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的分類? 對法律行為進行分類的主要標準是什麼?

發布 社會 2024-05-12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通過意向表達而確立的法律行為。

    例如,免除債務、撤銷委託代理人、缺乏許可權**。

    死後表彰等。 多方法律行為是指由兩方或多方當事人協議確立的法律行為,如合同行為。 這種分類的法律意義在於便於正確判定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效力。

    只要一方當事人表達了意圖,就可以成立單方面法律行為; 另一方面,只有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就意向表達達成協議時,才能成立多方法律行為。

    2.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這是基於法律行為是否對付款有處理的分類。 這裡的“治療費”是指一方當事人為獲得另一方當事人提供的福利而支付的對價。

    有償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相互享有權利時必須支付相應對價的法律行為,如買賣、租賃、合同等。 無償法律行為是指一方當事人享有贈與、無償委託、借款等權利時不需要任何對價的法律行為。 這種分類的法律意義在於便於確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範圍,並承擔其責任的後果。

    一般而言,有償法律行為的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比無償法律行為的義務人的法律責任重。

    3.必要法律行為和非必要法律行為根據法律行為的成立是否需要法律形式進行分類。 正式的法律行為是法律明確規定必須採取一定形式或者經過一定程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例如《合同法》。

    訂定融資租賃合同。

    施工合同和技術開發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 非必要法律行為是指法律未以特定形式規定,可以由當事人自由選擇形式的法律行為。 同時,法律規定某些法律行為必須以強制性形式確立,可以督促當事人審慎開展民事活動,使權利義務關係明確具體,有確鑿證據,從而起到穩定交易秩序的作用。

    4.主要和次要法律行為 這是根據法律行為之間的依賴關係進行的分類。 主法律行為是指在不存在其他法律行為的情況下可以獨立成立的法律行為。

    從屬法律行為是指從屬於另一法律行為的法律行為。 例如,當事人之間訂立了貸款合同,訂立了擔保合同以保證合同的履行。 其中,貸款合同為主合同,擔保合同為從屬合同。

    這種分類的法律意義在於便於釐清主從法律行為之間的效力關係。 法律行為的有效性取決於主要法律行為; 如果主要法律行為不成立,則次要法律行為不能成立; 如果主要法律行為無效,則以法律為準。

    當然,它不能生效。 但是,主法律行為的履行完成並不一定導致次要法律行為的效力喪失。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法律行為的分類:根據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範的要求: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

    行為根據其表現形式進行分類:積極行為(也稱為行為,例如簽發支票)和消極行為(也稱為不作為,例如競業禁止)。 行為根據它們是否由意圖表達來表示進行分類:

    意向表達行為(例如,簽訂合同)和非代表行為(例如,尋找丟失的財產,尋找掩埋的物品)。 等一會。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具體情況不明很難說,一般分為:合法行為、違法行為等。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基本上,乙個是法律責任,另乙個是法律行為的監護權。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其實我覺得,如果要對它進行分類,可以看看相關的法律書籍。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單方面法律行為又稱“單獨行為”,是指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確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也就是說,只要一方當事人單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意圖,就可以成立該法律行為,並造成行為人所期望的民事法律後果。

    如果立遺囑行為成立,則只有立遺囑人需要表達其死後處置遺產的意向,遺囑可以在立遺囑人死亡時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 單方面法律行為還包括委託授權、接受或放棄公民權利(如繼承權)的行為、贈與行為以及免除他人債務的行為。

    兩方或多方法律行為是根據雙方或多方當事人的協議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與單方面法律行為不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行為必須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一致的意圖表達。 事實上,雙方當事人和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是指各種合同行為。

    例如,作為雙方之間的法律行為,買賣合同的行為只有在買賣雙方協商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才能成立; 作為多方法律行為,三方或三方以上合夥合同的訂立,只能通過當事人協商成立。

    2.有償法律行為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獲得一定利益時必須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相應價格的法律行為。 例如,在銷售過程中,買方獲得已售出的貨物,必須向賣方支付價款; 另一方面,賣方必須將貨物交付給買方才能收到價格。

    也就是說,在有償法律行為中,雙方必須“相互支付”。

    無償法律行為是指一方無需支付任何對價即可獲得利益的行為。 換言之,在無償法律行為中不存在“對價關係”。 例如,在贈與行為中,受贈人只接受贈與而不支付任何對價。

    3.正式法律行為是指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確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即法律對某些民事法律行為的方式作出特別規定的,如果不採用法定方式,這些民事法律行為就不能有效成立。

    非正式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設立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即當事人在選擇表達意圖的方式上不受法律的特別限制。 例如,在一般銷售的情況下,雙方可以以書面、口頭或其他形式提出。

    4.自主行為與**行為。 根據主體實際參與行為的狀態,法律行為可分為自主行為和**行為。

    自主行為是指法律主體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的、沒有其他主體參與的法律行為; **行為是指法律主體根據其他主體的法定授權或者委託,以被**人的名義從事的法律行為。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法律行為的分類如下:

