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位於河北省趙縣的胡河畔。 建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早、儲存最完好的古代露肩石拱橋。
-
石家莊東南45公里,南臨趙縣。
-
在河北省趙縣的胡河上。
-
它位於河北省趙縣的胡河畔。
-
肇州大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享有“世界第一橋”美譽的肇州大橋位於昭縣胡河畔。 建於隋代,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早、儲存最完好的古代露肩石拱橋。 1961年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肇州大橋具有獨特的施工工藝,是世界橋梁史上第乙個“開肩拱”結構形式,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雕刀手法轟轟有力,藝術風格新穎大膽,展現隋代轟轟烈烈、嚴謹帥氣的石雕風格,橋身裝飾精雕細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結構特點:
1.開肩弧拱:兩個拱肩上各建兩個對稱的小拱門,位於主拱的肩部。 符合結構力學原理,增加排水面積,節約石材。
二是跨度大,弧形平:採用單孔長跨度的形式,橋墩不架設在河心; 以圓形拱門的形式,降低了石拱門的高度。 優於多空森滑橋單跨小、橋墩多的特點,不利於洩洪。
3、兩端寬,中間窄。
四、縱向平行砌築法。
-
肇州橋又稱安子智己橋,位於河北省昭縣市郊,臨河而上,是世界上最早、儲存最完好的巨型石拱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 它建於隋朝(公元605-618年)統治時期,由著名工匠李春建造。 該橋長,跨度達數公尺,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早的單孔開肩石拱橋。
因為橋的兩端肩部有兩個小孔,不實心,所以叫開肩式,是世界建橋史上的開創(沒有小拱的稱為全肩或實肩式)。
肇州大橋始建於1400年前,經歷了10次洪水、8次戰爭等多次,尤其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水平**,邢台離這裡40多公里,這裡還有四點**,肇州大橋一直沒有受損,著名橋梁專家毛義生說,無論橋梁的內部結構如何, 只是它可以存在 1300 多年來解釋一切。1963年的洪水淹沒了橋拱的龍口,據當地長者說,站在橋上可以感覺到橋的搖晃很大。 據記載,肇州大橋自建成以來已修繕8次。
主拱試樣兩端加裝兩個小拱門,乙個是為了節省材料,另乙個是為了減輕橋體重量(減輕重量15%),可以增加橋下河流的洩洪量。
1979年5月,由中科院自然課組等4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重達2800噸的趙州大橋地基進行調查,其地基僅是一座建在高公尺的五層石橋臺,直接建在天然砂礫上。
這麼淺的地基令人難以置信,1933年梁思成先生參觀時,以為只是防水的菱形牆,而不是能容納橋梁全部荷載的地基。 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了測量券底,我們在歷北側的券腳下挖掘,但在當前河床下方約70-80厘公尺處,我們在券下發現了一堵平坦的石牆。 有五層石材,總高公尺,每層都略高於上層,下面沒有堅實的地基,明明只是一堵用來防水沖刷的菱形牆,卻不是承載橋票全部荷載的地基。 因為水在另外30-40厘公尺處是可見的,除非有大規模的挖掘,否則不可能到達我們根據我們的理論推測的大橋基礎的位置。
1991年9月,肇州大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評選為第十二屆“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在大橋北端東側建有“國際土木工程史”。
-
肇州大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胡南江上。
肇州橋是一座石拱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南部,以趙縣古稱昭州命名。 當地人稱其為大石橋,以區別於城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 肇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工匠李淳設計建造,後由已故宋浙宗皇帝趙旭命名為安吉橋,並以此為專有名號。
肇州大橋是世界上現存跨度最大、儲存最完備的現存最古老的單孔開肩石拱橋,其施工工藝獨特,是世界橋梁史上首個“開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雕刀手法生機勃勃有力,畫風新穎大膽,展現隋代轟轟烈烈、嚴謹帥氣的石雕風格,橋身裝飾雕刻精細難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肇州大橋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世界後代的橋梁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肇州橋位於河北省昭縣南部,在呼河邊,因為趙縣在古代被稱為昭州,所以被命名為肇州橋,又因為橋是用石頭砌成的,所以俗稱大石橋。
肇州橋(肇州橋),又稱安吉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昭縣一座橫跨昭縣河的石拱橋,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現存跨度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單孔開肩石拱橋。
-
肇州大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
肇州橋位於石家莊的趙縣,因為趙縣的古稱是肇州,所以得名。 當地人喜歡稱它為大石橋,肇州橋建於隋代,由李春設計建造。 後來,宋哲宗的趙旭給安吉橋起了個名字,並把它作為唯一對正確名字的模仿。
肇州大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跨度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單孔弧形開肩石拱橋,其生產工藝非常獨特。 在世界橋梁史上,率先創造了“開肩拱”結構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肇州橋的藝術風格新穎大膽,也顯示出隋代轟轟烈烈、嚴謹的石雕風格。
肇州大橋簡介
肇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958年,肇州大橋的修繕工程完成,這是昭州大橋的第八次修繕。 對肇州大橋的修復進行了全面的測量和修復,整個工程採用了原有的塵土飛揚的山鍵拱保護石、鉤石、腰鐵、鐵拉桿和收集五種方法。
此外,橋面上下加了兩層粘性和三層油性防水層(兩層防水亞麻布和三層瀝青),防止漏水和腐蝕。 橋面上的所有欄杆都是按照早期風格新製作的。
肇州大橋選址合理是它成為千年大橋的重要原因,李淳選擇肇州大橋的基址在滬河粗砂中,因為粗砂作為基礎可以提高橋梁的承重強度,保證橋梁的穩定性。 現代調查表明,肇州大橋橋址區地層分布穩定。 基土以緻密粉質粘土為主,中間夾有淤泥和砂夾層,是建造這種超大跨度單孔橋的理想場所。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肇州大橋。
橋梁選址更加合理,使橋梁基礎穩定可靠。 李淳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嚴格細緻的考察、對比,選擇了第一條河兩岸相對筆直的地方建橋,這裡的地層是由河流沖積層形成的,地層表面是被水流沖刷了很長時間的粗砂層, 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根據現代計算,這裡的地層每平方厘公尺可以承受4 5至6 6公斤的壓力,而肇州大橋在地面上的壓力為每平方厘公尺5-6公斤,可以滿足橋梁的要求。 >>>More
今天,我們班一起去春遊。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蝴蝶和蜜蜂在天空的花叢中翩翩起舞,它們已經陶醉在春天的美麗中。 小燕子從南方飛了回來,它們在空中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