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討論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

發布 教育 2024-06-14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簡單地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亦然。 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反之亦然。 總之,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也是如此。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這兩對基本矛盾存在於所有社會形態的原始碼中。

    它規定了社會的性質和基本結構,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推動人類社會由低到高的發展。 它們是相互聯絡的、相互限制的和相互作用的。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應; 經濟基礎被打破,上層建築分裂,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產生反應。

    社會的基本矛盾。

    效能特點:

    1.學科多樣化。

    由於經濟體制的深刻變化,矛盾和爭端的主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 從檢察院看,新的社會矛盾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幹部群眾矛盾糾紛; 社會群體之間的衝突和糾紛; 與法律和訴訟有關的衝突和糾紛; 勞資糾紛; 涉及有組織犯罪和罪惡的衝突和爭端; 敵對勢力、反社會判斷、祝賀會、衝突和糾紛。

    2.表現形式的變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

    在這種條件下,由於利益的錯綜複雜和分化,社會矛盾的表現形式呈現出新的特徵:群體化、對抗化、突發性。 新的社會矛盾的內容錯綜複雜。

    從社會糾紛的內容來看,矛盾糾紛已經發展成為民事糾紛。

    經濟糾紛、行政糾紛以及涉法糾紛、訴訟糾紛的複雜形式。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相互作用: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力的狀況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 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生產關係,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決定了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發展的要求。

    因此,關係決定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人們對產品的分配關係。

    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了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

    它是最活躍和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它處於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生產方式矛盾統一的對立面。 它們既是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 其中,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生產關係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生產力狀況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 生產力是生產關係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生產關係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其性質必須適應生產力的條件。

    什麼樣的生產力,什麼樣的生產關係,最終都會有名聲。

    第二,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轉變。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狀態。 與生產力相比,生產關係比較相對穩定,一旦建立了生產關係,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但是,生產關係也不是固定的。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在相對穩定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原來的生產關係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生產關係遲早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舊的生產關係就會被新的生產關係所取代。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很大的反作用,將起到制約或解放生產力的作用,將起到阻礙或發展生產力的作用。 當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時,就會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時,就會阻礙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應有時非常突出。

    例如,當生產關係從生產力發展的崩潰形式轉變為生產力的桎梏時,生產關係的轉變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但是,即使在這種形勢下,生產關係仍然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因為生產關係之所以需要改變,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決定的。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生產關係的反作用都是以適應生產力的一定狀態為前提的,是以生產力的決定性作用為前提的。

    生產關係產品的分銷形式等。 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6-14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生產方式的發展和改革促進了社會形態的發展和轉變。 >>>More

7個回答2024-06-14

a) 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所代表的是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More

7個回答2024-06-14

五個選項 A、B、C、D 和 E 都是正確的。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兩個矛盾,構成了社會整體,即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形態。 整個社會結構可以通過兩對矛盾的三個層次(生產力、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來把握。 >>>More

4個回答2024-06-14

答:(1)教育的發展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生產力的發展制約了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生產力水平制約了人才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生產力水平限制了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2)教育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More

6個回答2024-06-14

您好,創新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體現市場價值規律,促進勞動力公升級,通過調整以上各項來改善生產關係。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