    1、單方面行為、兩方行為和多方行為;

    2. 有償和無償行為;

    3.性行為和實際行為;

    4.想要和不表現;

    5.因果行為和因果行為;

    6、財產行為和身份行為;

    7.懲罰和負擔。

    法律行為的成立條件如下:

    1.必須是作為或不作為的外在表現,而不是人們的心理活動;

    2.它必須是人們的有意識的活動。 失去知覺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和受到暴力威脅的人不能成為法律。

    法律行為是一種法律事實。 可能導致法律關係的產生、改變和消滅的人的活動。 它與法律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人們有意識和有意識活動的結果。 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權人案件、調解協議確認案件、擔保權益變現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九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除申請人外,應當將該公民的近親屬列為**人。

    近親屬相互推卸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人。 如果公民的健康狀況允許,還應徵求公民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申請具有事實依據的,應當認定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認定申請沒有事實依據的,應當判決駁回。 第一百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有限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有關組織的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理由已經消除的, 應當重新作出判決,撤銷原判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法律分析: 1、按行為人的性質和特徵分類:

    個人、集體和國家行為。

    單方面行為與多方行為。

    自主行為與**行為。

    2.根據行為的法律性質進行分類:

    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

    公法行為和私法行為。

    3、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和相互關係進行分類:

    積極和消極的行為。

    主從操作。

    4. 根據該法案的構成要素進行分類:

    含義)表示行為和非表示行為。

    強制性和非必要行為。

    完美行為與不完整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達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

    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以雙方當事人或者多人一致表示意思為依據成立,也可以以單方面表示意思為依據成立。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按照法律、章程規定的審議方式和表決程式作出決議的,即成立決議。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該特定形式。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民事法律行為有七種分類。

    法律分析民法分為七種:(1)單方行為、兩方行為和多方行為(根據不同的主體和意圖方向)。 (2)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根據是否需要支付對價)。

    3)許諾性行為和實際行為(又稱必要物和非必要物,根據是否要求交付標的物是行為成立或者生效的條件)。(4)想要式行為和非式化行為(根據是否需要特定形式)。 (5)因果關係和因果關係(根據行為與原因的關係)。

    6)財產行為和身份行為(根據行為的效力)。(7)懲罰和負擔行為(根據行為的效果)。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達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屬於合法民事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公民之間基於財產和個人關係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法律分析:法律行為的分類。

    根據法律行為成立中意向的構成特徵,分為單方法律行為、兩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按法律行為的效力領域分為:財產法律行為、身份法律行為。

    根據法律行為是否必須以特定形式實施才能成立法律行為,分為強制性法律行為和非正式法律行為。

    根據相互關聯的法律行為之間的依賴關係,分為主要法律行為和從屬法律行為。

    根據相互關聯的法律行為是否具有獨立的實質內容,分為基礎法律行為和補貼法律行為。

    根據法律行為的效力,分為行為人死亡前或死後發生的法律行為:法律生存行為、死因法律行為。

    根據法律行為的成立是否是除了意向的表達之外,還必須以實物形式交付:承諾為法律行為,實踐為法律行為。

    根據當事人之間是否有支付的對價,分為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單方面民事法律行為和雙邊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標準是民事法律行為所需的意思表達。

    1)單方面民事法律行為:單方面民事法律行為是基於一方當事人的意思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2)雙方民事法律行為:雙方民事法律行為是基於雙方一致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當當事人獨立表達其意圖時,可以成立單方民事法律行為,而當當事人表達相同意圖時,則成立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是書面、口頭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該特定形式。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5-12

(一)由缺乏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依法獨立進行民事行為能力的; 3.一方使用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險,使另一方做出違背其真實意圖的行為;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方利益的;5. 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 6、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畫的; 7.以合法形式隱瞞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一開始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8個回答2024-05-12

《民法總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通過意向書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具有法律約束力,是以確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為目的的合法民事行為。 民法行為由民法總則採用,民事法行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為,具有明示性和目的性,排除事實行為; 同時,民事法律行為是具有合法性的合法行為,不包括無效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和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以及效力不確定的民事行為。 >>>More

6個回答2024-05-12

群體中不同成員之間的勞動分工 社會行為對應於個體行為,是指動物與其社會的聯絡。 >>>More

5個回答2024-05-12

酒後駕車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危險駕駛罪侵犯的合法權益是道路交通公共安全。 任何犯罪的成立都是以侵犯某些合法權益的定罪和量刑為依據的,不存在不侵犯合法權益的犯罪。 >>>More

26個回答2024-05-12

補充:對於徵地補償,如果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可以是離婚時一人補償的一半。 但是,對於房屋的補償,不一定是這種情況,如果房子不是你父親的個人財產,而是婚後購買的,或者是你父母在婚前共同購買的,那麼在離婚時,可以給母親一半的補償; 如果房子是你父親的婚前財產,那麼補償就是你父親的財產,而你母親沒有得到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