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摩地之後,六根是否在使用?當你在禪修時,六根在用嗎?

發布 文化 2024-05-06
4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不管你入不入三摩地,六根一直用在,當你不在三摩地時,六根用於妄想,當你進入三摩地時,六根用於道。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阿彌陀佛!

    三摩地是三摩地的同義詞,可以達到正確的專注力。

    它真的很有用! 蓮花奕師傅稱佛三摩地為寶王三摩地!

    銀光師傅教導:

    念誦佛陀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六根都取下來,乙個接乙個地淨化心。 那些取了所有六根的人是佛的心,他專注於佛的名號,即心的根源。 嘴鬚可以清晰地發音,即舌根。

    耳朵必須能夠清楚地聽到,即耳朵的根部。 如果以佛陀的名義取這三個根,眼睛就永遠不會看不見。 誦經佛陀時,要低眼,即眼瞼要低,不要睜開眼睛。

    鼻子不會隨意嗅,鼻子也會不分青紅皂白。 如果你必須尊重,你也會尊重。 若取了六根而不散,心中沒有妄想,只有佛是一念,是清淨的念。

    六根不取,雖念佛,心中仍滿妄,難得得利。 如果你能一直把六根念誦出來,那就是一連串的清淨思想。 如果你能一直乙個接乙個地淨化你的心,你就不會迷惑,你可以逐漸達到佛陀的三摩地。

    印光大師:《幻術修煉大師之書》。

    當你讀它時,你必須在心裡讀清楚,在嘴裡讀清楚,在耳朵裡聽清楚。 就算不張嘴,也要在心裡默讀,每乙個字都要聽清楚。 與心一起念誦,即有乙個聲音階段。

    你自己的耳朵和你自己內心的聲音仍然清晰。 如果你能聽清楚,你的心就會在乙個地方,你的思想就不會走神。 所以,眼睛看不見,鼻子聞不到,身體不放手,所以取名六。

    以這種方式念佛,叫做清淨的思想。 (這三句話,來自加密圈)把重點放在佛陀的名號上,雖然雜念還沒有完全消失,但已經減少了很多。 如果你們能經常跟著對方,你們就可以淺薄而不受干擾,而深沉的就要念佛三摩地了。

    這就是日常奉獻的本質。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心口照顧佛陀,念佛的境界到了念不誦,念不誦的地步。

    三摩地]梵語 sama dhi,巴利語相同。七十五條法則之一,百法之一。 他也被稱為三摩地、三摩地和三摩地。

    它被翻譯為平等的持有,積極的決心,決心,矯正和決心,以及正義的心和行動。 也就是說,要遠離沉淪和移動的精神影響,而專注於居住在乙個領域中。 三摩地有許多語義,如果它是所有般若瓏眾生的十大法之一,它對應於一切心和心因,它是通過聚、散、善、惡、非記憶三種本性,沒有其他身體。

    在經部中,心境依次轉化,稱為三摩地。 當乙個修行人住住三摩地,觀想和觀想它,並擁有清淨的智慧時,他就能夠擺脫一切煩惱,獲得真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這是修訂的大秘密。

    照顧好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心靈,並清楚地感知它們

    所有六個根源。 保持這種清晰的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純粹的思想)。

    心甘情願。 (三摩地。

    這是至高無上的律法。 (Si 是第乙個)。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這應該是《菩薩讀佛元通篇》中的一段。

    大概就是說,在念佛的時候,把人的六根都吸進去,這樣清淨的念頭是連續的,這樣久了,就達到了佛陀三摩地的念誦。

    所以,念佛是第一招修煉!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如果你能把六根都拿下來,那麼你就能乙個接乙個地淨化你的思想。 清淨的念頭,像水波一樣,乙個接乙個地延續著。 淨化他們的心來念誦觀世音菩薩,也是如此。

    不間斷的念誦,不停地念誦,當誦經相應時,你就獲得了三摩地。 這是第一點。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這就是靈性修行的狀態。

    清淨思想的六根是三摩地的境界(這太難解釋了),只有採取清淨思想的六根,即圓的三個身體(佛法的化身)和四個地球(所有聖人共同居住的土地)才能達到清淨思想的六根。 有方便之地、莊嚴之地、常寂之地)只有取六根才能達到。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它指的是冥想的境界和層次!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心根,這六根是自淨的,但是這六根之後,就不同於六種感官的視覺、嗅覺、嗅覺、味覺, 而觸在外界,六根染成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要想學,就得反其道而行之,六根對外界的六塵沒有心思,不執著於好噁分別,讓六識慢慢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你要時刻這樣反省自己的本性,當你的習慣很單薄,內心安靜到極點,不去想善惡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你本來是哪副樣子?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眼、耳、鼻、舌、身、心,六不髒。 六道光芒是對萬物的清晰洞察,是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對世界的貢獻。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房東是否想放棄他的知識並利用根源? 用傳統方法已經不可能做到了,更別說用心了,但唯一能看到心的方法就是淨土念誦法,淨土法門適合所有根源人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修行,成就又快又高,所以推薦你去學習。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清晰不是實踐的東西。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不管你要從哪一種開始,都是為了配合你的三摩地,不管你是修三摩地還是內觀,你都要先達到一種心境,一旦你明白了這個目標,你做其他的都無所謂,從你的眼睛開始,從你的耳朵開始,從你的鼻子開始, 當然,無論你想要什麼,只要它適合你。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六根清心? 這是利用六根來獲得清晰,對吧?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心無差,道自然得,心分,所以有六根,要得心,反之亦然。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念《冷嚴經》,二十五輪,很詳細。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大勢是元通張云:都取六根,清心一脈相繼,得三摩地,思為先。 呼吸心,六根與心六塵接觸不動,佛心聽心,念佛繼續,耳聽清,心能清,即佛三摩地。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強檔推薦《冷嚴經》。

