣控制,英國人當然不服氣。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當時,為了緩解太平洋戰區的正面壓力,美國多次向中國提供大量援助。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但現在美國的保守勢力已經佔了上風,他們開始回到自己的家鄉。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在國際關係中,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為了繼續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他當然不想給自己多添一點麻煩,他在遠東的利益在香港、印度、緬甸都是可有可無的,他拒絕得罪日本,因為兩者之間的矛盾沒有美日之間那麼尖銳, 於是他繼續推行綏靖政策。從他對蘇聯的態度也可以看出。 至於美國,他一開始不願意插手,但當他看到中國戰場的重要性時,為了減輕太平洋戰區的負擔,戰後在遠東尋找盟友,牽制紅色政權,他給了中國**(國民黨**)援助,否則他怎麼可能成為這個救世主。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5-04

在經濟上,印度在早期比中國強,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經濟實力才逐漸超過印度。 >>>More

14個回答2024-05-04

雙極模式的瓦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蘇軍備競賽削弱了美國,拖累了蘇聯,這是兩極格局崩潰的直接原因。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經濟的多極化,這是兩極格局崩潰的根本原因。 >>>More

22個回答2024-05-04

是的,二戰的坦克非常高大,因為當時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製造起來比較困難,現在的坦克比當時低很多,但威力更大。

15個回答2024-05-04

不能說偉大,只能說是海軍戰術的創新。 但“狼群”戰術的缺點在二戰結束時也暴露無遺。需要在同一海域集中一定數量的U型潛艇,存在後勤問題,許多U型潛艇因為補給不足而中途放棄任務,德國人沒有有效的反潛措施,偽裝成商船的美國驅逐艦和反潛艦也少了?

7個回答2024-05-04

本來,國民黨計畫駐軍,但中國的國民黨-共產黨戰爭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