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清對外關係比較

發布 娛樂 2024-06-09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讓我告訴你更多關於它的資訊。 唐朝積極對外開放。 日本經常向唐朝派遣學生和外交官,如唐使節。 繁榮昌盛。

    明朝相對封閉,除了大鄭和7到西去,在國外提公升明朝的國威外,沒有其他重大交流,頂多也就限於小規模的交流。

    清朝更是封閉,早期實行禁海政策,只對外開放一兩個碼頭,後來直接實行封國政策,只好讓英國人用大炮開啟他閉關的大門。 這導致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中國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對外關係:唐朝對外關係比較密切,其次是明朝,清朝則不然; 描述:唐朝時期,可以說是當時天下強國,與外交往頻繁,明朝有所減少,到了清朝,外交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因為當時的統治者奉行的是封外政策。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唐朝積極對外開放,經常對外開放,所以現在還叫中國人"唐人".

    明朝本來就有封閉的傾向,再加上國家的不合理統治,逐漸衰落。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主要體現在對**的嚴格限制上,清朝統治者狂妄自大,無視英國工業革命的創造,結果被入侵。

    從那時起,他開始轉向中國現代史。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自16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開始入侵中國,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澳門,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台灣,明末清初,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除了日本商人、武士、海盜外,還騷擾中國東南沿海。

    2、中國人開始了反殖民主義和反侵略的鬥爭,齊繼光清除了悟口東南沿海,鄭國成功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康熙皇帝制止了沙皇俄國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

    3、中國開始引進和引進西方科學知識,徐光啟翻譯西方科學著作,引進歐洲水利方法。

    4、清朝實行封閉政策,禁止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唐朝太宗實行門戶開放政策。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明唐兩朝都奉行朝貢制度,但明朝的外交政策,除了鄭和西征的時期外,都比唐朝更加封閉。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隋唐兩朝對外開放,相互交流文化。 明朝繼續開放,但收緊了外交政策,與亞洲國家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明末,內外紛繁,與其他國家沒有聯絡。

    清初,國家對外封閉,清中後期越來越嚴重,抵制外商投資,不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導致落後。 清朝末年,封建主義走向極端,國家被迫開放,敵國四面八方進攻,中國完全落後,被外國羞辱。 【純手工製作。

    尋求收養]。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隋唐明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清初(1840年以前)實行對外封國政策,晚清實行屈辱外交。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明朝以前中外關係的主要特點是:

    明朝以前,中華文明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隋朝完成了“中華文化圈”的整體格局,中國成為周邊國家乃至亞洲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中外關係中,漢、唐、宋、元三朝基本上都採取了對外開放的政策。

    中外關係既包括官方使節,也包括民間交流; 還有大量的交流和文化交流。

    明清時期,對外關係的趨勢是從開放到閉關。

    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

    其內因是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逐漸衰落和腐朽。

    外部原因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入侵和西方殖民者向東的殖民擴張。

    這種趨勢的後果:

    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 它阻礙了中國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脫離了世界發展的潮流,落後於西方,進一步遭受了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

    本題考察中外關係特點,時間跨度大、內容廣、能力要求高,旨在考驗學員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大勢出發考慮,不侷限於某個朝代或某個時期,第二、第三道題可以運用本題目《小貼士》中的觀點來回答, 從中國明清時期的經濟基礎開始。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正確答案 b

    明清時期,對外關係的特點是從開放向自我封閉和抵抗外來侵略過渡1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頻繁的流動主要是指明朝鄭和的西遊。

    2、3分別是明清時期中外矛盾、齊繼光抗日、鄭成功收復台灣。

    但是,在標題中,絕對禁止外部**,禁止意味著完全禁止,應該改為嚴格限制外部**。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相容開放,這個很簡單,只要看歷史書就能找到。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剛得知,唐朝對外開放,主要特點。

    1、溝通範圍廣,連續性強。 隋唐時期,有對外往來的國家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歐非也有往來。 範圍廣,病史罕見。

    而且,這些交流並沒有被中國的內亂打斷,而且有明顯的連續性。 例如,日本連續十三次向唐朝派遣使節。

    2.綜合傳播領域。 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

    3.溝通渠道多。 有官方外交交往、公私留學、國家間和非政府間**、佛教傳播等。 主要由**和佛教聯絡在一起。

    4.溝通內容明顯不同。 中國傳給中國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產技術等,推動了各國的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 國外進口的主要是土特產、品種和藝術品,豐富了唐代的社會生活。

    5、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唐朝成為周邊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原因:唐朝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它具備了發展對外交流的基本條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學習和學習。

    唐朝四面八方開闢了海陸交通線路,促進了對外關係的發展;

    唐朝幅員遼闊,民族關係和諧,有利於促進對外交流;

    唐朝的統治者對外國文化持開放態度,不拘一格,學識謙遜,尊重外國人的習俗和宗教信仰。

    作用:唐朝對外關係的發展,造就了唐朝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力,推動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文明進步; 同時,通過對外交流,唐朝學習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進一步促進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繁榮,豐富了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 和清朝,關閉了國家政策:

    大海禁,國家封閉。

    主要特點:固步自封。

    積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來入侵,希望能幫到你。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首先,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1)由於近代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沒有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地方農業經濟普遍存在,這為紅色政權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2)由於近代中國政治發展不平衡,廣大農村是反動統治的薄弱環節,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這反過來又使紅色政權有了深厚的階級基礎;由於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間接統治和它們之間的鬥爭,造成了軍閥分裂和軍閥混戰不斷的局面,這反過來又使紅色政權在其生存和發展中獲得了缺口;

    3)由於中國是乙個大國,革命力量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第二,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

    第三,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是紅色政權在中國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客觀條件。

    第四,擁有一支實力相當的成熟紅軍,是紅軍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必要主觀條件。

    第五,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關鍵主觀條件。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6-09

與美國、德國的關係很好。

11個回答2024-06-09

1.從開放到閉關: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一般是以開放為基礎的,尤其是在明清時期之前。 然而,在明清時期,它逐漸走向封國。 >>>More

14個回答2024-06-09

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 從唐朝真觀四年開始,日本先後派出10多批使節和學生、醫生。 >>>More

4個回答2024-06-09

明初,農業經濟。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它一直是小農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雍正帝在位期間,採取重農壓商的政策,打擊商業經濟。 >>>More

12個回答2024-06-09

1.發展外部發展。

國外**包括進出口,所以也叫進出口**。 世界各國的總和構成了國際世界。 外交事務是國際經濟交流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內容,也是連線參與國際分工的國家的共同紐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