    二十五次神聖的布道。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六根不因六塵,要降下煩惱的念頭要費力,分心的念頭不生,清淨的念頭乙個接乙個地確定。 佛教沒有高低平等之分,只有眾生的機會。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冷嚴經》

    總的趨勢是法國王子。 當天的五十二位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 向佛陀的腳鞠躬,徒勞地說話。

    我記得過去的恆河沙災。 有一位佛陀出生時,名叫無量光明。 十二條如下。

    它的最後乙個佛名超越了太陽和月光。 他佛教,我念佛三摩地。 例如,有些人記得並忘記了。

    如果他們兩個人沒有見面,或者他們沒有見面。 兩人深深地記住了對方。 如果是這樣,甚至從出生到出生。

    與影子相同也沒什麼不同。 十方來憐憫一切眾生,就像母親想起兒子一樣。 如果兒子逃跑了,雖然他記得那是什麼。

    如果兒子記得他的母親,他就會記得他作為母親的時間。 母子倆相距不遠。 若有情眾生記佛,念佛。

    現在你必須見到佛陀,去不遠處的佛陀那裡。 這不是假裝方便。 如果這個人染香,就會有香味。

    這個名字叫祥光莊重。 我本來念佛心,進入無生忍。現在在這個境界,佛陀回到了淨土。

    佛陀問,我別無選擇。 所有六種清淨的思想都乙個接乙個地被接受。 三摩地是第乙個。

    - 我的朋友顯然誤會了。

    大的趨勢是,在因緣中已經證得了“無生法忍”,所以佛法的選擇是“無選擇”,可以“一心一淨心”和“取六根”(收回眼耳鼻身心,放在一心中), 這是為了需要進入“三摩地”。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誦經佛法的大勢所趨。但前提是要成就六根,才能成就清淨的思想,否則就會被財富、名利、吃、睡所打斷,無法實現。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沒有選擇,沒有歧視。 但自己的業力呢,就是念佛的元通。

    二十五士,從五根開始,六成七等等,分別達到元通,一法元通,那麼法元通,沒有區別,所以我別無選擇。

    皆取六根,清淨念相繼,是菩薩這個宗門的大趨勢,先後念到前面再念清淨念,然後前後坐下三摩地,要得三摩地,即得三摩地,這個三摩地名叫佛三摩地,是菩薩認為的首輪法。 大勢所言,首先並不是元通高於其他元通,既然是元通,就是法律平等,沒有優越感,所謂先,就是學完了先懂的方便。

    同修以上的理解水平還不適合研究《冷嚴經》。 如果想學習,建議參考元英尊者《冷嚴經》的講義。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冷嚴經》的要點是,一切法門都是方便的法門,只有觀音菩薩耳根元通法門才是無上法門。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冷嚴經》是最正義的。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冷嚴經》是對佛教片面虐待的批判。 你是什麼意思?

    如果表達不清晰,就不要學習《冷嚴經》。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1、6根、6塵、6識、5蘊、18個世界的含義是:

    1.“六根”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心靈。 根具有能夠生育的意思,也就是說,六根可以生育六識。

    2、“六塵”是色、音、香、味、觸、法。 它是六根的外在境界,因為能汙染人心,所以被稱為六塵。

    3.“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的六根產生視覺、嗅覺、嗅覺、味覺、感覺和思維的獨特功能是六感。

    4.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稱為十八界。

    5.五蘊:1.顏色的聚合(Brahman,ru pa-skandha),即所有顏色的聚合方法。

    2. 接受五蘊(婆羅門吠陀-skandha),苦苦、快樂、出離心、眼神觸控等。

    3.向雲(婆羅門三昧!jn a -skandha),由眼睛觸控產生的想法等。

    4.行雲(婆羅門!ska ra -skandha),意志和心靈的所有行為,除了顏色、接收、思考和認識。

    5.認知(梵語vijn a na -skandha),即各種意識的各種聚集,如視覺6。佛教中的“五蘊”、“六根”、“六塵”、“十八界”在《冷嚴經》中得到了非常透徹的解釋。

