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 請給出答案

發布 教育 2024-06-14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中,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產力在生產關係中起決定性的作用:(1)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 (2)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巨大的反作用:(1)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這是因為這種生產關係能夠調動和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合理配置生產力要素,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因為這種生產關係已經不能調動和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不能合理地配置生產力要素,從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只有運用這一規律,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然性。 (1)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基本上適應我國生產力的條件,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和環節。 因此,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同時,必須對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特別是經濟制度中不適合生產力的方面和環節進行深入改革,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相適應的規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總的看,我國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還不高,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化水平不平衡。 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這種低水平、多層次、不平衡的現象將長期存在。

    這種多層次的生產力和不同程度的生產社會化,決定了我國的生產關係具有多層次和多形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盲目改變生產關係和脫離生產力問題上,認真總結了過去的教訓和教訓,在我國進行了生產關係改革。 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各經濟部門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在分配制度方面,實行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 在經濟結構上,實現了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適應生產力和所有制結構,發揮市場在國家巨集觀調控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利於優化我國經濟結構,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辯證關係是:

    1.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 生產力是生產關係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生產關係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其性質必須適應生產力的條件。

    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最終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

    2.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轉變。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

    最活躍和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始終處於變化和發展之中。 與生產力相比,生產關係比較相對穩定,一旦建立了生產關係,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

    1.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

    首先,生產力狀況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 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生產關係,生產力的性質、發展水平和發展的要求決定著生產資料的所有權。

    因此,關係決定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人們對產品的分配關係。

    第二,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了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方式處於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

    第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消極影響。

    當生產關係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時,就會有力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時,就會阻礙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 要隨著生產力的不斷變化而改變生產關係,使生產關係始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總結。 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親和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辯證的統一性。 生產力是指人類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勞動工具、天然材料、科學技術等物質材料的總和。

    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是社會進步的源泉。

    生產力接近關係和生產關係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辯證關係。 生產力是指人類在載塵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勞動工具、天然材料、科學技術等物質材料的總和。 它是推動社會物件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是社會進步的源泉。

    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係,包括所有制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勞動組織形式。 生產關係同生產力密切相關,它們共同構成乙個社會的生產方式。 生產力的虛擬性質與生產關係之間存在著辯證的統一性。

    具體來說,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但同時也受到生產關係的制約; 反過來,生產關係可以促進或抑制生產力的發展。 因此,只有當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適應相互匹配時,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因此,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統一原則,是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促進社會發展的規律。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生產力生產關係它是社會生產的兩個方面,是兩者有機統一的構成生產方法

    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係是形式;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消極影響。 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係變化的原因,是新舊生產關係更替的基礎; 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判斷生產關係是先進還是落後的根本標準。

    生產力簡介:1.從橫向上看,生產力分為個人生產力、企業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

    2.從縱向的角度來看,生產率分為短期生產率和長期生產率。

    3.從層次上看,生產率分為物質生產率。

    和心理生產力。 生產力是生產力系統的功能,構成生產力系統的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材料和勞動物件。 社會文化體系、制度環境、生產力體系的結構是構成生產力體系的要素之間的關係。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2.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作用,適合於生產力性質發展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不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的生產關係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兩者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即在新的基礎上從基本適宜性到基本適宜性,再到基本適宜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新舊社會制度的更新換代。

    4.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起著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6-14

簡單地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亦然。 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反之亦然。 總之,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也是如此。

5個回答2024-06-14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生產方式的發展和改革促進了社會形態的發展和轉變。 >>>More

6個回答2024-06-14

您好,創新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體現市場價值規律,促進勞動力公升級,通過調整以上各項來改善生產關係。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7個回答2024-06-14

a) 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所代表的是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More

7個回答2024-06-14

五個選項 A、B、C、D 和 E 都是正確的。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兩個矛盾,構成了社會整體,即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形態。 整個社會結構可以通過兩對矛盾的三個層次(生產力、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來把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