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好的東西當作事實論據

發布 文化 2024-05-27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我在校園裡多次聽到和目睹過這樣的不文明現象:亂扔五彩紙屑、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在教學區踢足球、侮辱食堂工作人員等等。

    這些不該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事情,正在發生的頻率很高。 在常人眼中,我們這群大學生具有很高的科學知識和品德,甚至被標榜為現代文明的先鋒。 我們所做的是乙個很大的驚喜。

    網上有傳言說幼兒園學小學的內容,小學學初中、初中、高中、大學的內容,大學學幼兒園的內容,學會按順序排隊,給老人讓座,禮貌待人,照顧公財, 不能扔五彩紙屑,不能珍惜食物等等。讓我們深入思考,連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做到,有尊嚴的大學生做不到的?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們真的做不到嗎?

    我們在各個地方衣著整齊,舉止得體,穿梭於各種俱樂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完美地展現了自己的才華,我們善於掌握各種知識,我們的能力和知識在不斷提高,那麼我們的道德品質是否也隨之提高?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的這些細微行為,最能真實地反映出乙個人品質的道德水平。 而這些小動作和行為往往被忽視。 古人說:

    不要白白把好的東西拿走。 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小事,只要注意就行了,難道只是一種“關注”讓你養成了好習慣嗎? 要“知行合一”。

    不要累積步數,不要累積千里; 不積攢小溪,就不能成為江海。 “平時不查、不積攢,怎麼可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只有不棄小善,才能積聚大善; 只有能夠積聚人群,才能有高尚的品格。

    道德是安全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我們每乙個人,不能只把“道德”二字當成金粉來點綴“生活的門面”,而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要把好當成小事,從我做起,履行起碼的道德義務。 在社會道德的大舞台上,在踐行和踐行道德規範方面發揮光榮作用,使我們的校園更加文明!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雷鋒的事蹟可以。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古人說:“。不要把惡看得渺小,也不要把善看得渺小。如今,我們仰望那些神化的“聖人”,對自己嘆息,卻不想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卻不知道,為了一點小小的善舉,我們可以到達千里。

    小小的善良,是一種精神溫度。 有一位作家講述了他的經歷。 乙個下雪的早晨,他去圖書館借書,無意中看到清潔工在拖地。

    圖書館裡來來往往的人來人往,人們鞋底上的雪在室內瞬間融化,變成了黑色的腳印。 清潔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擦拭它,直到送水員推門而入。 水手看了看就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兒又進來了,腳上還夾著兩個塑膠袋,生怕踩到地上。

    清潔工站在一旁,眼中流露出溫暖的氣息。

    送水工人的善舉,無非是兩件簡單的鞋套,卻在那個下雪的早晨,在別人的心中卻像春天一樣溫暖。

    小小的善良,是人生的一種廣度。 一對老年夫婦在暴風雨來臨前去了一家小旅館。 年輕的接待員檢查了房間登記,並道歉告訴老人房間已經滿了,他看著這對蹣跚學步的夫婦臉上焦急的表情,提出要和他住在一起。

    在房間裡,他只需要在前台過夜。 第二天,當這對老夫婦離開時,他們遞給年輕人一封任命書,並邀請他以他的名義擔任一家跨國酒店的領班。

    前台服務員的好意無非是擔心老人被淋濕,於是把自己的房間借給了前來過夜的客人,但他的好意卻給他帶來了人生中乙個重要的機會。

    小小的善良,是人生的巔峰。 油漆工在給船塗漆時修復了船底的洞,挽救了船主孩子的生命。 最美的媽媽接住了從樓上掉下來的小孩,她說這是本能; 郭明義的善良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讚譽,但他認為這都是小事。

    他們的善舉都是一種努力的姿態。 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做到。 但有太多人放棄了做小善的想法,只是感嘆聖人遙不可及。

    蕭山真的小得像一粒沙子,也許只是給身後的人擋門,也許只是對陌生人的扶持,也許只是一步乙個腳印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 但正如荀子所說,“所以。沒有台階的積累,沒有千里,沒有小溪的積累,沒有江海。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小巧,才能一步步走向德行。

相關回答
18個回答2024-05-27

出自《三國志》和《蜀志》,劉備說:“不要把惡看小,不要以善來做。 不要以為壞事小而做,也不要以為好事小而不做。 >>>More

9個回答2024-05-27

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哪怕是小小的善,也要去做; 只要是“惡”,就算是小惡也做不了。

4個回答2024-05-27

以下是一些合作的事實論據:

1.協作可以提高效率:協作可以使團隊成員的工作更加高效和協調。 通過一起工作,每個人都可以專注於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從而提高團隊的整體效率。 >>>More

3個回答2024-05-27

世人無法解釋的七大奇異景象 1那些在下午 2 點 32 分點燃蠟燭的人將看到 18 世紀女巫的悲慘死亡。 2。 >>>More

2個回答2024-05-27

李思光,本名中華,湖北黃岡人。

他是一位科學家,也是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