    2、佛教中的“五蘊”、“六根”、“六塵”、“十八千界”出自《冷嚴經》,是佛教極其重要的經典。

  27.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禪修是指運用智慧,通過禪修來觀察佛法。

    內觀禪修是一種禪修形式,是指運用智慧通過禪修來觀察佛法,即停止觀想雙子運動,即消除心中的雜念。

    讓自己保持清淨的狀態,反思自己的身心,以及無常、無私、苦的真諦。 內觀首先要看的是身體,並從身體發展心靈。

  28.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內觀禪修是一種禪修形式,是指通過禪修運用智慧來觀察佛法。

    就是讓心擺脫雜念,處於清淨狀態,反思自己的身心,以及無常、無我、苦的真諦。 內觀首先要看的是身體,並從身體發展心靈。

    禪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運動中的禪。另一種是靜態的。 坐著、躺著、站著不動,都可以稱為靜態禪。

    還有一種形式,通過對智慧的沉思也可以產生內心的平靜,而佛法的專注也可以帶來冥想。 禪修和智慧是分不開的,有智慧可以帶來禪修,只有禪修,就不帶智慧。

  29.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清淨的六根,不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的境界。 愛是業力的吸引力,也是前緣的延續。

  30. 匿名使用者2024-01-11

    如果六根安靜,愛情就不會誕生。

    就像這個地方被消毒時,細菌不會生長。

  31. 匿名使用者2024-01-10

    有 愛本質上是妄想的。

  32. 匿名使用者2024-01-09

    根本沒有永恆的愛。

  33. 匿名使用者2024-01-08

    愛與貪婪。

    六種是純潔的。 貪婪不會生孩子。

  34. 匿名使用者2024-01-07

    愛是六根不清淨時的大浪!

  35. 匿名使用者2024-01-06

    愛不在六根之外,愛是一種從心靈根源中生起的嚴肅執著。

  36. 匿名使用者2024-01-05

    我生在地,帶著佛的心,進入隱忍的生活,現在在這個境界,我念佛,回到淨土。 佛祖問元通,我無奈,都取六根,清淨的念頭乙個接乙個,得到三摩地,思是第一位的。

    我只想說我可能遇到的乙個人。

    一開始我是真誠的。

    這很可悲。

    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總有一些東西在變化。

    死亡已經逃入乙個謎團,痛苦的秘密被埋葬了,人們還沒有學會去愛”。

  37. 匿名使用者2024-01-04

    愛是六根對六塵的貪婪,屬於五毒。

  38. 匿名使用者2024-01-03

    無性的愛會讓你安靜下來。

  39. 匿名使用者2024-01-02

    (1)六根清經,發音為liù gēn qīng jìng,是乙個成語,意思是佛教以無煩惱的狀態為六根清經。 沒有對比喻的渴望。 源:

    《法華經:師傅功德》:“有功德,六尊根,使它安靜。 ”

    六根:佛教語言,指眼、耳、鼻、舌、身、意。 四虛是指空、天、地、空。

  40. 匿名使用者2024-01-01

    柳根清境,發音為liù gēn qīng jìng,是乙個成語,意思是佛教將無煩惱的狀態稱為六根清境。 沒有對比喻的渴望。

    六根:佛教語言,指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以達到無煩惱的境界為安寧的六根。 沒有對比喻的渴望。

    六根指的是生理學的全部範圍。 佛教看宇宙生命,既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唯心主義者,也不是有神論者,而是主張因果和諧的緣代論者。 因此,佛教從心理、生理和身體三個方面來看待乙個人的構成。

    上面說的六根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和六識的心理學,是乙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世界,十八世界的三類構成最充分的氣勢, 它們相互使用。

    因為六塵六識只有六根的媒介才能有效,六塵六根只有六識的判斷才有價值,六根六識必須有六塵的反射才有功效。 清淨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心無苦的狀態,比喻為無欲無欲。

    四是空的,是古代儒家對佛教理論的偏見。 後來,它繼承了大乘佛教,並充分闡述了它的產生和忍耐的真理。

    哪四大空,其實標準答案在《道德經》中給出。 “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民是大的。 有四個主要領域,人們生活在其中乙個領域。 ”

    四虛是指空、天、地、空。

    佛教中提到的四大因素,是指“土、水、火、風”四大物質因素。

    佛教講“四空”,是以印度固有的觀念為基礎,再深化和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四行在宇宙中是物理的,比如山地屬於大地,海洋河流屬於水,太陽熱火大, 而空間氣流屬於風。

    比如,如果把它們變成人體的生理機能,比如頭髮、骨頭、肉都屬於大地,血液分泌屬於水,體溫屬於火,呼吸屬於風; 就四種物理性質而言,硬度屬於地球,水分屬於水,溫暖屬於火,流動屬於風。 但是,無論怎麼分析四大,四大最終都屬於物質領域,不能歸納為精神領域。 因此,唯物主義者認為四者是宇宙的根源,佛教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