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題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內容

發布 教育 2024-06-11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通過干預和指導經濟調整,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這一先例。 說白了,就像中國的巨集觀調控,只是名字不同,不能混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答: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內容:干預經濟。

    實施員工持股計畫。 在西方的現代市場經濟中,股份制是企業組織的主要形式。 發達國家已經實行了員工持股制,使一定比例的工人擁有公司的**。 有些還讓員工參與公司的“管理”。

    實施福利政策。 該倡議在一定程度上為低收入群體提供了醫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各種社會救助和補貼。 在實施過程中,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戰後,福利措施從零星的、區域性的社會保障發展到龐大的體系,從單一的社會救助發展到公民的“權利”,甚至實施社會立法,形成“福利國家”政策。

    用稅收規範收入再分配。 通過設定和改變稅率、增加稅目、免退稅、徵收遺產稅等方式,遏制收入過高和收入的繼續繼承,減少國內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公平。

    特點:利用國家權力對經濟進行積極干預。 如國有化、國有企業成立、單一所有制形式的改變等; 制定指導性經濟計畫,規劃和指導經濟。

    調整民營企業經營管理。 在所有權方面,通過分權,出現了人民的資本主義,資本家不再擁有企業的完全所有權; 由於管理者的革命,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導致了階級結構的變化。

    完善社會福利制度,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 總之,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本質是生產關係的調節和完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一是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您認為這項規定在世界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

    獲得先進的產品和技術。 另一方面,它對發達國家有利,發達國家可以向發展中國家大量傾銷商品,是美國向國外擴張經濟的工具。

    本課的評估]二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的要點是: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而美國的經濟實力膨脹,美國試圖建立乙個由自己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系統。 主要步驟如下:

    1944年夏天,美、英、中三戰時盟國的代表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美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確定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由其建立的國際貨幣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關係的兩大支柱。

    1947年簽署的《關稅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成為戰後世界經貿支援的另一支柱。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已成為支撐世界經濟和貿易關係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學習擴充套件。 你如何理解羅斯福的這段話?

    解決問題的關鍵:讀材料,抓住核心句子:合作的基石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建議。

    思想領導力: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乙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

    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二戰後至今)。

    第一階段(1945 年 - 60 世紀 20 年代末)。

    特點:美國建立了以它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第二階段(70年代初至20世紀80年代末)。

    特點:世界經濟格局已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分組也是經濟格局多極化的體現。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特點:整個經濟發展迅速。

    摘要:區域經濟集團與全球化的關係。

    區域經濟集團是實現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和步驟。

    經濟全球化是區域經濟集團的最終發展目標。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社會保障的保障。

    這一課被巧妙地評估了]。

    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發生的新變化。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思想指導:經濟制度、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各階層之間的關係。

    它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福利國家在戰後時期發展起來,特別是在福利制度完善的北歐地區。 三是第三產業大力發展。 第四,美國出現了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新經濟”,高科技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學習擴充套件(略)。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一是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1.國家大力干預經濟的背景。

    1)凱恩斯主義為國家大力干預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

    2)羅斯福新政為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實踐經驗;

    3)30年代大危機的慘痛教訓迫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放棄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2.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

    1)落實全國襪子辯論,建立國有企業。(英國、法國、德國)。

    2)制定經濟計畫。(日本)。

    3)擴大支出,直接採購,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整社會生產。(美國)。

    3. 國家干預經濟的評估和影響。

    優點:避免盲目生產,保證生產的社會性。

    缺點:管理不善,效率低。

    二是企業微調。

    1.“人民資本主義”。

    背景:二戰後,股份公司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的主體。

    含義:權力下放。

    一些大型企業通常會將數百萬份分成市場銷售,同時鼓勵員工個人購買。

    例如,在20世紀末,美國約有70%的人直接或間接擁有**。 1986年,日本股東人數約為2210萬,約佔總人口的20%,東芝的每個工人都擁有公司。

    德國西門子公司在1996年的營業額為118億馬克,但西門子家族僅以約4%的股份控制了西門子**。

    在美國總價值中,只有11%的居民佔90%,而最富有的10%的人佔63%。 中小股東雖然有權參加股東大會,但不能對公司的重大決策施加影響。

    實質:企業的決策權仍掌握在少數大股東手中。

    影響:(即權力下放的作用)緩解社會矛盾,吸收大量社會資金,有利於企業發展。 它反映了資本社會化的趨勢。

    2.“經營者革命”——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

    背景:企業生產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產過程的日益複雜,要求企業經營者具有較高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知識。

    含義:企業所有者退出經營一線,企業控制力下降,由專業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進行管理。

    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員數量增加,促進企業發展。

    3.福利國家的出現。

    社會福利制度:指民營企業生產物質產品,提供社會保險、醫療、住房建設、教育、文化活動等對文明和文化建設至關重要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國家。 人們普遍認為,大多數發達國家在二戰後建立了“福利國家”

    四是“**時代”的出現與終結。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發達國家曾有過一段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被稱為歷史上的“第一紀元”,在1973年經濟危機出現後結束,開始進入“滯脹”時期。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6-11

各國加大了對經濟的干預力度,資本主義進入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More

9個回答2024-06-11

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與布雷頓千里會議有關。 >>>More

7個回答2024-06-11

問題:根據材料1,二戰後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變化是什麼? 根據你所學到的知識,簡要解釋這些發展的原因。 >>>More

21個回答2024-06-11

不,冷戰是直接軍事對抗以外的一切手段的對抗,包括軍事威脅、政治對抗、經濟封鎖、意識形態相互滲透等等。 美蘇之間最激烈的軍事衝突是古巴飛彈危機,當時兩國處於戰爭的邊緣,幾乎處於使用核武器的邊緣,但最終考慮到核戰爭的嚴重後果,他們仍然相互妥協。 冷戰期間,有韓戰、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區域性熱戰,但並不是美蘇兩大強國之間打的。

2個回答2024-06-11

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三國成立了聯合國,這是乙個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為宗旨的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